立即打开
泸溪:文化传承成为2.6万城乡学生必修课
2015-02-02 14:49:28
  
红网

泸溪职中学生进行踏虎凿花技能展演

红网泸溪站1月30日讯(通讯员 向晓菊)寒冬腊月,寒风凛冽。寒假前夕,记者走进泸溪县思源实验学校,映入眼里的是近千名学生正随着音乐的节奏在操场上熟练的跳着“跳香舞”,寒冬里的孩子们红扑扑的脸庞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这仅是泸溪县发展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在泸溪,文化的传承从孩子抓起俨然已成为民族民间文化复兴的新常态。

被誉为“湘西南大门”的泸溪,是一个美丽、幽静的地方,该县民族和民俗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盘瓠文化的发祥地,东方戏曲活化石辰河高腔目连戏的保留地,屈原流放期间的栖住地,沈从文解读上古悬棺之谜的笔耕地。据了解,目前,该县共有盘瓠与辛女传说、踏虎凿花、辰河高腔、苗族挑花、苗族鼓舞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省级项目有6个,州级有13个,县级107个;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5名,州级11名,县级57名。

近年来,为更好地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泸溪县意识到:民族文化的发展要从传承开始,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从教育抓起,而民族文化的兴趣便要从小培养起。为此,该县本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娃娃抓起”的理念,该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启了“民族文化进校园、如课堂”活动。

2012年,泸溪县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班级——“踏虎凿花班”在该县职业中学开班成功,由踏虎凿花传承人邓淑芳老师亲自授课,该校40多名学生踊跃报名学习踏虎凿花。随后,该校又开设了“跳香班”,并成功的举办了该校的“跳香舞”比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跳香”在该校全面普及。随后,在该县文广新局的努力下,武溪小学也开设了“踏虎凿花”和“跳香”的课程班。2013年,在该县白沙小学、明德小学、浦市一小也纷纷开设了“踏虎凿花班”和“跳香班”,至此该县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今年1月12日,该县举行了隆重的思源“非遗”传承学校授牌仪式。这是该县第一所授牌的“非遗”传承学校,这所传承学校的授牌标志着泸溪县“非遗”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又迈开了新的一大步。泸溪县思源实验学校是该县新建的一所实验小学,在教学理念、教学硬件及师资力量等教学环境上具有独到的优势,符合创建“非遗传承学校”的标准。泸溪县把思源学校确定为“非遗传承学校”,将“非遗”保护传承与校园特色文化有机结合,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走进校园。该校的老师告诉笔者,在思源学校,还有学辰河高腔的学生们,也有专门开设的踏虎凿花班,这些泸溪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里都受到了孩子们特列的喜爱。据悉,目前该校开展了传统戏剧“辰河高腔”、传统工艺“踏虎凿花”、传统舞蹈“跳香”与传统体育踩高跷、滚铁环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工作,该县文广新局安排非遗传承人按课时赴校给学生们上课指导。

目前,泸溪县“非遗”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已成为全县城乡学校的必修课,有泸溪职中、二中、白沙中学、明德小学、踏虎完小、浦市一小等13所城乡中小学开办了“非遗”项目课程,有2.6万多名学生接受民族文化教育,学习踏虎凿花、苗族跳香、辰河高腔等民族歌舞、民族文化、民族民间技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浓厚氛围弥漫着整个泸溪城乡。泸溪县县文广新局局长李玉梅告诉笔者,该局将长期坚持民族文化进校园,进一步将“非遗”传承项目融入到全县各所学校中,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身赴校授课,通过开设专业课程、课间操教学等方式,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