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罗明:适应新常态,实现花垣后发赶超
2015-01-30 16:35:44
  
红网

新华网1月29日报道 湖南“两会”期间,湖南省人大代表、花垣县委书记罗明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以十八洞村为试点,花垣县的“精准扶贫”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杜家豪省长两会座谈中强调,湘西自治州作为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不动摇,更是给了花垣县更大的信心。

精准扶贫的力量

十八洞村位于花垣县排碧乡西南部,是一个苗族聚居的贫困村。全村225户939人,人均耕地0.83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449元。

2013年11月3日习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视察时,对扶贫攻坚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当年12月,花垣县即成立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领导小组,落实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探索可复制模式”的指示精神。目前,已在贫困对象识别、支柱产业发展、居住环境改善、民生事业服务、扶贫力量组织“五个精准”上实现突破,解决了扶贫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用罗明的话说就是“漫灌”改为精准“滴灌”,以一家一户的需求精准选择扶贫政策。

为解决十八洞村缺地少钱的难题,花垣县采取“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产业”的扶贫策略。罗明介绍,“这一灵感来自‘飞地经济’的概念,我们在花垣县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流转了1000亩土地,引入资金、技术雄厚的苗汉子野生蔬菜合作社,共同创建十八洞村果业公司,通过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院的专家指导,种植优质猕猴桃,全村225户村民和村集体可以自筹资金、扶贫资金参股分红。”

罗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十八洞全村939人,单这个项目,每人每年平均可从中增收5000元。“我们还将十八洞村留守的49名妇女组织起来,组建苗绣合作社,再请来自治州金毕果民族服饰研发公司的技术人员上门培训,以订单形式销售合作社的苗绣产品。仅这项,一名绣工平均每年可增收1500元以上。”

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模式,已在全县推广。按照“九个不评”、“七道程序”,花垣县精准识别出扶贫对象12270户。目前,162个工作组,进驻全县162个特困村,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一户一干部、一户一目标、一户一措施、一户一档案”的精准帮扶,2014年减少贫困人口1.12万人。

后发赶超的底气

“新常态下,花垣县面临的机遇远大于挑战。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客观的原因,花垣县的发展还不充分,在全省层面上属于欠发达地区。要在2020年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花垣县压力更大,困难更多。”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代表团分组讨论时,罗明表示,花垣县不仅不能放缓发展速度,还要发挥好后发赶超优势。

2015年,花垣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

实现这一目标底气何在?罗明告诉记者,花垣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但也因此保留下了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浓郁的民族风情。“如何把这些自然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是我们亟需努力的方向。” 比如,挖掘放大自治州现有的区位优势以及自身生态、文化、农产品资源和交通条件改善等优势,努力发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受到多重政策、项目覆盖的有利条件,促进新机遇、新优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上进一步加大力度。

除了自身努力,罗明同时请求上级党委、政府给予项目、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最大愿望是上级支持建设项目时,不要求地方自筹一部分建设资金。”

他给记者举一个例子,如花垣争取到一个总投资2.3亿元的建设项目,上面只下拨资金1.2亿元,要求县里自筹1.1亿元。如果勉强答应下来,对于财政收入紧张的花垣县而言,罗明担心会出现两种情形:一是出现严重资金缺口,建设项目无法按时完工,工期一拖再拖,或变成“半拉子”工程;或是硬着头皮赶进度把项目完工,注定会成为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

“不过,上级对我们贫困地区还是非常关心和支持的。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既然目标已定,我们一定会充分发挥现有的优势,迎难而上,实现后发赶超。”罗明笑着说。

深化改革的担当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改革攻坚、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罗明认为,深化改革是全方位的,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2015年,花垣县的首要任务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改革方案已上报省里,政府组成部门将由原来的30多个精简到22个。”罗明透露,目前的方案里,3个部门合并成一个部门的情况有3例,怎样做好干部思想工作,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另外,花垣县的产业转型升级渐入佳境。罗明介绍,过去,矿产经济是花垣县域经济主体,比重一度占到60%以上,矿产开采、冶炼、深加工导致的环境问题一直困扰着主政者。如何让这一支柱产业适应新常态、转型提质是一个艰巨任务。通过一系列“关、停、并、转”的整合措施,全县从3年前的1227个矿洞,保留为目前具备条件的204个。原来大大小小的冶炼企业有27家,通过整合后,形成了3家大型冶炼集团。目前,3家集团均已斥巨资购买环保设备,确保排放达标。与此同时,从2013年启动的“花垣变花园大行动”,也让县城环境发生了巨变。

事实上,通过整合,一矿独大的局面正在逐步破解,花垣经济正在向多元化发展。罗明兴奋地告诉记者,“2014年下半年,我们在花垣县5个乡镇、27个村规划了68平方公里土地,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并邀请农业部相关部门做了一个高水准的规划设计,示范区内将建成优质稻、商品蔬菜、优质水果、畜牧水产等七大基地。”

同时,政府不断完善交通要道、机耕道、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和合作社进驻基地。“花垣的农业产业化开始了真正的大动作,省委、省政府已把基地作为国家级产业园项目向国家申报。相信有国家的专项资金支持,这项工作能做得更好。”

随着交通瓶颈的打破,文化旅游产业也将为这座“边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下一步,花垣县将重点打造边城风情游、古苗河生态游、特色村寨游等三大旅游板块。罗明期待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苗乡风情能吸引更多外地游客。(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