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晚报1月30日报道 目前湘潭市正常流通的借阅证只有8257本,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市图书馆在哪……1月29日,我们报道了市图书馆的变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曾经门庭若市的公共图书馆变得越来越冷清。
为什么公共图书馆会变得如此落寞?图书馆的未来又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1月29日,我们采访了市图书馆馆长李翠平,也听市民朋友讲述了他们对图书馆的期待。
窘境中的有益尝试
谈及图书馆的现状,李翠平认为,随着网络的发达,读者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加上生活节奏加快,读者真正到图书馆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
“购书经费不足也是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因素之一。从2008年到2014年,市图书馆和少儿图书馆每年的购书经费加起来才50万元。”李翠平算了笔账,图书馆每年采购报纸和期刊大约要花费10多万元,按现在图书的平均价格每本大约30元,每本书的电子标签1.8元,外加一些图书加工的费用,买不了多少书。
“从一桥通往图书馆的这段路没有公交车,市民来图书馆借书很不方便。”李翠平说,很多家住河东的读者都抱怨图书馆太远。一些读者驾车来图书馆,也没有停车位。
李翠平告诉我们,市图书馆的场馆面积不到3000平方米,连国家三级图书馆的水平都达不到,这也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另外,由于长年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土生土长的市民都不知道湘潭公共图书馆的存在。
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给市民带来更多的服务,图书馆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2014年6月,经过翻新的原雨湖路少儿图书馆又重新对外开放了,馆里还新增了全省第一家针对0到6岁幼儿智力开发的绘本馆。
与此同时,市图书馆还配备了电子借阅机,并引进了移动数字图书馆,读者不仅可以通过手机使用这两个平台借阅电子图书,还能浏览各种杂志、期刊和视频资料等。前段时间,市图书馆还安装了自动借还书机和办证机。读者办理借书卡和借还书,都可以通过自助手段实现。
“在市四中和湘潭日报社附近,我们分别选择了两个点,正在进行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的设备安装。”李翠平介绍,这种借阅机器和银行的自动取款机很相似。市民不仅可以在机器上办理借书卡,还能24小时借还书。
两年后新馆建成开馆
“我们已经做好了市图书馆新馆的建设方案,目前正在对新馆进行建筑设计,选址在原湘潭大剧院,市委市政府已经把项目纳入了2015年的工作。”李翠平激动地和我们分享了这个消息。
李翠平介绍,在制定方案之前,他们参考过湖北省图书馆、深圳市少儿图书馆以及重庆市图书馆等馆舍的建筑设计风格和理念。按照公共图书馆的相关建设标准,并结合湘潭的实际情况,湘潭市图书馆新馆取最低值,用地面积要达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也要大约20000平方米。
在方案中,市图书馆新馆的功能按照动静分离的模式布局。整个馆区分为藏书区、借阅区、咨询服务区、公共活动和辅助服务区、业务区、绘本图书馆区等10大功能区。
“方案中要求新馆建筑由主楼、辅楼和地下一层3部分组成。其中,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和公共餐厅等。等具体的设计方案出来,预计很快就能投入建设。”李翠平说,全国公共图书馆第6次评估定级检查的时间是2017年5月,图书馆新馆也会赶在检查之前建成开馆。
李翠平还告诉我们,今后,他们还想参考国外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建立一个中心馆,周边分布多个小型图书馆。如在街道社区建立流动图书点,帮助有经济基础的机构建立图书馆分馆,并继续支援“农家书屋”的建设等。
读者建言
这样的图书馆更吸引他们
目前,市图书馆主要的读者群是老年人和少儿。为什么到图书馆借阅书的读者会出现“断层”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不同年龄读者的看法。
70后 希望书的品种更多
36岁的刘盈是湘潭一家企业的职员,很喜欢看书。她说:“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办法待在图书馆看书。如果书的品种更多一些,所有的书能够分门别类摆放好,我们找书的过程也会更轻松。”
80后 环境设施要跟上
28岁的周刚是一名公务员。他认为,现在很多读者不愿意去公共图书馆,主要是因为图书馆的环境设施跟不上,也没有浓厚的读书氛围。“一个真正有吸引力的图书馆,即使读者不在里面看书,也会愿意待在里面。”
90后 建立读者客户端
湘潭大学大四学生赵放认为,图书馆应该建立一个读者客户端,把热门书籍、新书推介、图书馆的最新动态等资讯,定期通过手机传递给读者,遇到感兴趣的内容,读者自然会关注。(记者 谭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