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株洲花市升温价未涨 春节用花早下手
2015-01-28 10:44:45
  
红网

27日,河西一桥底下的花卉市场,顾客在咨询价格 记者 张媛 实习生 夏湘鹏 摄

年关临近,花卉销量比平常多了三成

但暖冬让有些品种提早开花,不少店主犯愁

株洲晚报1月28日讯  年关临近,不少市民都有购鲜花的爱好,在家里摆放几盆鲜花,不仅美观养眼,还能增添喜庆气氛。记者27日走访株洲市的部分花市发现,现在已经进入年关花市旺季,不少店主都备齐了畅销品种,准备冲刺年关“黄金档”。

记者了解到,红掌、君子兰和发财树等花色鲜艳、花名喜庆的花卉成为年关花市的热门品种,花卉销量也比平时多了三成。不过,由于今年花卉行情稍差,价格还未上涨,有需求的市民可以抓紧时机购买。

花市

红掌、君子兰、发财树等领跑年关花卉市场

27日上午,尽管天空中飘着小雨,记者在一桥河西下的花卉市场看到,已有不少市民前来购买鲜花。

“春节就要来了,买些花装扮下,家里会更喜庆。”家住河西耀华锦园小区的叶女士,27日买了两盆君子兰回家。她说,君子兰花形美、色泽高雅,漂亮大方,家人和来访的客人都比较喜欢这种花。

在一桥花市内经营一家“顺华植物园艺”的龚小林,已经做了十多年花木生意。她说,一般过年前一个月左右,就会进入年关花卉销售旺季,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然而,年关哪些花卉最受市民欢迎呢?她介绍说,根据往年的情况,热销的花卉集中在红掌、君子兰、蝴蝶兰、富贵籽、水仙、鸿运当头、发财树、富贵竹等几种。

“这些花卉开的花都比较鲜艳喜庆,很契合过年的气氛。”她说,就红掌而言,年前这一个月能卖五六百盆,而君子兰、蝴蝶兰、水仙等,都能卖上百盆。“除此之外,发财树、富贵竹、鸿运当头等寓意吉祥的花卉也受到不少市民的喜爱。”

而与之毗邻的滨江花卉超市,热销的花卉品种也同样是这些。店主文德春介绍说,这些花卉的价格从几十至四百元之间不等,符合大众的消费能力,另外,这些花卉的花色好、兆头好,“大过年的,大家都会选一些花色鲜艳的花卉,比如水仙,花开后摆在家里有春天的感觉,很有生气。”

花价

今年花卉价格鲜有上涨,市民可抓紧时机下手

临近年关,花卉的销量如何呢?龚小林介绍,其实今年年关的花市不算太热闹,现在的日销量只比平常月份多了三成左右。

“从去年春节前开始,年关花卉的销量就开始下滑。”她说,主要原因在于中央厉行节约并加大反腐。“现在主要是家庭购买、新店开业和店庆,年关花市比起前年差多了。”

尽管如此,她介绍说,根据去年的情况,年关一个月的花卉销量也能够得上平常两三个月的销量。而文德春也表示,今年店里的花卉销量比起前年来,少了三分之一。不过,临近年关,店里的花卉日销量比起平常月份还是要多至少三四成。

花卉销量走好,花卉的价格是否有所升温呢?文德春介绍说,按照往年的情况,到了年底,因为花市俏、货源紧,价格都会有所提升,涨幅大概在10%左右,而越临近春节,涨得越厉害。去年年关由于天气冷,货源紧,年关花卉价格稍微涨了一些。而今年,花卉价格却表现得比较平稳,未出现大的波动。

“今年的花市不是很景气,价格暂时没涨起来。”龚小林说,现在的花卉价格跟平时差不多。

花情

暖冬气候,水仙、君子兰提前开花,低价销售

对于市民来说,年关购买花卉,都希望花朵能在春节期间开放。不过,记者27日在走访中发现,由于今年的暖冬气候,水仙、君子兰、百合、郁金香等都提前开花,而这,也让不少花店店主犯了愁。

“往年水仙花都是春节期间开放的,但是现在已经全部开了。”龚小林说,除此之外,百合花、郁金香、风信子和君子兰都提前开了花,这意味着,这些花的销量今年将大大降低。她说,水仙花的花期有一个月左右,但如今就开了花,等到过年花基本上就谢了,“市民不可能买一些开了花的水仙回家养,现在我们的水仙都是成本价出售。”

“去年年关,我们的水仙花、百合卖了百来盆、郁金香卖了上千枝、而风信子也卖了有三四百盆。”龚小林说,照现在这情况,她只能将存货按成本价售出,之后也不再补进。“这相当于这部分花卉的利润今年是没有了。好在君子兰的花期有一个半月,对销量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而在其他花卉门店,这样的情况都普遍存在。文德春介绍说,今年年关的花卉销量,会受到较大影响。

知多点

花卉买进家门后

应该如何保养?

低温天气,花卉买进家门后应该如何保养呢?就此,有着丰富花卉养殖经验的龚小林介绍说,养花的技巧在于土壤、气温和浇水三大块。

“土壤是花卉成活的基础。”她说,部分花商在给花卉配土时,会偷工减料,直接使用黄土等栽植花卉,这会导致花卉养分不足,市民在挑选花卉时,可以扒开土壤看下成分,尽量选择松软的土壤。

另外,花卉购买时,一定要咨询养护技巧。如蝴蝶兰要求保持室内温度不能低于10度,一星期只需浇一次水,而且水不能淋在花朵上。而君子兰在有暖气的环境下,一个月需浇两次水,没有暖气的话,一个月只需浇一次水,每次都必须浇透。(记者 邓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