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1月28日报道 2014年,衡阳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目标,积极改革创新,全力开拓进取,科学应对自然、市场等多重因素变化,全市“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预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农业服务业增加值350亿元,同比增长4%;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430亿元,同比增长2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0元,同比增长12%。
产品供给充足有效
2014年,衡阳市预计粮食播种面积达885.13万亩,同比增长2.64%,单产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产达379.15万吨,同比增长2.98%。同时,今年夏收油菜面积达317.15万亩,总产达7.9亿斤,同比增3.1%,再创历史新高。今年冬种油菜已落实面积331万亩,目前作物长势良好。
“菜篮子”工程方面,衡阳市今年对3万亩中心城区蔬菜基地进行了提质改造,大力打造国家级、省级蔬菜标准园建设,石鼓区、珠晖区成功申报湖南省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蔬菜)项目。将城区发展蔬菜生产经验向县市推广,全市8大特色蔬菜布局已初步形成。新建蔬菜直销店30个,全市蔬菜供应量足、质优、价平。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市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看来,今年衡阳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城市农业等“四种农业”齐头并进,共同唱响了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旋律。稻米、生猪、湘黄鸡、油料、黄花菜、竹木、席草、果蔬、茶叶、烤烟、中药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按照集群发展的要求,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紧密对接,突出抓产业化、抓关键点、抓大项目,引进农业战略投资者,引导同质企业并购、合作,推进了企业战略整合、集聚发展。大力发展了休闲农业,新增32家国家级、省级休闲农庄,新增国家五星级休闲农庄2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休闲农业接待游客629万人次,完成营业收入7.76万元,同比增长25.6%。
同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应用步伐加快。国家农业部“蔬菜优质种苗繁育基地”成功落户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加上水稻、油菜、蔬菜3个国家级和棉花、柑橘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我市已拥有6个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品牌。祁东县步云桥镇金龙岩村的超级稻高产攻关项目经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达1003.6公斤,创造了水稻单季亩产的新纪录。
农村面貌大幅改观
为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2014年,衡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完成省下达32.87万农村人口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全市农村清除暴露、积存垃圾60余万吨,打捞清除河道、池塘漂浮物4万吨,国省道两旁和主要河流水域很少看到大堆陈旧垃圾;清理非法张贴和不规范的小广告15万余张,拆除私搭乱占棚架13367个、广告牌8721块,中心集镇街上“五乱”(乱摆、乱放、乱停、乱搭、乱建)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小Ⅱ型水库化肥养鱼得到全面遏制,水质基本达标,优良率在91%以上;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全程覆盖,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达90%以上;马路市场搬迁或取缔17个。
正是由于如此大力度的工作措施,去年以来,衡阳新农村建设示范效应也全面释放。全市37个美丽乡村共投入建设资金达到8056.4万元,坚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生产力得到有效提高;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各村产业发展取得突破,一批特色专业村已逐步形成;坚持高标准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制订村规民约、房屋新建改建、院落环境治理、培养农民卫生习惯等方式,大幅改善了人居环境。12个为民办实事新农村示范村任务全部完成,2个“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6个“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通过省考核验收。(记者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