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江华河路口镇:经济建设紧连基层党建工作
2015-01-27 13:47:16
  
红网

永州日报1月27日报道 工业经济强势崛起,农业产业齐头并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走进姑婆山下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河路口镇,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少数民族边界大镇处处呈现出繁荣和谐的喜人景象。

河路口镇始终把经济建设与基层党建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先锋引领行动,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锻造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和时代先锋,形成了经济发展保障基层党建,基层党建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2014年,全镇实现工业产值20亿元左右,农业产值实现2.9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实现各类税收3200万元。目前全镇共有生猪养殖大户57户,2014年出栏生猪8万头左右;肉鸡年出栏6万羽;玫瑰香柑、纽荷尓脐橙等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2000多亩,2015年新增水果种植6000亩以上。

科学谋划:围绕中心促发展

近几年来,河路口镇确定了以土地流转为手段,抓规模农业,以绿色农业发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以项目建设为基础,抓项目招商引资,以工业经济推动产业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以农村微小企业为契机,将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深入农民群众,以微小企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中心工作。围绕这个中心,河路口镇立足科学发展,注重创新载体,把推进基层党组织功能转型、增强引领发展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带头调结构、带头搞示范、带头闯市场”,大力实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两委”干部的“三带三培”工程。有效发挥了镇、企、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引领和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该镇通过开展党建工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引导群众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把田间当车间,把产品直接转化为商品,将土地流转作为发展产业的基础,增强农民商品意识,引导农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龙头产业,对生猪养殖、“瑶美人”玫瑰香柑、大棚西瓜种植、万亩玉米基地等发展势头较好的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建立玫瑰香柑种植基地和生猪养殖基地,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

该镇抓住“扩权强镇”的契机,狠抓产业规划、园区配套和招商引资工作。目前,产业园区现有企业16家,总投资达15亿余元。产业园区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征地面积1200多亩;完成道路建设2200多米、完成配套管网建设8000多米,初步形成了“三纵三横”的道路网络,基本完成了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共引进新项目6个,投资总额为4.15亿元,陶瓷材料项目、触摸屏手机盖板高新技术项目、高档家具生产线项目、冷石节能新材料科技项目、民族风情街开发项目及星级酒店项目纷纷上马。

创新载体:培育特色树亮点

“班子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党建工作是党组织书记的首要工作,必须是党委书记亲自抓。去年以来,镇党委书记金锦云亲自抓党建工作,去年初与各党支部签订了《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书》,并建立党建联系点、分工负责制度、帮扶制度等,形成了党委书记亲自抓、党员干部联系抓、支部书记具体抓的镇村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一方面狠抓支部书记这个“领头羊”,提高支部书记政治素质,实现支部书记由自然人向“政治人”的转变。注重村支两委后备人才的储备和培养,重点“锁定”农村党员中的转业退伍军人、务工回乡青年、致富能手,更多地起用创业型、创新型“能人”。目前,全镇19个村(居)党支部书记中就有转业退伍军人4名,务工回乡青年7名,致富能手11名。另一方面,狠抓党员教育培训,积极实行“一村一大”工程。采取长期与短期、轮训与分类、理论与实践、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突出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的学习培训。截至去年年底,该镇有9名村支书、5名村主任和8名村团支部书记参加了函授大专班培训。

优化措施:示范带动求实效

青年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排头兵,青年的创新、示范带头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近几年来,该镇党委创造性地提出了“给青年找一个家,给党委找一支后备力量,给农村找一条发展之路”的青年管理模式。一是完善村团支部建设。重视团组织工作,将村团支部的活动经费纳入财政计划,并将村团支部书记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二是成立民兵应急分队。镇党委为民兵应急分队配备服装、盾牌、警棍、防刺背心等器械,并经常性地组织开展训练,这支队伍共凝聚青年214名,在维护社会稳定、处理突发事件、抗冰救灾、森林防火等任务中充分发挥了巨大作用。三是大力发展青年入党。在青年中发现苗子培养苗子,鼓励那些头脑灵活、致富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青年踊跃入党是镇党委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发展的党员和预备党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了75%。四是激励青年带头致富。积极宣传,鼓励青年党员发展种养殖业和制香产业,激励青年争当农村经济发展“领头雁”。近几年,全镇不仅种养业发展迅速,制香产业也蓬勃发展,去年全镇共发展制香产业户33家,有全自动制香机86台,同时新增加上游产业香签厂1家、木粉厂1家,从业人员达100余人。五是引导青年参政议政。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青年参与村级政务的观念也越来越浓。为此,河路口镇党委因势利导,及时开辟村民自治平台,引导青年积极投入到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新农村建设等各项村级事务中。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有效提升了全镇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同时,以换届选举为契机,构筑战斗堡垒。动员致富能手、退休回村居住的干部、返乡农民工、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鼓励优秀青年、妇女参选,引导群众推选“双高双强”(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人选。通过换届选举,选出村支两委班子成员70人,平均年龄44岁,比上届平均年轻3岁;中专以上学历35人,其中大专以上7人;复退军人7人、致富能手18人、农合组织负责人1人、返乡农民工11人。

夯实基础:强化保障增活力

夯实基层基础始终是抓好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河路口镇采取资源下沉、力量前移等办法,着力创新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

该镇把党组织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活动载体创新、重点工作推进等元素统一起来,形成完备的党建工作框架体系。针对村干部报酬低的问题,镇党委进一步完善了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了现任村干部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特困补助等保障制度,按时发放村干部工资和村级运转经费。为了增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镇党委建立了流动党员台账,每年对流动党员的个人信息进行核对更新,进一步掌握流动党员的个人情况,按镇党委的要求,各基层党支部书记每年“七一”期间都会与流动党员打一个电话,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和思想状况,每年春节期间都会召开座谈会,与流动党员谈心交流,请他们为村里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创新与流动党员思想沟通、感情交流的形式、内容,进一步提高管理实效大大增强了基层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活力。(通讯员 杨丁香 张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