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应对“苦夏”有生存锦囊
北京青年报
 
07-27 09:54

北京青年报7月27日报道 “三伏天”可谓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了,民间百姓所说的“苦夏”也就在此时。长久以来,人们都在尝试着在三伏天降温防暑、跟着节气养生治病,但在三伏天我们究竟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三伏天的吃 有三种方式

三伏天,暑邪耗气伤津,于是有很多人认为三伏天应该进补。其实这种观念未必正确,因为三伏天的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在这种环境中,人会相对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同时又爱喝清凉饮料,食欲相对不佳,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此时如若刻意进补,往往难以消化,还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畅等,而且老百姓常用的进补方式多属性温热,夏季进补也常会引起上火。

所以三伏天的饮食,我更主张“以通为用,以通为补”,疏通六腑,畅达气机,升清降浊。在饮食方面更建议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

1.补水养生

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尤其在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会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于是很多人会问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喝水?我的建议是自我感觉口渴当然需要喝水,另外再给大家一个更重要的指标:注意自己的尿色,正常尿色应该是清亮的,而且没有明显的气味。如果尿色加深且气味加重,不管你是否觉得口渴,都应该补水了。

2.健脾化湿

夏季本身多暑湿,又加上人们多喜冷饮,往往导致湿气侵入人体,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失司,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引起食欲不振等。所以在这个时节的饮食应该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同时适当多吃些健脾化湿的食物,比如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但值得提醒的是,绿豆汤不能每天当水喝,因绿豆性寒,体质虚弱者不能过多饮用。

3.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因此,“去火”也是三伏天饮食中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比如可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不过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同时,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药、蜂蜜、莲藕、木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鸡鸭肉、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功效。但需要提醒的是,选择“去火”的饮食不可一味苦寒贪凉,以免损伤脾胃。

“冬病夏治” 并不适合所有人

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冬病夏治由来已久。冬病夏治方法很多,除了三伏贴,其实还有三伏天扎针灸、隔姜灸、艾灸等。

现在各地都在开展三伏贴工作,但我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三伏贴。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以辛温祛寒的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上进行治疗,可以减轻冬季虚寒性疾病发作的症状。

药物的主要组成是白芥子、细辛、甘遂等,可以起到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的作用。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因为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因此这个时候对阳虚体质的人用上这些助阳药,可以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的作用,并且可以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所以“冬病夏治”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

三伏贴的适应人群应该是经中医辨症属于虚寒症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

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三伏贴,过敏体质、内火较重、阳盛体质、痰瘀化热或者对贴敷药物过敏的人都不适合。三伏贴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方法,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贴敷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三伏天 运动不妨“低调”些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但夏练三伏的前提是要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特别是年老体衰之人,或者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孩子,因其适应不同环境和温度的能力较差,所以三伏天的锻炼还是要因人而异,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比如游泳、打太极拳或到避暑胜地旅游等。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当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时,尤其是老年人还是要减少运动量,对于普通人锻炼时间应该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并且保持充足的饮水。

三伏天 调理“空调病”随手拈

近期我的门诊中有很多人尤其是小儿突发感冒,或者伴随咳嗽不停,或者伴随发烧不退等症状,究其原因多半是因为夏季空调导致。

因为三伏天本身体内就容易积热,再加上空调的冷气外袭,于是这种“寒包火”的格局就很容易形成。这个时候用药单纯的清热解毒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西医一味地抗生素治疗有些时候反倒是雪上加霜。

对于三伏天的这种“空调病”,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表里同治,既要外散风寒又要清解内热。

当然,大家可以去找自己信任的医生帮助调理,但在此我推荐给大家完全不用出门自己在家就可以实施的治疗方案,对于三伏天“空调病”的初期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1.以小儿为例,用紫苏叶10g、栀子8g,加300ml水煎煮,煮沸后改为小火3-5分钟即可。将药液倒入小儿水瓶中,不拘时不拘量,一天内喝完即可,水凉的时候可以用热水温一温。紫苏叶和栀子这两味药各中药店都会有卖,这个小方子的价格不会超过2元钱。

2.如果以上两味药材您不方便购买,没关系!我再推荐给您第二种方法。我们可以去厨房找材料,香菜4-5根、白萝卜4-5片,加300ml水煎煮,煮沸后改为小火3-5分钟即可。将药液倒入小儿水瓶中,不拘时不拘量,一天内喝完即可,水凉的时候可以用热水温一温。

以上两种方法均可表里同治,即可外散风寒又可清解内热,对于小儿“空调病”的初期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大家不妨一试。

同时也提醒大家,夏季空调温度不应该过低,以25摄氏度以上为宜。

最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也说了“夏三月,……无厌于日,……使气得泄”,也就是在提醒我们,夏天就是出汗的季节,夏天不能一味地躲避阳光,要做到“无厌于日”,要“使气得泄”,而如果长期处于空调低温的环境当中,岂不是违背了夏季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