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6月25日报道 夏至时节,高温驾到。省气象台预计,27日以后,也就是这个双休日,将是这轮高温攻势“最激烈”的时候。
高温是如何形成的,高温预警代表什么意思,体感温度为何高于预报温度……省气象台气象专家带您读懂高温。
27日晴热升级
25日,湖南又是火热的一天,长沙、湘潭、永州等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高温来势汹汹,即使局部地区出现了短暂的降水,对缓解高温也起不到太大作用,只会让天气变得更闷热。这恰好反应了这个时期天气的特点:要么是“烧烤”模式,要么是“桑拿”模式。
省气象台预计, 27日至30日为本轮高温最强时段,湘中以南局部将达37摄氏度。
高温是如何形成的
在气象学意义上,日最高气温35摄氏度以上,称之为高温。
夏季,太阳直射点从南向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长,接收太阳热能量增多,气温随之升高。
当某地区高空受到暖气压控制时,天气晴朗,天空无云或少云,太阳辐射增强,使近地面强力升温。若长时间受暖高压控制,则形成持续高温天气。
体感温度不等于预报温度
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温度并不等同于我们所感受到的温度,在炎热的夏季,一般体感温度比预报温度高。
因为天气预报的温度指距地面1.5米高处的气温(即百叶箱观测的温度),而体感温度受温度、风速、太阳辐射、着装等多种因素影响。
如果人在户外作业或者是在水泥路面、沥青路面上,路面本身吸收太阳辐射也会散发大量热量,这个环境温度和百叶箱温度差别可达10摄氏度甚至20摄氏度左右。
看懂高温预警,积极防御高温
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信号分为黄色、橙色、红色,分别代表连续3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摄氏度以上、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摄氏度以上、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摄氏度以上。
其中,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含义是“天气酷热”,在红色信号的“防御指南”中,明确提醒每个公民“注意防暑降温,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而对有关单位,则 “建议停止户外露天作业”。
在高温天气里,气象部门建议: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充分饮用凉白开水、饮料,并加少量盐,以补充体内的盐分;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暴晒;多食含钾食物。此外,高温天气增加了发生脑中风的危险,特别提醒老年人注意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通讯员 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