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退耕还林给生态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
湖南林业信息网
 
09-15 10:20

2015年9月5—10日,娄底市林业局退耕办、办公室组成宣传组,深入全市五个县市区、11个乡镇、4个退耕还林基地对退耕还林成果进行现场采风。所到之处,青山连绵,绿树成荫,竹海如潮,硕果满枝,扑面而来的满是丰收的气息。退耕还林工程给娄底生态环境的改善,给娄底林农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革命性的。

在新化县吉庆镇,老一辈农民告诉采访组:环油溪桥村周围有1000多亩石山,那儿100年来除了茅草,几乎见不到一颗树木。如今一棵棵柏树绿满群山,林木保存率达到了90%以上,不仅山绿了,多年断流的溪水也常年不断,是退耕还林让这一千多亩秃山成为绿色聚宝盆。2013年,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看到这1000多亩整齐的退耕还林现场时,称赞这是全省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的成功典范。

当前正值油茶挂果季节。在涟源市七星街镇,1500亩油茶硕果累累,红红的果实将绿油油的枝头压弯了腰。檀山村李支书自豪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我村退耕还林栽种400多亩油茶,已挂果五年了,如今每棵树能给村民带来25元的纯收入,每亩年纯收入近3000元,现在周围村民小组都看到了效益,每家每户都种起了油茶,仅集中连片的油茶林就有1500亩,还不包括其他数百亩零星种植的油茶,我们是搭帮退耕还林致了富。”

来到冷水江市钵山镇、岩口镇,到处可见葡萄、杨梅和中药材林基地,这都是历年来退耕还林实施的项。每年六月,冷水江市的杨梅产业能给林农带来人均500元的纯收入。目前尚有葡萄高挂枝头,采摘葡萄的人群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葡萄已成为林农致富的新产业。当地林农自豪地说:退耕还林政策真的好,国家投资给我们种树,获得的收入又归我们个人,山也绿了,效益也有了,腰包也鼓了!

这仅是娄底退耕还林的几个缩影,在娄星区石井镇,杨梅产业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在双峰县石牛乡,通过开展楠竹低改和封山育林,竹产业创造的综合效益超过2亿元…… 可以说,每个乡镇都因退耕还林项目获得巨大收益。据统计,截止2015年8月,娄底市共完成退耕还林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111.1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6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9.59万亩、封山育林12.57万亩,楠竹、油茶等低产林改造2.96万亩,锁定中央投资10.52亿元。全市通过采取退耕地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低产林改造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生态建设,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和谐协调发展,娄底正步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