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县位于北纬30度,雪峰山脉中段,属梅山文化的核心区域,素有“湘中宝地”之称。
位于新化县西部,世界遗产紫鹊界旁的奉家镇,山势峻岭挺拔,常年云雾缭绕,宛如世外桃花源。
在这里,您可以茶溪谷观瀑、姑娘河溯溪,无二冲品茶,既可领略大自然的秀美风光,也可探求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当然,在这里,最受瞩目的还是那成片成片的有机茶园,在云雾的滋养下,在大山的照看下,生机盎然。那一株株的茶树,不仅点缀着奉家的大山,更成为了当地农民的“钱袋子”。
当千亿茶产业的号角吹响,当“十佳示范乡镇”的桂冠戴上,当盛世兴茶的时代到来时,奉家这颗雪峰山的“明珠”,用挺拔的脊梁撑起了茶产业这迸发出强劲生命力的绿色产业。
强势回归
重塑新化茶产业辉煌
2015年,对于新化县茶产业来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
这一年,新化县被列入我省新一轮茶叶产业重点布局县。这是对新化茶产业发展的肯定,是机遇,也是挑战。
近几年来,新化县委、县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优化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支柱产业精心培育,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产值不断提升。目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5万多亩,茶叶产量达到2500多吨,茶业综合产值突破2.5亿元。
也正是在新化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奉家镇的茶产业也步入了发展的春天,全镇茶园面积达到5000多亩,产值6000万元左右,是新化县茶产业的主产区之一。
其实,新化产茶历史悠久,是“渠江薄片”的发源地,“渠江薄片”源于晋,兴于唐,盛于宋,为明清两朝贡茶,至今已享誉千年,是中国贡茶历史最悠久的茶品,也是史料上最早记载的湖南黑茶。
在《新化怀古》中有一句“茶长家家客,溪流处处通”的描述,表明新化县在宋代,种茶、制茶就已经成为了老百姓的主要农活,而且茶叶均产自像渠江源一样溪流密布的高山。
明清时期,新化茶叶市场兴旺,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之一,县内至今依然保留有茶马古道的遗迹,以及有记载的茶亭、风雨桥达440座。
“上世纪,新化县还是我省重要的产茶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湖南宝大隆兴曾昭模红茶(新化茶)还获得名誉奖章,历史高峰期时全县茶叶生产面积一度达到10万亩呢。”在采访时,新化县农业局局长曾绍宏骄傲地告诉我们。
但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因受市场的冲击,新化县茶产业走向了衰落,慢慢淡出茶产业的“江湖”。
如今,新化县强势回归,被列入我省新一轮茶叶产业重点布局县。
新化县委、县政府更是铆足了劲,决定以跻身全省重点茶叶生产基地县行列为契机,举全县之力,大力发展茶叶产业,重塑新化茶产业辉煌,打造成为全省产茶大县和茶业强县。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县建成优质茶园10万亩,产量达1.5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15亿元。”新化县副县长李南新目光坚定地说道。
新化,以王者之姿强势回归,而奉家镇也乘着这股东风,迈入了茶产业快速发展的征程。
快速发展
茶园、茶农、茶企“点亮”奉家
当车子穿行在奉家镇时,一片片茶园总会不经意间就“跳入”你的眼中,修剪整齐,青翠可人。
“这里不愧为千亿茶产业十佳示范乡镇啊。”连随行的省茶业协会副秘书长黄韬都发出如此的感慨。
“我们的茶园都生长在1000米左右的山上,是纯生态的有机产品,茶叶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奉家镇的支柱产业呢。”一旁的奉家镇党委书记刘志刚介绍。
在大桥村的茶叶基地上,我们遇到了正在茶园培管的邹爱林。邹爱林说,他家从父辈开始就种茶,他自己种茶也已经有十几年了,从原来的两三亩,到现在茶园面积达到了80亩,光种茶这一项的收入,每年就有四五十万元。
“在外面打工不如自己回家当老板呢,我不仅种茶,借助渠江源旅游景区的人气,今年我还开了一家农家乐,现在正是旺季,每个礼拜有上千人到我的农家乐吃饭、住宿,最多的一天店子毛利润达到了7000元。”邹爱林人勤奋,脑子灵活,不仅茶种得好,做生意也是一把好手,虽然只有42岁,在当地名声却也是响当当的。
种茶20多年的大桥村人伍先财,今年把5亩茶园流转给了紫金茶业公司,每亩茶园租金一两千元,人轻松了不少,有时间还可以去公司做工。“钱虽然不多,但够花就行了,日子倒也过得舒心。”伍先财告诉我们,现在他儿子毕业了,也在家里学种茶。“种茶的收入比起在外打工不会低呢。”伍先财的儿子笑着说道。
而在川坳村,200多户村民中有180多户都种上了茶,全村有近3000亩茶园。本村人李洪玉则自己办起来茶叶加工厂,每年可加工1万多斤干茶。
“在我们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茶叶,没有种茶的农民还可以在我的加工厂打工,我给茶园培管工人开出了130元每天的工资呢。”李洪玉的加工厂,春茶期间,有近100位采茶工人上山采茶,让部分老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而在雪峰山滋润下的高山有机茶,深受市场的欢迎,李洪玉家茶厂生产出的蒙洱冲茶不出新化就基本销售一空了。
做活产业
以茶促旅、以旅兴茶
时代在进步,思路当然也要跟着变。“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就是奉家镇近年来走出的一条新路子。
奉家镇,森林覆盖率达86%,全镇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常年平均温度在16℃左右,山势险峻、沟谷幽深、古木参天。
同时,该镇瑶汉杂居,生活习性独特、民风古朴、多秦晋之风,乃梯田稻作文化发祥地之一。据当地族谱记载,这里的奉氏居民乃秦孝公后裔,为避商鞅战乱移居此地,改“秦”为“奉”,世居如此,故有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桃花源原型地之说。
拥有如此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然不可就此埋没。
“要做活产业,就要结合实际,把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以茶促旅、以旅兴茶。”新化县委书记胡忠威在奉家镇调研后,提出了如上要求。
奉家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再次发力。
2015年4月28日,一期投资3000多万元,旨在打造茶业、茶文化与茶旅游、休闲一体的渠江源茶文化主题公园正式开园。
该主题公园位于奉家镇大桥村与川坳村境内,距离4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紫鹊界梯田12公里。景区内群峰叠翠,碧水长流,常年云雾缭绕,是溯溪、观瀑、品茶、摄影的胜地。3000亩高标准生态有机茶园,生产的渠江溪茶、渠江薄片、月芽茶、蒙洱冲等名茶,香气弥漫,味道浓厚鲜甜。
“渠江源茶文化主题公园的定位是‘产业、文化、扶贫、旅游’四架马车齐驱动。”新化县副县长李南新说,新化作为贫困地区,只有结合精准扶贫,实现农旅融合,产业形成了集群,才有可能实现长远的发展。
李南新的话,让我们感觉到新化茶产业的归来,似乎与别的县市有些不同,而这装有“四驱”动力的产业布局,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后发赶超,显然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