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让“梅雄精神”成为一种新风尚
红网
 
09-15 09:09

向舍己救人爱民模范梅雄学习致敬!驻慈利海军某部战士梅雄,看到大巴侧翻接连救出8人,却遭一失控客车冲撞成重伤,后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5岁。在生命最后一刻,家人提出无偿捐献梅雄的器官,继续挽救更多的人。9月14日下午,追授梅雄同志“舍己救人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在张家界市慈利县举行。(9月14日张家界在线)

梅雄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通过互联网的发散传播,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传颂与点赞。人们佩服他的助人精神,在大巴侧翻的第一时间,作为军人的他,没有任何的畏惧,积极投入救援,并接连救出8人;人们也佩服他的家人,并没有受限于传统的思想与意识,无偿捐献梅雄的器官,用爱的力量让生命在另一个载体上继续存在。这样的做法,正是对“梅雄精神”最好的诠释,也是一种积极的传承。

那什么是“梅雄精神”呢?这就得回到事件本身来审视了。所谓“梅雄精神”,就是危机关头的挺身而出,用勇气与担当、用责任与决心,坚持自己向善的信念。梅雄的生命,虽然才走过35个年头,但其用生命传递了善念与美德,这样的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褪色的,也必然会一直传承与延续下去。因为这样的精神,也是对雷锋精神的一种继承与发扬。

常言道,“君子义以为质”。梅雄为了救人,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不仅是极大的一种付出,也是崇高的一种精神。梅雄是看起来是一位平凡的军人,但他的所作所为,却又是不平凡的。在梅雄身上,我们看到了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一个浮躁自私的社会,很多人信奉着“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界限,从这个角度来说,弘扬“梅雄精神”,无疑是一种时代需要。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梅雄的舍己救人,显然已经让他的人生“燃烧起来”。对于一个人的价值如何评判,著名科学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生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是取得了什么。”就此来说,梅雄的社会价值是极大的:他的感人事迹,必然会在岁月的流逝中继续绽放光彩;他的情操境界与理想人格,也会在时代的变迁中历久弥新。

记住梅雄,记住这样一个大写的人;传承“梅雄精神”,让这成为一种新标杆、新风尚。用“积跬步以致千里,聚小流而成江海”的信念去传播正能量,为社会凝聚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文/杨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