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纠结长城到底有多长
红网
 
06-29 15:13

古长城生存状况堪忧,长城告急。2014年中国长城学会调查显示,长城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以明长城为例,明长城的墙体只有8.2%保存状况较为良好,而74.1%的保存状况较差,甚至只剩下了地面的基础部分。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真正的砖石结构长城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和北京境内,即使这些长城是砖石结构,也经不住常年的风吹雨打,不少城楼已经摇摇欲坠,夏季一场暴雨就可能被冲塌,对于这些即将坍塌的危楼,政府要尽快普查,修缮越早,消失的就越少。(6月28日《京华时报》)

长城是古代军事性工程,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对长城保护的必要性无容置疑,对人为破坏长城的行为必须坚决打击。但是如何保护我们的长城,是全部保护还是阶段性保护,需要深入探讨。

在我看来,长城作为一个整体全程来保护既没有必要,也极不现实。理由是:首先,风雨侵蚀、自然侵蚀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由于很多长城的结构原因,稍微碰触城墙,就会有薄土落下,不少烽火台的砖瓦脱落,部分墙体出现倾斜,有些经风雨侵蚀已被掏空,留下数个大洞,可能一场暴雨就会坍塌,这种上千年的土长城渐渐消失是不可避免的。其次,保护成本太高。长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线性文化遗产,绝大部分处在野外,不可能像其他文物那样收藏起来,对它的保护成本过高。第三,目前的国力和许多长城沿线县区经济状况,都不可能有更多的钱用于修复所有的长城,在很多地方还比较贫困的情况下出资维修和保护长城,是一种分不清轻重急缓的表现,甚至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从感情上讲,我们都希望真的是万里长城,不负“万里长城今犹在”这句诗。但是感情不能代替现实,全面保护有点一厢情愿。面对动辄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长城遗址,国家和地方都没有财力、人力、精力去保护这个世界上体量最大的文物。比较明智的办法是,有选择性的保护,重点保护那些较为完整的精华地段。如果有选择地修复长城,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但要修复历史上的万里长城,其工程耗资先不说,过度保护,弄不好会成为破坏长城的行为。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万里长城只是一种历史,一种记忆,一种符号。除了研究人员,没有人在乎长城到底有多长。雄伟挺拔的长城已经永远刻在人们的心中。地上的万里长城变短不可怕,心中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才是最重要的。

文/孙建清(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