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地级市的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老游,试图不走关系、不拉人情,通过正规渠道给自己维权,但是他失败了。一番折腾下来,这名50多岁的干部气得血压升到180,连声感叹“简直要崩溃了”。(5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应该说,这位区人大主任老游以平民身份维权的行动是值得赞扬的。毕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在不少官员的逻辑中仍然盛行且极力实践之。但老游以平民的身份维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却也不是一件让人高兴起来的事,但也不至于大惊小怪,因为,在维权方面,老百姓的日子就是这样的曲折不平。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同样是进口汽车,同样存在相关问题,在召回方面,在销往美、日的缺陷汽车都被召回了,唯独没有召回销往中国的汽车。在有的美容、养生的消费品中,各商家宣传各种概念名词,实际上根本就是虚构,或者根本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但消费者就处于这种被欺骗的境地中,无法明白这种概念的相关内涵。或者在其他商品维权中,经销商推给商场,商场推给消费者自身的不当行为,或者拖延维修、选择性维修等等,这些都对照出普通消费者低人一等的尴尬现实。
从老游的工作经历来看,曾经是政法委书记的他,为老百姓维权有数十年的经历,相关的工作经验和渠道也了如指掌。倘若按照这样的逻辑和渠道,老游为儿子买婚床的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但是,抛开老游区人大主任的官员身份,老游以平民身份维权的赌局还真就以失败而告终。是相关经验掌握不透,还是相关渠道没走到位?都不是,就是因为这些本应该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用权者或者商家,没有把老百姓当一回事,仍然拿老百姓当冤大头。
经销商认为,经常维权的老游“打扰了自己的生活”。殊不知,经销商的消极行为,也已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生活。经销商的这种抱怨,是只看到自己权利而忽视消费者权利,实际上是,在消费维权方面,消费者与经销商、商场等之间有着一种“压差”,这种“压差”就是两者知情权、否决权相关方面的不对等。
但是,当买卖民事纠纷一旦有权力介入,这种不对等就立马会趋于平等,甚至向“有权的消费者”进行倾斜。此为何故?很显然,这时发生的倾斜,不是向普通消费者,而是向大权在握的掌权者,实际是向权力“卑躬屈膝”。老游就认为,自己买了婚床,商家不提供产品反而“失联”,自己一方完全有理,倘若暴露身份,或者让其他领导同事出面解决,反而映衬出自己“不在理”。但是,老游的这种自我认知,恰恰也是其平民维权失败的根本。
近日,有企业家表示,企业家需要抽出50%的时间来跟政府打交道。这显示出权力的不当干预有多深。触类旁通,消费者倘若凡是出现问题,都通过找关系、用权力等来摆平,将会使老百姓的维权时间与成本提高。况且,有多少老百姓能“攀”得上可以用的权力呢?攀得上权力的后果是,老百姓维权可能实现了,但是否又加剧了老百姓维权的成本和加剧了官场的腐败呢?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法律的应然状态,实然状态显然不是这样。这恰恰需要相关方面,能够在平民维权方面,密扎篱,狠下手,同等惩治违法商家,同等保护合法消费者。(文/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