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下午,一段成都男司机将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的视频引发数万网友转发,目前,被打女司机还在住院治疗中,而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经过我这么多年的开车经验,在那样的距离我变道过去出去,是没问题的,不会导致他急刹或是怎样”。而对于故意别车一说,女司机同样予以否认,表示“没感觉”。(5月6日人民网)
五一假期刚过,“成都女司机被打”一事几经发酵,几乎成了“最热”新闻,而其中最为意外的是,作为事件受害方的女司机,被暴打受伤不仅没有得到舆论同情与支持,反而一夜之间成了公众口诛笔伐的“马路杀手”,遭到各方质疑与批评。
经过近几日的梳理、还原,事件真相其实已经一目了然,受害女司机临时变道“插队”,致使打人的男司机突然减速,险酿事故,还吓到了自己的孩子。在此之后,两车斗气竞逐,相互别车,最后,气愤不过的男司机干脆逼停了对方,打人泄愤。事件还原、事实清楚,男司机打人有错,女司机也不能逃脱干系。可是,在受伤住院之后,原本承认错误称自己不应临时变道的女司机却将责任全部抛给对方,认为自己“技术好”、“变道合理”,而对于视频中再清楚不过的竞逐、别车,女司机也表示“不是故意”、“没感觉”;其父在面对媒体时态度强硬,所出言论皆是为女儿避责,甚至在网上曝光涉案车辆有20余次违章记录时,这位父亲也表示这些记录都是自己驾驶造成的,俨然一副“护犊”姿态。
毋庸讳言,不论何种原因,打人就应严惩,但这位被打伤的女司机真的如其所言,一点错没有吗?我们提倡的交通安全,不应只是一方对另一方负责,正如行人过马路,既要求行人不闯红灯、观察好来往车辆、穿行斑马线,也要求驾车司机遵守交通规则、减速慢行。自己被打,就将责任一股脑推给别人,不顾起因、不理争议,这样的“示弱”自然难以服众。诚然,驾车陋习反映出了我们的社会公德每况日下,而我们避重就轻、能忍则忍的遇事心态也致使不少陋习司机变本加厉。凡事理应追根溯源,打人者自己的孩子被吓哭,甚至险些追尾或因避让撞车,女司机“睁眼瞎”般辩解岂能不让人气愤,倘若真的因此发生车祸,这位“问心无愧”的女司机还有何种说辞?
受害女司机所代表的,正是隐藏在社会中的不少陋习和恶习“持有者”,有句评论笔者甚为欣赏:“暴力在事实上也是向他人宣示权利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因其带来的负面效应,致使博弈失败,从而令人们舍弃暴力走向文明”。这位施暴男司机,恰恰做了不少人想做而不敢做也不能做的事,换位思考一番,变道事小,但其所带来的事故隐患却甚巨,在自己和家人生命受到威胁时,怎能不义愤填膺?如若我们严惩了暴力,却任凭道德底线一再缩减,以“结果”二字定论事实,社会公义岂能坚守。
汽车增速、文明倒退,受害却引来公愤,折射了我们当下社会的文明饥渴。法有据、理难梳,再不重视起来,下一位躺在这位女司机病床上的,又是谁呢?(文/余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