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是五一小长假收假第一天,西安市车辆中学高一一班的大部分学生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学校的,因为他们没完成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是故意不完成,实在是作业太多了,写完得写25万字。”一位学生说。一些认真的学生拿作文纸写了260页,还是没有写完。(5月5日《华商报》)
海量作业源于考试分数,根据分数所处的区间,作业量以字数计,从8万字到25万字不等。除了两三个80分以上的学生外,该班绝大多数学生都需要在三天的假期里抄写这如山的作业,但能够完成的寥寥无几——仅有的两个认认真真写完了作业的学生,牺牲掉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写了个昏天黑地才勉强写完。
相信很多80后甚至90后以及他们之前的人,大都有过被罚抄作业的体验。那时候,在很多老师那里,罚抄作业是一项很有效的惩罚手段,既可以达到让学生服服帖帖听话的目的,又可以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某些学习内容的目的,可谓一箭双雕。但在这一箭双雕的背后,不知老师们知道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又有多少学生因此而改变人生道路。而那些根本不需要靠这样办法掌握的学习内容,其收获远无法抵消罚抄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个基本无法完成的作业,有两个能完成的就已经算是奇迹了,至于写完作业的收获,对于那两位同学来说,恐怕除了累,就只有对留作业者的怨了吧。当一位老师在学生那里收获的只有怨时,他的权威还会存在吗?
这位老师说,这么做“有吓唬学生的成分”。虽然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无数的“吓唬”,但这些孩子们很显然不是吓大的。同样的道理,他们的数学成绩也肯定不会被“吓好”。“吓”,原本就带有“不是跟你来真的”的意味,换句话说,这样的作业原本就是一个谎言。谎言原本就易破,更何况是一个引发如此大争议的谎言。可是,谎言背后的老师,以后如何再“行为世范”呢?
惩罚性的作业很容易招致反感,而青春期的少年人原本就很容易叛逆,当叛逆少年遭遇令人反感的惩罚性作业,对学习的逆反心理便有可能不可遏制地产生。很多当年所谓“学习差”的学生成年后回想当年,自己对某门功课产生反感,进而自暴自弃放弃所有功课的学习,甘心做一名“差生”,往往就与那门功能的任课老师对待他(她)的不恰当的态度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因此而导致学生们放弃数学,这位老师遗害匪浅。
实际上,能够出此狠招的老师,往往有着更强的责任心,但责任心强并不意味着所使用的方法就好——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也是常常发生的。这位老师应该为此道歉,不是因为他让学生们受累了,而是因为他摧残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因为他没有找到更好的提高学生们数学成绩的办法——当一个班级绝大多数学生成绩在80分以下时,如果不是因为题目太难,就一定是因为老师教得不够用心。(文/张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