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二审判决的广东湛江驾考受贿案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除了湛江市车管所原所长受贿22万元被判刑10年外,办案过程中39名涉案考官主动上缴红包达2100余万元更是触目惊心。日益庞大的驾考市场背后,显露出的一些灰色利益链条乱象饱受群众诟病。(4月20日《北京晨报》)
驾考考官成了“肥差”,“肥”到什么程度?据说,东南沿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驾校负责人告诉记者,有的考官一年收入100多万元很正常,而当地一家中等规模驾校一年利润也就一两百万元。一个涉案考官在调查笔录中说,“反正每天都能收到,随收随用,自己都记不清收了多少钱。”这种乱象必然饱受群众诟病。但是,对此的“诟病”也隐含着错综复杂的原因。
驾考受贿案虽然也属于权力寻租,但称其“灰色利益链条”更为确切。这倒不是因为“考官”不过是一个尊称,而是这种十分“基层化”的权力寻租更具有市场。事实上,对于考驾学员来说,对这种乱象的诟病,更多的却是“马后炮”。在考驾期间,估计不少人会因为给考官送上了钱财安心踏实,否则,就像缺了一个什么重要流程似的。这就使得这项“寻租”活动,成了供需双方的热门生意。
解开驾考受贿这条灰色利益链条,在各取所需的各个环节中,都配合的相当默契。学员给考官送钱,考官给车管所领导送钱送物,驾校也要给车管所工作人员送钱送礼。这条灰色利益链条虽然显得十分顺当,但是,这种“潜规则”的形成,就是明规则的缺位。这种“潜规则”虽然是官场腐败的通病,但透过驾考受贿案,人们应该进一步看到权力寻租的市场。
说起来,学员给考官送钱就是为看通过考试,这与驾校的愿望是一致的;而考官给车管所领导送钱送物,就是为了保住这个很来钱的“肥差”;驾校给车管所工作人员送钱送礼,也是为了多拿到考试名额或者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很明显,在这种各有所求、各取所得的“供需关系”中,暴露出被权力扭曲的规则。而从驾考受贿涉及的权力寻租,受“市场”的迎合度来看,官场生态影响下的社会生态,也到了令人堪忧的程度。
为何人们去自由市场买菜可以货比三家讨价还价,到了驾校,同样是花钱购买服务,反而要讨好“老板”?这可能就是已经默认和服从了某些潜规则。与权力打交道,明规则肯定是不好使的。这种“权力”可以小到入学、就医,包含考驾等等。在默认和服从的程度上,如果说入学、就医还有点迫不及待,那么,考驾为何也要屈从于“潜规则”?这可能就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权力对规则的破坏,甚至因根本看不到权力运作的过程,只能任凭权力的胡作非为,否则,就不大可能得到本该得到的利益。
以此来看更大的官场腐败,在更大的利益得失上,权力寻租的“生意”必然更如鱼得水。这可能才是权力腐败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也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因此,依法治国就是根治腐败的关键,法就是规矩,就是规则。倘若人人以此为准则,不偏不倚、不依不饶,权力寻租就会失去市场。当然,前提是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然就没有守规矩、讲规则的环境和条件。(文/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