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评]金钱攻势与官员处境险恶并无直接关联
2015-03-17 11:33:35
  
刘艳秋

“一坨一坨的”山西塌方式腐败,已然从政治场域的舆论聚焦,进入到文学创作中来。近日,被誉为“反腐作家”、曾为山西省副省长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无兴奋地告诉记者,他正在创作一部与反腐有关的作品。在他看来,这些年来,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人和故事实在太精彩了,不想就这样白白地放过它。

这些让人尴尬和无力的“太精彩”,显然不是作者对现实的虚构。在谈及这些他曾熟悉的“人和故事”时,张平先生可谓是满腹的惆怅。对于让人震惊的“塌方式腐败”,他认为,除了共性的原因,还有山西自己的因素——在煤老板的金钱攻势下,山西官员们的处境就十分险恶。

作为一个浸淫官场多年的官员,根据其所观察到的“现实”得出的结论,说服力或是不言而喻的。从山西塌方式腐败的现实背景来看,煤老板在制造这出“太精彩”中确实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但是,有必要仔细审视的是,煤老板的金钱攻势与官场处境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更进一步说,在它们之间是否就一定存在直接关系呢?

如果说是金钱攻势造就了官场处境的险恶,那么值得追问的是,对煤炭资源进行整合,本是当地政府正常的产业调整,为什么这“一关一留”需要煤老板的“各显神通”呢?为什么煤老板如此笃定“找你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妻子、父母、老师,找你的上级甚至往北京跑”,就能拉官员下水呢?煤老板的“浑身解数”为什么能成为领导干部们一场你死我活的“严峻考验”呢?

这并不是道德洁癖逻辑下对官员的非分要求,在糖衣炮弹面前,大多数人恐怕都难以免俗,在“某个方面做出优秀政绩”的官员也并非有天然的道德优势,所有的追问,所直指的乃是在过程中所浮现的“潜规则”,既包括权力与资本骈合下暗流涌动,也包括权钱交易中的肆无忌惮。正如政协委员蔡玲所言,塌方式腐败反映了当地政治生态恶化,“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成为常态,“逆淘汰”“潜规则”盛行。

可以假想的是,如果在煤炭资源的整合中,不存在规则上的漏洞,自然也就不存在煤炭老板钻营的空间,即便存在制度上的不完美,如果在严苛的权力监管中,不存在泛滥的权钱交易空间,又何至于让金钱攻势造就官场上的险恶呢?当然,再尽善尽美的制度设置和权力监管,恐怕都难以规避腐败的发生。事实上,任何对贪官的概念化和脸谱化,都是有失公允的,即便是有着两面性的贪官,恐怕也曾经受过人的欲望跟法律、道德、制度之间的矛盾。

不过,一个必须得以厘清的事实是,如果制度设计足够的严密,如果权力能在制度笼子里不那么任性,再汹涌的金钱攻势,即便难以规避腐败的存在,也不至于发生让人震惊的“塌方式腐败”。换言之,金钱攻势与官场处境险恶,并没有直接的因果逻辑,两者之间的关联,所映射的只是一种不正常的权力生态。

近日,深圳检方在对当地女性职务犯罪进行统计时,也曾得出这样的结论——女性职务犯罪者,与她们的情感生活匮乏有着直接的关联。情感生活的匮乏,可能是一些女贪官曾遭遇的现实问题,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女贪官的标签,将情感生活与职务犯罪建立原本不存在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在为职务犯罪进行开脱。于此而言,简单地把金钱攻势视为官场处境险恶的原因,也是对潜规则盛行下的权力生态的包庇和开脱。

面对塌方式腐败,官场伦理和个人信仰的重建或是紧迫的,而强化制度建设和权力监管,以改变潜规则盛行的权力生态,或是更值得倚重的路径依赖。让官员在制度和监管面前,能够信守权力伦理,能够恪守权力底线,从而生成“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权力生态。如此,再猛烈的金钱攻势,恐怕都会在政清令明中败下阵来。(文/高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