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热先古力·托乎提(左一)正在帮助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解决难题。
天山网讯 7月28日9点钟,还没到上班的时间,一个利索而又干练的身影便已经来到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中亚南路街道广州街社区的大门前。
“热大姐,这么早就来上班啊!”家在附近小区住的王先勇早上出来买早餐,热情地向他的“热”大姐招呼。
“是啊,这不是早来点,能干的活儿就多一点嘛。”“热”大姐笑着说。
这名“热”大姐,是乌鲁木齐市经开区(头屯河区)中亚南路街道广州街社区主任热先古力 托乎提。
“可能因为名字里有个‘热’,再加上我这么个工作办事风格,到哪大家总是这么叫我。”热先古力 托乎提说这句话时眉毛向上微调,颇有些自豪。
她应该为自己自豪,作为一名在基层社区工作了13年的干部,7次换岗位但从未离开社区,而且每个岗位上都能留下“‘热’大姐”这个称呼。
2002年,热先古力 托乎提居住的地窝堡村三队撤村建居。2000多名村民变成城市市民,村委会也变成了居委会。那一年,37岁的热先古力 托乎提靠打零工生活。因为会说维、汉两种语言,又有一副“热心肠”,居民选举她进了居委会。
居民的一次选举,改变了热先古力 托乎提的人生轨迹,而对于这次改变,热先古力 托乎提有一种“命中注定”的感觉,因为在社区,在居民得到帮助后充满感谢的眼神中,她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所在。
“我是被居民选举出来的,所以我这辈子都要为居民尽力办实事。”热先古力 托乎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俗话说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而社区就是那根“针”,就是政府与老百姓零距离的代言人。
热先古力 托乎提在最忙的时候几乎吃住都在社区。丈夫有时会抱怨说:“你和别人挣一样的钱,为什么别人回家了,你却回不了家,你到底图什么?”“图安心、图责任。”热先古力 托乎提一句话把丈夫堵了回去。
“我们社区管辖了1055户人,而我家里是一户人。按人数来说,我也应该把社区的居民放在第一位啊。”热先古力 托乎提有时也会用这样“比人数”的办法来希望得到丈夫的理解。
然而真正让丈夫理解的,并不是热先古力 托乎提的话,而是居民们的话。
7月27日,热先古力·托乎提(右)给社区干部讲解最近工作注意事项。
“热大姐人真不错,家里的问题只要反映上去就给解决了。”“是啊,看热大姐那直爽的性格,就是个办事的人。”无论是出门买菜,还是散步,这样的话总是能经常传到丈夫的耳朵里,久而久之,不仅抱怨没有了,丈夫还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妻子感到骄傲。
乌鲁木齐市经开区(头屯河区)中亚南路街道广州街社区是一个去年才成立的新社区。社区里除了热先古力 托乎提和书记以外,几乎都是刚毕业的"90"后。社区成立之初,琐碎而繁杂的工作,时常使这些年轻人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为了使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未来的职场路能走的更顺,更是为了社区工作的良好开展,热先古力 托乎提专门买了一套茶具,几包好茶放在办公室,在没事的时候就找他们聊天,交心。
心结一打开,气一顺,这些年轻人的工作热情可谓是全面迸发。
今年年初,社区的“小年轻”们结合当下“互联网+”的潮流,提出了给社区工作人员还有社区居民建立一个共同微信群的想法,得到了热先古力 托乎提和社区书记的“点赞”。
如今,社区管辖范围内600多户居民已在这个微信群内,如若需要帮助,相关业务咨询,可以直接在群里发布,社区工作人员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点对点”式的“走访”方式,不但节省了时间,更是提高了社区工作的效率。
每每打开这个微信群,热先古力 托乎提都会感慨:“年轻人的脑袋就是好用。我们社区大部分都是上班族,平时走访入户经常没人在家。微信群一建,这些啥事都解决了。未来是这帮‘小年轻’的。”
眼下,乌鲁木齐市经开区(头屯河区)中亚南路街道广州街社区有开发了“社区订阅号”,“商户微信群”,“企业微信群”等“产品”,一个“智慧社区”的雏形已然显现。
热先古力 托乎提倍感欣慰。在社区工作13年,还能为一个“新生”社区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带出一帮朝气蓬勃的“社区新力量”,她很知足。
今年“3 5”学雷锋日前夕,中宣部公布了第一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50名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热先古力 托乎提荣获了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特约记者刘翔 高原玲子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