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教育大省,湖南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从湖南众多古老书院中便可窥见一二。 岳麓书院(长沙) 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之中,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自北宋创始,历宋、元、明、清各代,兴学不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外界誉为“千年学府”。
-
渌江书院(株洲) 渌江书院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株洲所辖各县市历来有重教兴学传统,其中办学最长、影响最广的便是渌江书院。渌江书院三面环山,面向渌水,占地近7000平方米。 渌江书院早年从东正街青云山下迁至西山,宋、明时期皆为学宫,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式命名渌江书院。李立三、程潜、陈明仁、左权等都曾在这里求学。
-
洣泉书院(株洲) 洣泉书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洣泉书院始建于宋代,原名烈山书院,清嘉庆2年(公元1797年)增修斋舍,因县境内有耕熟岭,山下出泉,清纯不染,涓涓不息,是为洣水之源,学者诚如泉水,则百川归海,无所不包,故改名为洣泉书院。
-
东山书院(湘潭) 始建于1895年的东山书院是甲午战争后国人救亡图存的产物,它遵循实事求是、积极变通的原则,打破传统书院的读经模式,脱离科举仕进的轨道,设立算学、格致、方言、商务四斋,分科造士,培养专业实用人才,开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
-
石鼓书院(衡阳) 位于衡阳石鼓山下的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迄今已有1196年的历史。衡州名士李宽曾在石鼓山寻真观旁结庐读书,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邑人李士真拓展其院,作为衡州学者讲学之所。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宋仁宗赐额“石鼓书院”,遂与睢阳、白鹿洞、岳麓书院并称全国四大书院。苏轼、周敦颐等名流都曾至此讲学。
-
邺侯书院(衡阳) 原名南岳书院,原址近南岳闹市。唐元和(公元806--820年)至长庆(公元821—824年)间,随州刺史李繁创建,用以纪念其父李泌。南宋初鸿儒胡安国父子来岳,于此书院讲授《春秋》之学。嗣后南宋许多理学家都来此讲学。讲读之风,极盛一时,湖湘学派实发祥于斯。宋宝庆(公元1225—1227年)年间,书院迁建集贤峰下,更名为邺侯。
-
澧阳书院(常德) 澧阳书院,位于湖南澧州(今属澧县)。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为中学堂,次年改办小学堂。民国时改为澧县县立中学。
-
渔浦书院 (张家界) 位于张家界慈利县的渔浦书院有129年的历史,书院人才济济,桃李遍地,如革命前贤张沈川、田邦璇、李均声、向名卓等均名垂青史。
-
琼湖书院(益阳) 琼湖书院位于益阳沅江市城北跑马岭。书院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二十六年竣工,前后历时三年。书院东濒浩潮洞庭;南望凌云塔,资水支流绕其前;背靠下琼湖;香炉山居其后。书院建成后,人才荟萃,书声琅琅,为沅江读书讲学、进德修业之胜地。
-
安陵书院(郴州) 安陵书院是郴州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重要象征。安陵书院始建于宋代,因永兴古县安陵而得名。清雍正九年(1731),知县刘凌生扩建,书院鼎盛时期,成为湘南第一书院,誉有“北有岳麓、南有安陵”之称,独领风骚三百多年。
-
濂溪书院(郴州) 濂溪书院位于县城西郊桂枝岭麓,清嘉庆九年(1804)为纪念县令宋理学家周敦颐而建。书院为仿宋四合院式建筑,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050平方米,有大小房屋30多间,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整个书院前临秀溪,后倚青山,松涛白云,流水锵然。清代著名作家郭远,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朱良才、李涛等名人曾求学于此。
-
观澜书院(郴州) 观澜书院位于郴州资兴市七里镇柏树村铺上组,是当地曹氏之家族书院。
-
萍洲书院(永州) 萍洲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由零陵人、江苏桃源(今泗阳)县令眭文焕父子创建。光绪十三年(1886),湘军名将王德榜、席宝田重建。近年第三次重建。自创建至今历时274年之久。 萍洲书院最初教授传统儒学,辛亥革命后改为新式学堂。如今重建的萍洲书院致力于研究宣传国学教育、书画艺术、中医养生等文化瑰宝。
-
龙兴讲寺(怀化) 在怀化沅陵县城西北角的虎溪山麓,矗立着一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书院,这就是龙兴讲寺。公元628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敕建龙兴讲寺。传播佛法来教化感化慈化“性狡黠,判服无常”的五溪蛮民,使其守法劳作,知理明义,安居乐业,从而起到稳定西南,保障大唐帝国迅速兴起的目的。龙兴讲寺在传播佛法的同时,也讲授文化知识。
-
崇实书院(怀化) 崇实书院,原名延陵家塾,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书院前有一半月形池塘,院门为牌坊式砖木结构,飞檐翘角,雕龙镂凤,古朴典雅。书院内现存清宣统元年谌百瑞书写的“大学之基”的匾额。可以说,崇实书院是研究我国近代教育体制演变发展和书院建筑格局的重要实物。
-
恭城书院(怀化) 恭城书院原名“罗蒙书院”,位于通道县罗蒙山下,始建于宋1105年,占地面积2830平方米,后被大火烧毁。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能工巧匠将“罗蒙书院”在原址重建,更名为“恭城书院”,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
-
三潭书院 (湘西) 三潭书院位于凤凰县吉信镇(古称得胜营)境内,距县城22公里。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贵州黔东兵备道吴自发用无人领受的平蛮阵亡竿军士兵抚恤银所建。书院主楼巍峨雄峙于山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工艺精美。主楼后是四合天井,天井周围是画廊曲栏及教室、宿舍。三潭书院是南方长城现存第一大书院,也是中国苗族地区最大的书院,湖南省现存四大书院之一。
-
潕溪书院(湘西) 潕溪书院是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原吉首民师)的前身,位于峒河北岸的鳌鱼峰之巅。书院建于明代,明代苗族著名宿儒吴鹤先生曾在这里兴学研文,至清代,书院曾一度兴盛过。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湘西苗族人民举行 “革命抗日运动”,书院便成了一所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