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抗战老兵刘道民指认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驻扎地——芷江机场。张智勇摄
援华参战的N-15战斗机是首款苏联自行设计制造的双翼军用飞机。
苏联航空志愿队部分援华顾问。(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抗战期间来华助战的苏联航空志愿队N-16战斗机。
芷江,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受降地,也是美国援华“飞虎队”大本营。
对抗战时期援华航空志愿队,国人比较熟悉的是陈纳德率领的美国航空志愿队——“飞虎队”,现设在芷江的飞虎队纪念馆记载着其辉煌的历史。岂不知早在“飞虎队”来华前,苏联航空志愿队就参加了中国的抗战,在芷江就驻扎了一个航空大队。苏联航空志愿队的贡献可与“飞虎队”相提并论,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那段熠熠生辉的历史鲜为人知。
5月6日,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前夕,设在芷江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公布了部分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帮助中国抗战的视频。记者慕名来到芷江这座抗战名城,看视频、查档案,采访文史专家和抗战老兵,努力揭开苏联航空志愿队的神秘面纱。
湖南日报记者肖军黄巍
通讯员龚卫国张青松
北方飞来铁鹰
1938年,中国全面抗战进入第二年,作为前线机场的芷江机场修建到了扫尾阶段。
由于前方战事趋紧,国民政府航委会航空第二修理厂、航空第九总站、第二油弹库等与机场配套的军事设施提前进驻芷江。
这年10月初的一天拂晓,航空第九总站值班参谋将站长侯拔伦从睡梦中叫醒,告之国民政府航委会主任周至柔打来电话找他。侯拔伦感到事情紧急,穿着短裤就往值班室跑去。
“为加强对长沙、南昌等城市的防卫,今天苏联航空志愿队有21架飞机进驻芷江机场,你要确保飞机安全降落。”周至柔在电话那头下达命令。
“主任,您是不是搞错了,机场刚修好跑道,机坪及其他设施正修建中,要降落这么多飞机,安全没有保障啊!”机场没有竣工就要降落飞机,从事多年站场工作的侯拔伦闻所未闻,怀疑自己听错了。
“有了跑道就能起降飞机,非常时期,你抓紧准备,出了问题军法从事!”周至柔语气十分严厉,没等侯拔伦说话就把电话搁了。
“真是雪中送炭啊!”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侯拔伦喜忧参半。高兴的是,新修的机场将迎来首批战鹰,湘西的蓝天有了一支惩罚日寇的“天兵”。忧虑的是机场还未竣工,万一出事,自己脑袋不保。
侯拔伦睡意全无,连忙找来机场负责设计、施工的工程师林泽群,了解机场跑道质量没有问题后,又带领站场人员将跑道上的杂物清扫干净。一切准备妥当,他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下午5时许,从正北面西晃山方向传来飞机马达的轰隆声,不一会,21架成7个品字队形的苏制N-15、N-16战机飞抵芷江县城上空。
顿时,芷江这个千年古城沸腾了,百姓纷纷拥上街头,翘首昂望这些“天外来客”。一架架银灰色战机如同一群高高翱翔的雄鹰,在县城上空绕城飞行一圈,表示向古城人民致意,然后依次由南向北徐徐降落。
这支苏联航空志愿队在队长伊凡诺夫斯基率领下,从苏联阿拉木图起飞后,沿着一条缺乏机场和导航设施的航线飞往中国,经伊宁、迪化(今乌鲁木齐)、哈密到达兰州,在兰州进行检修和加油后,经成都、重庆直飞芷江。其代号为“正义之剑”。
当晚,在苏联飞行员下榻的城南“环球大旅社”,驻芷江的国民党宪兵司令官谷正伦中将、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陈步云中将和航空第九总站站长侯拔伦、航空第二修理厂厂长王仕卓及芷江县长文圣举等军政要员举行盛大酒会,欢迎他们。
战争年代是异常忙碌的,时间如同一根紧绷的弦,没留给人半点松弛和喘息的机会。苏联航空志愿队到达芷江第二天,就开始进行熟悉地物、掌握航线、适应空域的战前强化训练。
半月后,芷江西北高峻、东南凹陷的山间盆地特殊地貌,具有明显参照特征的天雷山、西晃山、明山及邻近的雪峰山、沅水等地物标志,均为苏联航空志愿队员们所熟悉。航空第九总站、航空第二修理厂、第二油弹库也抓紧为苏联飞行员参战做好机场气象、通讯、导航、油弹等各项准备。
芷江刚修建的机场,提前进入了临战状态。
“正义之剑”屡创日军
进驻芷江一个月,苏联航空志愿队就迎来了首战。
1938年11月8日中午,芷江防空指挥部接到情报,说日本海军第12航空队一批轰炸机沿洞庭湖、经常德朝芷江方向飞来,企图轰炸芷江机场。
霎时,芷江县城内外响起一阵空袭警报声。苏联航空志愿队员立即驾机腾空而起,直冲云霄,钻入高空的云层里隐蔽待战。
半小时后,18架日本96式轰炸机像一群聒噪的黑乌鸦,紧贴着芷江北部明山山顶超低空飞来,机身上血红的太阳旗标记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飞机马达轰鸣声如鬼叫狼嚎。敌机群一过明山便迅速爬高,直扑芷江机场。
这时,升入高空的6架苏联战机钻出云层,如猛虎下山般向日机俯冲下来。成品字队形的日机仓促应战,用机枪构成严密火网,企图阻止苏联战鹰的攻击。
苏联航空志愿队战机充分利用自己高速、灵活的性能和娴熟的战斗技巧,在敌机群中横冲直撞,搞得敌机乱成一团,然后捕捉战机,紧紧咬住敌机的尾部、背部和腹部发起近距离攻击。天空中火光闪射,哒哒的机枪声响成一片。
“日机完蛋了!日机完蛋了!”地面突然有人大声呼叫起来。原来躲在城郊防空洞里的人们纷纷跑了出来,顾不得漫天纷飞的弹片和敌机扫射的危险,观看日本飞魔受惩的壮观一幕。只见一架日机尾部拖着浓浓黑烟,像断线的风筝一样摇摇晃晃直往下窜。接着,在城东北10余公里的艾头坪乡唐家桥村,发出“轰”地一声巨响,3名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飞魔葬身田垅里。
人们刚转过脸来,空中又传来嘶嘶的响声,抬头一望,见3架苏联战鹰从头顶一掠而过,朝着第二编队的2架日机猛冲过去,一阵哒哒的机枪声响过,又一架日机尾冒红光,坠落麻阳高村镇。
遭到突然袭击的日本轰炸机群丧魂落魄,惊惶失措地将携带的炸弹胡乱扔下去,各自慌忙逃命。苏联飞行员岂肯放过这一歼敌良机,3架苏联N-16战机加速追上去,紧紧咬住一架日机一齐开火,只听“轰”地一声巨响,日机被打得凌空开花。
这次空战,苏机6架对日机18架,击落日机3架,9名侵略者丧命。以少胜多,“正义之剑”大显神威。
苏联航空志愿队首战告捷,鼓舞了芷江军民的士气。当天,县城召开盛大祝捷会,各界人士纷纷送去慰问品,慰劳奋勇杀敌的空中勇士。
苏联航空志愿队芷江首战,《申报》曾报道:“八日,日机109架分6批入湘……第6批18架经岳州袭于芷江,被击落3架,一落唐家桥,一落麻阳高村……飞行员悉数跌毙。”
苏联航空志愿队在芷江期间,除在芷江基地上空奋勇杀敌、痛歼来犯日机外,还全力配合前方中国地面部队作战。据芷江县志记载,驻芷江苏联航空志愿队曾参加武汉、南昌、广州等城的保卫战,多次袭击日军机场、码头和阵地,重创日军。
1938年12月,驾机从芷江机场起飞的4名苏联航空志愿队飞行员在远程作战中,遭到日机突袭,英勇奋战,血染长空。1949年10月17日《解放日报》载文评价:“他们以自己的无畏行动提高了中国人民的士气。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苏联志愿飞行员洒下的鲜血同中国人民洒下的鲜血融合在一起。”
异国勇士活泼快乐
苏联航空志愿队队员在空中是勇士,在地面却是一群活泼快乐的年轻人。
在芷江县城南端体育场旁的“环球大旅社”,当年是苏联航空志愿队驻地。曾在芷江机场参加抗战的老兵刘道民回忆,苏联飞行员穿着简朴,待人和蔼。
当时驻芷江的苏联航空志愿队队员共50余人。每天清晨6时,他们准时起床,沿公路往4公里外的七里桥等处作长距离跑步锻炼。晚饭后,年轻飞行员们脱光上衣,在操坪踢足球、打篮球。
遇上阴雨天,偶尔也看到他们溜溜街、逛逛商店。有时出于猎奇,他们也买一点土特产品。一次,一位苏联飞行员买了把铜制的水烟袋,学着抽烟,由于没掌握好吸吮技术,结果把铜管中带有烟味的水吸进喉中,呛得直流眼泪,惹得同伴和周围群众哄堂大笑。
飞行员们对本地产的小鞭炮很感兴趣。1939年过年时,他们买来一封封小鞭炮边走边燃放,或送给跟随的小孩燃放,大家玩得十分开心。当地舞灯队到其住所门前舞龙耍狮,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小鞭炮一封接一封放个不停。
驻地旁有一条河,也是飞行员们爱去的地方。盛夏,每当征战归来或球赛后,他们三两成群在清澈见底的河水中追逐戏耍,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清爽。
苏联航空志愿队来自于有建制的正规苏军,作战勇敢,且纪律严明,在芷江期间,从未涉足茶楼酒馆、舞厅戏院,甚至向中方要求降低生活标准。
1939年2月,驻扎在芷江机场的苏联航空志愿大队奉命换防,从芷江撤至重庆,加入拱卫陪都的空战。
苏联航空志愿队在芷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们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与严明的纪律、良好的生活作风,给芷江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朽功勋永远铭记
在中国,在芷江,陈纳德的名字和“飞虎队”的故事妇孺皆知,而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却鲜为人知,这其中隐藏着怎样的内幕呢?
据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介绍,根据解密档案记载和当事人回忆,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由于当时苏日间并未宣战,苏联担心引发与日本的军事冲突,因此不愿意公开介入中国抗战。在这种背景下,苏联空军进入中国后必须保密,飞机去掉了所有国家标记,苏联国内严禁议论此事,苏联政府和志愿队员非常低调,对家人也保密。后在万县牺牲的轰炸机大队大队长库里申科在给其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我调到东方的一个地区工作,这里人对我很好,我就像生活在家乡一样。”
二是中国政府对苏联志愿队没有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以1938年的一场空战为例,战事结束后,中央社报道时只强调了“我空军”将士建了奇功;《新华日报》同样没有提及苏联空军,而是说“这几天来,武汉市面不论穷街僻巷,都在议论着18日我国空军击落敌机16架伟大胜利的情形”。这一点与“飞虎队”截然不同,苏联航空队自始至终都是志愿者形式,是秘密的,而“飞虎队”开始是志愿者,后来美国参战后就不需要伪装了,可以正面宣传。
三是苏方有意掩饰。在苏联内部,这项行动被称为Z作战,除军事人员外,一些党务人员也一同派遣过来。为掩饰这些政工人员的身份,苏联采用“首席领航员”等多种头衔掩饰。志愿队所有人员在苏军中的真实身份和职务都对中方保密。
“所有这一切,为苏联航空志愿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吴建宏说,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在中国、在芷江留下的遗迹、文献资料极少,这确实是一个遗憾。
接着,吴建宏话锋一转说,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苏联航空志愿队对中国抗战作出的重大贡献。去年9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到:“(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战场上英勇献身的苏军烈士!”
吴建宏告诉记者,他们这次将辛苦搜集到的苏联航空志愿队在华抗战的视频在国内首次公布,就是为了铭记苏联“飞虎队”的英雄业绩,让这段辉煌历史永载史册、流芳千古。
相关链接
苏联空军3665人
参加中国抗战
1937年10月底,实力处于绝对劣势的中国空军已消耗殆尽,几乎无力阻止日本飞机对中国城市的狂轰滥炸。此时,苏联空军的支援对于孤立无援的中国军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据统计,从1937年10月到1941年底,共4年2个月时间,苏联以航空志愿队名义,总共派遣了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其中包括1091名飞行员以及2000余名机械师、工程师等各类航空辅助人员,协助中国空军击落、炸毁敌机986架,毁伤日军舰船120艘。
1941年6月,欧洲战局吃紧,苏德战争一触即发。为避免两线作战,苏联志愿航空队奉命分批撤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