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无犬子 开国中将张震和他的四个将军儿子
北京青年报
 
09-04 23:09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小编桌子上摆着两本厚厚的书,名叫《张震回忆录》。这本书的作者刚刚以101岁高龄离开人世,在9月3日胜利日这一天。这位最后一位开国中将,战功显赫,却敌不过死神。戎马一生的张震,四个儿子均为将军,女儿也嫁给一名少将,恐怕再没有一个家庭能像张家那样深刻诠释出“将门”的含义。

虎父无犬子 开国中将张震和他的四个将军儿子

翻开厚厚的书本,张震在书中表示,对于写回忆录,自己历来缺乏积极性,因为实在没有多少东西值得一写。那么,他为什么最后提笔成书?而且是两大本?

作为一名军人,退休后的张震感叹:“一将功成万骨枯”。他时常回想起战斗的岁月,思念牺牲的战友,甚至做梦也多是和他们在一起打仗。“我的一些上级、同级和下级,都血染疆场,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的战友张震,活到了可以提笔的时候,觉得有责任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这就是他一改初衷的主要缘由。

书里书外,戎马的岁月,戎马的家风,说到底都是故事。

1949年病中筹划夺取台湾

张震的故乡在湖南平江县,这样一个小小的县,在1949年后,第一次授予军衔之时,来自平江的将军人数竟然高居第三位,仅次于湖北红安和江西兴国,可见其参加红军的人数之多。

张震从军后,先后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战功无数。

1949年6月,正在召开兵团负责同志会议时,张震突然肚子剧烈疼痛,在地上打滚,被确诊为阑尾炎,又发现有陈旧性的肺结核,必须住院。病榻之上,粟裕来看望,并表示毛泽东两次发来电报,让研究夺取台湾的问题。这一消息,使张震感到安慰,也让他急于进行工作。攻打台湾成了张震的心病。无奈病情较重,在上海养病的张震便找来一些有关台湾历史和地理的书籍,思考进攻台湾的方法。同时,一部收音机给张震带来胜利的音讯,在一次次胜利进军的消息中,他的家乡也解放了。

4个多月的病榻生活过去了,张震于当年10月重返岗位,得知了金门失利的情况。10月29日,毛泽东签发《关于攻击金门失利的教训的通报》,一天之后召开的第10兵团党委扩大会议上,叶飞作了金门失利的检讨。张震他觉得,渡海作战对解放军确实是一个新问题。于是,还未完全恢复的张震,查阅东南沿海的水文气象资料,研究金门的全面情况,听取司令部各业务部门的详细汇报。他明白,解放台湾的作战方式与以往完全不同,这将是一场陆海空军协同的、现代化的联合作战。

1949年底到1950年初,华东军区的军事教育会议结束时,张震作了总结讲话,从8个方面讲两栖作战问题,那时的张震任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参谋长。1950年5月中旬,张震第一次来到北京,出席全军参谋会议,他给毛泽东写信汇报了攻台作战的准备情况,朱德约见了张震,表示“全军对你们都寄予厚望”。

仅仅一个月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7舰队布防台湾海峡,攻台行动搁置。对于,这次被搁置的攻台行动,毛泽东曾明确提出由粟裕负责指挥,粟裕曾向军委提出攻台兵力应为16个军,而张震对攻台的作战计划可谓出力颇多。

“点将”到总后勤部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的张震,曾历任军委作战部部长,还曾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开国中将”,并曾任南京军事学院副院长、院长。十年浩劫中,张震也受到冲击,后担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1975年,邓小平复出,开始对军队的整顿,当时的军队总后勤部被林彪和“四人帮”插手很深,如果要对总后进行拨乱反正,需要一个经验丰富、资历极高的人,邓小平想到了张震。在1975年的北京,被通知来京的张震见到了再次见到了三野的老领导粟裕,粟裕告诉张震,要他来到总后当副部长,并说是邓小平点的将。随后的几年,邓小平被打倒,四人帮被打倒,时势如风狂雨急,在揭批查与林彪、四人帮有关的人和事中,张震并不急于给人下结论,而是只要对方讲清了问题就好,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只是极少数。同时,总后是文革冤假错案的集中地,信件、来访者络绎不绝,为此,总后专门成立甄别平反办公室,集中审理冤假错案。从这两项工作中,可以看出张震的为人,他不仅可以戎马疆场,还可以主持正义。

父与子的中越自卫反击战

1978年下半年,中越边界形势紧张。当年11月,中央军委开会研究中越边境形势,认为有必要进行自卫还击作战。后来,政治局扩大会议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决定进行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同时确定,不论战果如何,我军进至谅山、高平后停止追击,即行撤回。这两次会议,张震都有列席。时任总后勤部部长的张震觉得,要充分做好战前准备,努力掌握后勤保障的主动权。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小编翻阅《张震回忆录》发现,十年浩劫后,军队弹药质量较差,手榴弹大约有三分之一不爆炸,管理上,批次混杂,验收不严,保管不善。于是,张震立即要军械部通知所有军械仓库,进行一次认真检查。有问题的弹药限期修复,数量不足的抓紧生产。

1979年1月,张震到南宁检查作战部队备战情况,当时张震的印象是,部队的精神状态很好,经过动员,许多已确定转业的干部,纷纷要求上前线,不少病休人员要求提前出院,随部队出发。当时的临战训练显得颇为重要,张震回忆,在某新扩编的连队中,108名战士有57名为新战士,而进攻战斗训练,全连只有32人进行过,班防御则没有进行过研究,更没有训练。据此,张震建议部队加强对作战对象的研究,每个师搞一个训练场,分批进行训练。后来,他向军委建议,将原定作战时间推迟一个月,军委决定,将作战时间延至2月中旬,主要搞临战训练。

2月17日,自卫还击作战正式打响。部队出境后,烧饭困难,吃干粮消耗量很大。总后有关部门要部队炒米炒豆,自行解决。张震觉得,快到20世纪80年代,不能还用这一老办法,遂决定筹集压缩干粮,立即送往前线。3月16日,战争胜利结束,平均每天消耗的油料、弹药,分别是抗美援朝时的8倍和6倍。

后来,中越边境摩擦不断,持续多年。张震在回忆录中没有提及的是,他的儿子张海阳曾经以第21军61师政委的身份在老山战役中参加战斗,立下战功,后来成为成都军区政委、二炮政委。

虎父无犬子 开国中将张震和他的四个将军儿子

三次退休未果 白发人送黑发人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小编发现,在党和国家急需用人的时代,张震三次退休未果。

1985年3月,军委调整总参的领导班子,免去张震的总参谋长一职,当时的他已年逾7旬。张震很高兴,打算利用退休时间读书。当时,军队正要进行百万人的大裁军,还要合并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组建国防大学。没想到,当年4月,杨尚昆找到张震,表示筹建国防大学一事,由张震负责。于是,张震觉得自己只是负责,没有提到任职,便发挥余热,投入到国防大学的组建。未曾想,当年11月,任命他出任国防大学校长。1986年1月,国防大学正式成立。

1990年,军委调整全军各大单位领导班子,时任国防大学政委李德生退居二线,张震提议一起退休,但军委最后决定已于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的张震留任,并兼任政委,张震成为了年龄最大的现役上将。

1992年,78岁的张震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表示,自己最后一次参加军委会议,随后写了报告,建议派人接替自己的工作。未曾想到,当年9月,有人传达领导意见,邓小平建议在十四大时,由张震参加军委领导工作。当时的张震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一个晚上没睡好觉。但他觉得应该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1992年的十四大,张震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江泽民成为军委主席,刘华清和张震担任副主席,协助江泽民主管军委的日常工作。78岁的张震肩负起一生中最高的职务重托。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小编说过,张震一家堪称将门,长子张小阳少将,曾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次子张连阳少将,曾任总参军代局局长;三子张海阳上将,曾任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委员,汶川地震发生时,时任成都军区政委的他迅速出动部队抗震救灾;四子张宁阳少将,曾任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唯一的女儿张燕阳,也找了一名任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的少将夫婿。

张震和儿子张海阳,同为上将,这一父子均为上将的情形在军中是唯一的。

不过,年事已高的张震,也曾经历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痛。就在今年7月3日,四子张宁阳少将因病去世,终年65岁。而仅仅两个月后,他的开国中将父亲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虎父无犬子 开国中将张震和他的四个将军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