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建国以来11次裁军:前10次累计达数百万
人民网
 
09-03 12:36

【编者按】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军队第11次大规模裁军,先后共有数十个大军区和兵团级单位被撤销,近千所军队院校、医院等被裁撤、缩编或改隶,全军员额从抗美援朝时的627万人减为目前的230万人,裁军调整为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具体如下:

【时间】1950年复员150万 全军总员额由550万压缩到400万

1950年5月,解放军进行了第一次大裁军。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解放军总兵员550万,“小米加步枪”的步兵是解放军的主体,空军、海军和陆军特种兵几乎是空白。1950年4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对军队进行大规模的精简整编复员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军委于5月16日至31日对整编复员工作进行研究、讨论和部署。决定军队复员150万人,将全军的总员额由550万压缩到400万,当年即复员23.9万余人。

通过历次裁军历史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每一次裁军,都是着眼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适应科学技术和战争形态的发展,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而进行的,其实就是军队作战理论和编制体制的重大改革。经过建国后共11次较大规模的裁军,人民解放军总数大体保持在了230万人的规模上。与此同时,我军开始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进。

【时间】1952年全军共精简219.9万余人

1952年1月,解放军进行第二次大裁军。1952年1月5日,毛泽东主席批准了《军事整编计划》。从此,全军第二次大规模精简整编工作全面展开。在周恩来副主席和聂荣臻代总参谋长的领导和组织下,第二次精简工作至1952年底结束,全军共缩减3个兵团、19个军、73个师。通过精简整编,国防部队在1951年底的基础上精简了28.3%,公安部队精简了31.6%,大幅度压缩了步兵和机关人员,全军共精简了219.9万余人。加强了海军、空军、特种兵和院校。全军总人数降为406.4万余人。军费开支大幅下降。

【时间】1953年全军转业干部和复员战士达500万人

1953年8月,解放军进行第三次大裁军,全军总兵力精简23.3%,其中陆军部队精简比例最大。第三次精简整编工作从1954年2月全面开始至1955年底结束,全军转业干部和复员战士已达500万人。全军总兵力共精简了21.2%,总员额减到350万人。其中陆军部队裁减比例最大,特种兵得到加强,极大地推进了人民解放军合成化建设。军费开支由1953年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4.2%下降到24.1%。通过整编,全军基本上做到了人员统一编制、武器统一定型,人民解放军基本上实现了单一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化的转变。

【时间】1957年共转业和复员100余万人

1957年1月,解放军进行第四次大裁军,到1958年底,共转业和复员了100余万人,全军成建制地集体转业或移交地方的有1个军部、46个师、30余所院校。精简最多的是步兵部队和各级机关,步兵部队精简51.2%,各级机关精简27.2%,全军总人数降为237万。在步兵减少的同时,海、空军和特种兵得到了加强,占到全军总人数的32%,成为合成军队中重要的战斗力量。全军总人数与新中国建立时相比,精简了61%。

【时间】1975年裁军约150万

1975年整顿军队到80年代百万大裁军,经历了第五、六、七次精简整编。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进一步指明了我军建设的方向,为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应该说,新时期中国军队改革的起点是1975年的军队整顿。邓小平曾这样说过,改革也在1975年试验过一段时间,那时的改革用的名称是整顿。

1975年底,解放军进行了第五次大裁军。“文革”期间,部队组织编制混乱,比例失调,机构臃肿,干部严重超编。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中央军委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和重点解决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等重大问题。9月,中央军委批转了有关调整方案,方案中,在3年内将军队定额从610.8万人压缩到450万人,精简最多的是工程兵、铁道兵,到1976年,全军总人数比1975年减少13.6%。

【时间】1997年裁军50万

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宣布,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我国将在今后3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到1999年底,裁军50万的任务已经完成。这是人民解放军的第九次精简整编。这次裁军的特点是“精兵、合成、高效”,实现解放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

【时间】1980年裁军约150万

1980年,解放军进行了第六次大裁军。当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军队再次进行精简整编,大力精简机关,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将一部分部队移交地方。全军精简整编工作从1980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至1981年底基本完成,人民解放军总人数由603万人压缩到450万人,初步解决了部队臃肿庞大的问题。

【时间】1982年全军干部与战士总比例由1:2.7调整到1:3左右 大约51万

1982年7月,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着重研究军队体制改革问题。会议明确提出,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的原则是精兵、合成、平战结合、提高效能,并确定军队体制改革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军队的整体组织结构,二是领导、指挥关系,三是各级职权的划分,四是部队的编组。

1982年8月16日,中央军委命令,为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驻军兵种合同作战指挥的需要,加强对兵种部队的集中统一领导,决定将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机关,分别改为总参谋部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

此次改革还建立健全了文职人员和志愿兵制度,适合使用职工的不再用军人,能用战士担任的职务不再用干部,尽量减少干部数量。整编后,全军干部与战士总比例由1:2.7调整到1:3左右。

在这次编制体制调整中,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撤销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两个兵种51万官兵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和原配属的国家各部委。铁道兵并入了铁道部,撤销基建工程兵,组建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人民解放军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迈出了坚实步伐。

【时间】1985裁军100万

1984年建国35周年阅兵后,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宣布裁军100万。

1985年6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军队减少员额100万。

这次大裁军有四个特点:一是陆军军改编成集团军,将独立的装甲兵、炮兵、工兵等兵种部队编入集团军,并充实扩编了通信兵、防化兵等兵种,增编了电子对抗部队、伪装部队等专业兵种,集团军编成内的各兵种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作战能力都大大超过了原陆军军。二是陆军淘汰了骡马,实现了摩托化和半机械化。三是改革体制,裁并机构。直属中央军委和大军区的炮兵司令部、装甲兵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防化兵部,分别缩编合并为总参谋部和大军区司令部所属的业务部;11个大军区合并为7个。四是改变隶属关系。县市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政府建制领导。百万大裁军后,解放军陆军的专业兵种数量第一次超过了步兵,炮兵成为陆军中的第一兵种,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陆军防空导弹部队等一大批新的兵种纷纷诞生,骑兵、司号兵等不适应现代战争的兵种和专业被取消。

【时间】2005年裁军20万

2005年底解放军完成了20万人的精简任务。解放军第十次大裁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战争形态开始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工业化时代的机械化军队正在向信息化军队转变,国际军事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党中央、中央军委审时度势,进一步充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明确提出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提出进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军队建设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真正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军队改革进入了整体推进阶段。进一步进行军队体制编制改革,向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目标迈进。

【时间】2015年裁军30万

9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表示,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