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清华大学2015级本科新生入校报到,办完报到手续的同学满面春风前往宿舍办理入住。 北京日报 资料
新生排队办理户口转入手续。 北京日报 资料
开学了,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迎来了新生密集入学季。
随着高校新生入学,“小鲜肉”一波波来袭,2015年的大学新生主体是1996、1997年出生的学生,也有一部分甚至是“00后”,当同龄的小伙伴还在读初中,这些13、14岁年纪的“00后”已经开始读大学了。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这批“00后”可以称为“小神童”,有的3岁读小学,有的8岁读初中,还有的连续跳级,甚至有人小小年纪已经是高考“复读生”,为进名校连续参加了两次高考。
清华复旦南大等名校都迎来了“00后”新生
8月30日是复旦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一大早,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位2015级本科新生,以及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留学生走进复旦,开始了他们的大学生活。
澎湃新闻了解到,在复旦大学志德书院迎来的新生中,有一位“00后”。刚满14周岁的肖宇鹤毕业于北京八中少儿班,他凭借过人的毅力,通过高考,成为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一名本科新生。
肖宇鹤出生于一个数学氛围浓厚的家庭,在家长的引导下,他自小酷爱数学。学习之余,他还有每日长跑的习惯,通过体育锻炼磨炼自身意志。
此外,广东东莞今年年仅14岁的女生袁一帆也入读复旦大学,她已经是一名高考“复读生”,去年就参加过一次高考,但为了进心仪的名校,今年又重新考了一次,她的父亲当年也是15岁就考上了武汉大学。
据澎湃新闻了解,在全国的大学校园中,“00后”已越来越多,清华大学3300余名2015级本科新生中有6位“00后”。这些十四五岁的孩子大多抱着淡定的心态来到清华,例如来自深圳的蒋姚贝龙出生于2000年6月,早早入学并连跳两级,8岁上初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南京大学今年也有一位“00后”学生,来自湖北武汉的14岁少年石浩宇,出生于2001年,是南京大学2015级最小的新生。石浩宇是位地道的“学霸”,小学只上了4年,初中只上了2年,在高考中以657分的优异成绩,第一志愿录取到了自己最心仪的南大物理系。
安徽大学2015年级新生中,最小的新生出生于2000年,今年15岁,名叫胡礼梦,来自滁州定远。胡礼梦今年理科考了617分,被文典学院理科实验班录取。妈妈郭女士有点担心儿子的自理能力,高考结束后在家训练过儿子洗衣服。郭女士介绍,儿子3岁时就上小学一年级,本来只是想试试看,谁知他成绩还可以,就一直接着上。胡礼梦的爸爸是高中物理老师,他自己对物理也非常感兴趣,以后可能会往这个方向发展。郑州大学2015年有1.8万名新生,其中有21名是“00后”,最小的仅13岁。
事实上,今年并不是“00后”第一年入学,去年就已有“00后”进入大学校园。清华大学去年的2014级新生中,首次出现了“00后”,该校招办负责人称,年龄最小的新生出生于2001年1月,来自北京,被录取至计算机系。
多对双胞胎高考分数接近,入读同校相近专业
除了“00后”,双胞胎入读同一学校的现象今年也比较突出。
清华大学2015级新生中有八对双胞胎,其中不乏学霸双胞胎。例如来自福建同安一中的“姐妹花”纪鸿思、纪鸿璐,都以高分被录取到经管学院,高考成绩只差4分。姐妹俩都是数学奥赛省一等奖获得者,中学时代就是获奖专业户。
南京大学今年录取了一对来自呼和浩特的双胞胎朱朔和朱军,高考中哥哥考了650分,弟弟考了652分,双双被南大数学系录取。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南大,为什么不选择北方离家近的学校时,哥哥朱朔直言,“南京民风比较淳朴,生活习惯与家里比较相似。选南大就读是因为南大的基础学科比较多,我们以后想从事金融行业,当时老师建议我们报考南大数学系。”
哥儿俩从小一起长大,但到了南大之后,他们决心要小小“分开”一下:特意住进了两间宿舍。兄弟俩的妈妈说,“可能他们觉得在互相身上都看到了对方的影子,还是分开住比较好。”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今年录取了来自湖南临澧的双胞胎兄弟郭俊麟、郭俊镳,高考时双胞胎兄弟的考生号是连着的,考场却隔了很远。最终高考成绩出来,两人只相差4分,单科也及其相似。在专业的选择上,弟弟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哥哥的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
在考量专业时,哥哥郭俊麟说:“我们意识到信息时代需要大量高级计算机人才,在高三时我就和弟弟下定决心要学和计算机有关的专业,并且要考计算机方面的研究生。我们在填报志愿时既只填有计算机专业的学校,又要符合自己的分数,在经过学校环境,师资力量,学校位置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后,我们选择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还录取了一对姐妹双胞胎,来自上海金山区的“95后”迮如悦、迮如怡,姐妹俩的成绩从中考时就有着奇妙的缘分,虽然单科各有差异,但总分一直很接近。中考时两人仅仅相差0.5分,就读于不同的高中,而这次高考,两人总分也只相差2分,最后同被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
高校迎新个性化,“云服务”保护贫困生隐私
新生报到季里,各个高校为“95后”、“00后”们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也越来越多。
华东理工大学8月29日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3900多名2015级本科生,针对现在的大学生挑剔的味蕾,华东理工奉贤校区第二餐饮大楼提前一个月开张。这个集大众快餐、特色小吃广场和接待餐厅为一体的新食堂能同时容纳1500人就餐,作为校内第一个“智慧食堂”试点,不仅引进了先进的智盘结算系统和保温传递柜,二楼就餐区装修还颇有文艺范,得到了学生们的点赞。
和往年学生在入校后递交纸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申请不同,今年复旦大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打造了“云填报”服务系统,新生在入校前就能在迎新服务系统上填写《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了解学校勤工助学岗位设置情况并在迎新服务系统中提前申请。报到当天,学校设立“绿色通道”宣传台,安排专人向新生介绍资助政策,引导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报到。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下设勤工助学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开展学生帮困资助工作,也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助学贷款为基本帮困渠道,以勤工助学为主要帮困方式、以各类奖、助学金为激励手段,以学费减免、临时困难补助、慈善爱心屋为辅助措施”的帮困助学育人体系。凡是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学生,本人均能提出申请,通过院、校审核等程序后即可获得以上相应的资助,实现上海市委、市府提出的“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