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6餐:舌尖上的阅兵基地
新华网
 
08-27 07:55

“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炊事人员在阅兵训练基地餐厅为受阅官兵制作美食(7月3日)。曹百明 摄

随着指挥员下达“休息”的口令,全身湿透的“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官兵飞一般冲向休息区。等待他们的不仅是一片可供稍事休整的阴凉地儿,还有后勤部门送上来的美味加餐。

一直在现场指导官兵训练的方队长、第21集团军副参谋长赵健宏告诉记者,参训官兵们每天训练量非常大,为能及时给他们补充水分和能量,炊事班特意安排了每日6餐制:除早中晚三餐外,训练期间还分三次加餐到训练场,为官兵们送上解暑降温的凉茶水果。

阅兵训练基地餐厅为官兵准备了营养合理的健康配餐 (7月24日)。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每周面点不重样”是最低要求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高强度的阅兵训练中,伙食保障成为保证身体健康、提振官兵士气、确保训练质量的关键。自5月下旬进驻阅兵训练基地后,各个单位都吹响了后勤保障“集结号”,配强炊事人员,科学制订食谱,精心调剂伙食,为参阅官兵提供一道道放心、营养又美味的大餐。

第21集团军先后从各部队挑选了25名“大厨”,组建阅兵方队炊事班,为本单位参训官兵提供全程伙食保障,他们人均从业都超过10年,全部取得了国家级证书,许多人曾在各类炊事比武中摘金夺银,堪称首屈一指的“实力派”。

主食班的上士王刚、宋纪鹏负责面点制作,“每周面点不重样”是他们的最低要求。这最低要求可不低:面包、蛋糕、麻团、小汉堡、牛肉馅饼、发糕、包子、肉夹馍、黄金大饼、芝麻滚……“掰着指头一数,光面点就20多种。”王刚说。

在“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方队,记者在就餐食谱上看到,炊事人员按照“早餐讲营养、午餐重质量、晚餐抓调剂”的要求,每天坚持干稀搭配、荤素搭配、粗细搭配、米面搭配和酸、甜、苦、辣、咸、淡“六味俱全”的“四搭六有”原则,确保队员吃饱、吃好、吃出营养、吃出战斗力。在入住阅兵训练基地的三个多月里,官兵伙食保障满意率均达到了100%。

“在阅兵训练基地也能吃到家乡的味道”

受阅官兵训练归来在阅兵训练基地餐厅能吃上丰盛的菜肴(8月16日)。娄轶斐 摄

在“狼牙上五壮士”英模部队方队组织的生日同乐会上,将军领队张海青少将(中)与官兵一起庆生(7月31日)。马光耀 摄

方队官兵来自五湖四海,怎样让每一名战友吃出家乡的味道,缓解思乡情绪和日常训练的疲劳?来自第39集团军的炊事班官兵没少下功夫。

炊事班班长刘亚飞告诉记者,他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一起讨论制订食谱,每周组织2次伙食问卷调查,并派专人前往兄弟单位“拜师学艺”,学习各地不同风味的菜肴和主食花样,最大限度满足官兵的不同需求。

第21集团军某部上士马先积做的兰州拉面堪称一绝。为保持面的筋道,每次开饭前5分钟,他才开始带着几名炊事员开始拉面,抻、抖、拉、折……要宽有宽,要细有细,并配上熬好的牛肉汤。来自西北的官兵们对此赞不绝口:“这个牛肉面做得太正宗了,没想到在阅兵训练基地也能吃到家乡的美味!”

在“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方队,后勤保障人员想得很周全,细心搞好生日餐、民族餐、病号餐、值勤餐、节日餐、地域餐“六餐”服务。在每次有队员过集体生日的时候,方队领导总是亲手切开蛋糕、送上生日祝福,让官兵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好伙食顶得上半个指导员”

受阅的白求恩医疗方队队员们在阅兵训练基地餐厅用餐(8月1日)。尹威华 摄

不只是后勤人员,阅兵方队的各级领导都在为提高伙食保障花费着心思,倾注着真情。

在“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有一位名副其实的“将军司务长”,他就是第14集团军副军长、方队领队邓志平。一次,他看到炊事员秦康正在准备午饭食材,卷起袖子便钻进炊事班:“今天我教你们做排骨焖饭吧,给大家换换花样!”

利用自身厨艺特长,邓志平不仅悉心传授做菜“秘方”,还亲自上灶指导操作。当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排骨焖饭端上餐桌,官兵们个个馋得直流口水。

“部队常说一句话,‘好伙食顶得上半个指导员’。”面对记者的夸奖,邓志平嘿嘿一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官兵们吃出精气神、吃出战斗力!”

吃得可口,更要吃得放心。为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各方队都制订了一套严格的检疫制度、标准和流程。在蔬菜、水果、主副食采购时,哪怕一粒米一根菜都进行严格把关。从储存烹饪到防疫消毒,所有炊事人员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环环落实。

“三尺灶台就是我的‘阅兵场’”

阅兵是国之大典。要精心做好后勤保障,炊事人员的工作压力自然不小。

“攻坚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炊事班官兵说,每天凌晨4时左右,炊事员们就已经匆匆赶到饭堂。每种食品每次至少要准备500多份,单是最好做的面包,一套和面、醒面、整形、烘焙流程下来,至少也得三四个小时。碰上汉堡、包子、牛肉馅饼之类的,还要挨个儿进行加工。

记者了解到,为完成好阅兵炊事保障任务,有的战士在陪妻子做完手术后仅两天就赶到阅兵方队,至今没有回去看过一眼;有的高烧39摄氏度,依然坚持在闷热的操作间,掌着大勺炒大锅菜;有的几个月没有休息过一天,没休过一个周末……

正式阅兵时,天安门广场上不会看到炊事员的身影,甚至大部分人都不会想起他们这些“幕后英雄”,但阅兵训练基地的炊事员们都无怨无悔。

“三尺灶台就是我的‘阅兵场’。”刘亚飞的一句话说出了所有炊事员的心声,“当受阅方队正步跨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铿锵的步伐中也有我们的强军之音。”

以上图片均由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