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胜利|巾帼不让须眉 一晚徒步150里
红网
 
08-26 14:25

抗战老兵恽顺芳

红网岳麓站8月26日讯(分站记者 瞿辰 王艳明 通讯员 唐仙蕾)“我家里8姊妹,二哥恽代英就是革命烈士,其他几个哥哥都从事过革命工作。”中南大学一间教室里,90岁抗战女兵恽顺芳正在给青年大学生们讲着抗战时候的故事。

在抗战岁月,任何一个热血青年,都不愿袖手旁观,有时候一个家庭有几个人上前线杀敌。在哥哥们的影响下,1942年,16岁的恽顺芳也参加了苏北新四军,负责在战地后方救护伤员,后来辗转从事制药工作。

“作为一名后方女兵,主要负责救死扶伤,支援前线作战。”恽顺芳回忆,“这么多年过去了,在我的脑海里,除了对日本人的恨,更多的是对战士们的爱,是对军民团结的感动。”

■16岁参军,被军人的坚强深深打动

“在新四军的短短一年里,我看到了真正的硬汉。”恽顺芳说道。

初到军卫生部,恽顺芳成为一名护士。一天,前线送来一名重伤员,伤势非常严重,必须立刻锯掉右腿才能保住性命。但由于当时医疗物品十分短缺,早在几个月前麻药就已经用完了,医生十分为难。这时,战士隐约听见了医护人员的对话,用颤抖着的声音回应道:“没事,我不需要麻药。”

“没办法,不截肢就会死,也没有先进的工具,只能锯掉。”恽顺芳回忆。

医护人员先把伤员固定在一块板子上,然后用毛巾堵住他的嘴,四个人分别按住手脚,做好简单的消毒工作后,医生就像锯木头般的开始锯战士的右腿。战士疼得双眼撑开,脸变成了酱紫色,直到晕厥过去。几个新来的护士看到这个场景都哭了起来。“那我看不得,太血腥了,不锯又没办法。”看着眼前疼得晕厥过去的战士,恽顺芳的眼泪也哗哗地往下流,随后眼前一黑,不省人事。

“那一次以后,我发现自己有了晕血的毛病。”恽顺芳介绍,“后来,组织便把我调到了药厂跟一个化工专家学炼药。”不过,恽顺芳在药厂工作不到半年,日本鬼子对当地实行“三光”政策,药厂被迫关停。

■过碉堡、越壕沟,8个月徒步赴延安

药厂关停后,在组织安排两名中共地下交通员带领恽顺芳与另外10多位经济、卫生、教育系统优秀人才徒步转移到延安。由于必须多次穿越敌人封锁线,队伍只能白天睡觉晚上走。“一共走了8个月才到延安。每天晚上五点出发,一直走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当时一晚上能走150里。”恽顺芳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

“有一次,我们要过敌人的一道封锁线,那是个峡谷地势,鬼子两挺机枪就架在关口两边的高地上,枪口正对着那个口子。”恽顺芳一边比划着敌人的机枪位置,一边继续说道,“我们的交通员要我们伪装成丧母寻亲的小孩子,叫了辆黄包车拉着我们。”

据恽顺芳描述,在接受关口军队的询问时,手心里都攥出了汗,好几个问题答不上来,还好周围的老乡开口周旋过去了。

“最感谢的就是当时的地下交通员,敌人每个关卡的情况都非常了解,带着我们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打转转。”恽顺芳回忆:“当时净顾着害怕了,后来回忆起来才发现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都走在最后,警惕地拿着枪,时刻准备为了保护我们献出自己的生命。”

令恽顺芳记忆犹新的是在8个月迁徙途中的一次敌军突袭。当时,恽顺英一行人正借住在当地的老百姓家里。半夜,带队的交通员迅速将他们逐个叫醒,5分钟打包好随身物品,然后悄悄指地撤到村子后的山坡,趴在山坡后的指定地点待命。天刚亮,一队鬼子就进了村,把村里的老百姓全都叫到一起,问他们是否知道昨晚驻扎的一队新四军的踪迹。老百姓都说没看见,鬼子便上前一脚把跪在地上的村民踢倒在地,威胁老百姓要扫平村庄。

“当时我们跟交通员都说好了,听见枪声我们就开枪把鬼子引过来,决不能连累老百姓。”恽顺芳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十分严肃,仿佛又回到了当时视死如归的情景。庆幸的是,敌军到中午时分便撤退了,恽顺英的部队这才陆续回到村子,继续向延安进发。

“当时趴在坡上,就看到敌人的骑兵在村子里来回搜寻,还是很害怕的,我们这一队大多是技术人员和女同志,随行的只有几名士兵。”恽顺芳认为,当时能脱险还是要感谢交通员们,“要不是他们消息灵通,组织我们及时撤退,我们就全都完了。”

■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这8个月我了解了真正的共产党,也亲身感受到军民鱼水情,这时我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恽顺芳说,二哥恽代英是早期共产党员,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牺牲了。但家里人对二哥的死只字不提,因此,年少的恽顺芳一直心存疑惑,不明白二哥一直是在从事什么工作。

在延安,恽顺芳度过了自己最难忘的三年。她参与建立延安中学,随后在延边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在这期间,恽顺芳也逐步了解到了二哥的工作,读懂了二哥的革命精神。哥哥的英勇事迹鼓舞着她。

在1943年整风运动中,恽顺芳完整学习了党的章程、纲领及大量毛主席的著作;1946年,恽顺芳郑重向党提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恽顺芳辗转张家口、西柏坡及北京,后来考取了留苏的名额,在苏联学习了5年。回国后,恽顺芳放弃了教育部与军工厂的工作机会,选择来到中南大学任教,做学术研究。

“我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事,才能有所贡献。”带着这样的想法,恽顺芳来到湖南长沙,一干就是三十年,把青春热血奉献在这片土地,培养出了许多优秀学生。如今,恽顺芳居住在岳麓区岳麓街道云麓园社区,时常在校园中漫步,与同学们聊天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