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为战友守墓70年 想念时失声痛哭
红网
 
08-14 14:56

(现年94岁的衡阳保卫战亲历老兵梁守好)

(易成秋在“泰山军十三烈士墓”前讲述他发现墓碑的经历)

红网8月14日报道(时刻新闻记者 彭双林 见习记者 王敏 衡阳报道)8月的湖南衡南县花桥镇竹镇村,果实累累,四处弥漫着丰收的气味。

94岁的老人谢治义坐在大门口,小口嚼食一片西瓜。看到红网大型策划《最后的胜利》新闻报道组记者一行到来,他缓缓起身,却又稳当地为众人搬来长凳。

1944年,在衡阳会战那场舍生忘死的战役中,谢治义曾是一名通讯排长。衡阳失守后,谢治义辗转来到了花桥镇,并在此安家,守护曾在此死于非命的十三名铁血弟兄。

亲历衡阳会战

谢治义今年已94岁高龄,其家人告诉记者,老人已失聪,不过思路依然清晰。邻居尝试和他喊话,他指指耳朵,说,“听不清了”。

民革衡阳市委秘书长范林讲述,谢治义本名梁守好,是浙江丽水人。1944年衡阳保卫战期间,他是方先觉所部第十军预十师28团3营通讯排的一名班长。

61岁的竹镇村青远组组长易成秋在1996年第一次听梁守好口述了自己的抗战经历。易成秋说,衡阳保卫战打响后的6月28日,梁守好等人被命令赶至衡阳泰梓码头驻守。其时,泰梓码头附近有一处制高点,梁守好所在的3营便负责把守该高地。

7月中,通讯排长牺牲在前沿,梁守好受命代理排长,继续战斗。

参加游击队

8月8日,衡阳失守。

受伤的3营少校营长李若栋被日军俘虏。后李若栋得以带着未愈之伤从铁炉门码头抱木漂江而下,逃离衡阳城。

李若栋在衡山组织了游击队,不久之后便率队回到衡阳袭扰驻衡日军,并在花桥设立“衡东收容所”,收容逃离衡阳城的第十军战士。梁守好参加了李若栋的游击队。

1945年3月中,李若栋属下收容所军需官钱海文与地方政府官员罗国璋,由于给养问题发生争执,遭罗国璋率兵围剿,李若栋手下十余名官兵先后被杀。

在花桥镇竹镇村一个山头上,李若栋怀恨埋葬了死于非命的铁血弟兄后,率部离开衡阳。

易成秋介绍,1996年,他在屋后取土用时,无意间挖出了一块墓碑,仔细洗去泥土后发现,上面篆刻字迹清晰可见:“……罗国璋接长行署,别具野心,排除异己,停发给养,制我死命,任意摧残……”

这一块墓碑,将发生于1945年的“泰山军”烈士被杀一事详细记录于上。

守护战友墓地70年

易成秋说,正是在那时,梁守好才向他吐露了埋藏心底多年的经历。

李若栋率部离开衡阳后,梁守好留在了花桥,被人收养,并在当地改名换姓,结婚成家。

其后,易成秋也曾多次看见,梁守好站立碑前,放声痛哭。上前询问原因,梁守好告诉他,“想念战友了!”

“里面埋着我的战友、生死兄弟……”以前,谢治义总是跟儿子和邻居说。如今,年岁大了,行动缓慢,但谢治义仍然每天踱步到墓前,看望逝去的战友。

今日,记者在离梁守好家不到百米远的山头看到,“泰山军十三烈士墓”新建落成。

相关链接:泰山军

1939年夏,李玉堂所部第8军在武汉会战的南浔线战斗中,因战功卓著,军长李玉堂被授予华胄勋章,指挥南浔作战的薛岳则赠送第8军“泰山军”锦旗一面,“泰山军”之名由此而来。第一次长沙会战后,李玉堂调任第10军军长,“泰山军”之名也随之被带到了第10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