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从7月1日起,连续推出了《湖南好人》新闻栏目,主题是“向改革者致敬”,主人公是一大批老县委书记、老县长。讲述他们过去的“作为”、今天的“有为”,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照射出今天官员们的“为”与“不为”。
故事以人物为主线,老传奇、老干部、老照片、老影像,娓娓道来,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尤其在今天“改革”成为主题的时候,他们的事迹、作为和理想,特别是“改革”情怀更为可贵,
全国第一个红色县级政权——茶陵县,当年的老县委书记龙秋生,讲述了他当年“迎接新班子,不留烂摊子”的感人故事。
在他的故事里,有一个情节颇让人感动,甚至有些意外。上个世纪80年代初,按中央的干部“四化”决策,全国各级领导班子进行大规模精简和调整。茶陵县委书记龙秋生,出身贫苦只上过一年学,50多岁,不符合知识化、年轻化的要求。当时社会上有人说:工作再卖力,照样是老干部下台,年轻人上台。在个人命运和党的事业之间,龙秋生毫不犹豫地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那一年,茶陵发生严重的水灾,当龙秋生带领老常委们把重建工作打上完美的句号时,新班子正好走马上任。
担任了5年县委书记的龙秋生,调整为县委副书记。而且为了推动全县的机构改革工作,他还配合上级工作组做了很多干部的工作,调整干部人数达到了70多人。在当时写给上级的报告中,他甚至提出了“不参加常委为好”,为的就是好让新班子开展工作。
更难能可贵的是,龙秋生在交班前的13个月,还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抢修了东坑水库,一个病险水库,使得当年茶陵虽然大灾还获得了丰收。而且这个水库自从那年(1983年)加固后至今安然。他们说,为了迎接新班子,他们绝不给新班子留个烂摊子。
“主动让贤”,而且是从“一把手”退出来当副职。想一想今天的一些领导干部,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在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和行政改革中,一些领导干部争位子、争权力、争利益,与组织讨价还价,跑官要官,甚至买官卖官。对于要放的权力,死死的抓在手里不放;对于要管的事,就是不作为。为什么一些地方的行政改革迟滞不前?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利益的阻挠,一些领导干部把个人的利益看得太重,远没有龙秋生的那种“改革大局观”。
而在交班的问题上,有的领导往往交的就是一个烂摊子,甚至于还在交班前大肆攫取个人的利益,使得问题益发严重。
在今天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需要有一大批像龙秋生那样胸怀大局的好干部,为了党的事业、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弃个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