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杜家毫对新常态下长株潭一体化的思考
湘伴
 
06-30 17:46

长株潭一体化,湖南人数十年的梦想和不懈追求。

近日,湖南省省长杜家毫调研了长株潭城市群规划、产业、交通、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并主持召开了相关座谈会。在调研期间和座谈会上,他就如何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打造新常态下我省经济核心增长极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深刻阐述。

湘伴今天独家首发杜家毫省长关于新常态下长株潭一体化的新思考。干货多多,快来看看吧!

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具有良好基础、面临重大机遇

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是历届省委、省政府既定的发展思路,也是一以贯之的努力方向。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省就有把长株潭三市合并成“毛泽东城”的设想。从1984年正式提出建设长株潭经济区方案,到1997年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再到2007年获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在积极探索和开拓。尤其是当前,国家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把长株潭城市群正式列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发展战略,再加上国务院批准设立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湘江新区,更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我们要统一思想和行动,坚定不移、更好更快地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长株潭城市群已成为全省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株潭城市群是全省发展基础最好、资源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区域。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对长株潭一体化发展寄予厚望,都在倾全省之力把长株潭城市群打造成为核心增长极。经过多年努力,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都位居全省前列,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14年,长株潭城市群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55.9亿元,增长10.5%;三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超过四成。特别是,长株潭三市以占全省1/7的面积、1/3的人口,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机构、70%以上的创新创业平台、6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全省70%以上的科技成果,实现了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成为全省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随着一体化发展的加快推进,无论是扩大投资、做大产业,还是拉动消费,都将创造巨大需求,为全省稳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长株潭三市要充分发挥优势,在适应引领新常态、率先实现转型创新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为全省改革、发展、创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长株潭城市群拥有众多国家级发展平台。当前,长株潭城市群拥有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三大国家级平台,含金量都很高,是加快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突出优势。如果及时有效发力,充分利用好这些国家级平台,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就可能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达到新境界、实现新跨越。比如,2007年国务院批复成立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采取系列政策措施,以两型社会试验区为龙头,加快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步伐,带动和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已成为全省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名片。下一步,我们要在整合、拓展上下功夫,切实把这三大国家级平台的资源整合好、优势发挥好,不断探索产业协同发展、企业协同创新、环境协同治理的新机制,共同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增强三市的整体和协同效应,带动、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力争达到“1+1+1>3”的效果。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进一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再到颁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国家对中部地区的改革发展提出了系列指导意见,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这是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一环的长株潭城市群,面临的又一重大历史性机遇。在国家规划中,涉及我省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包括长株潭和岳阳、益阳、常德、衡阳、娄底,其中长株潭是核心。国家对武汉城市圈的定位,是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增长极,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定位,是建设全国两型社会示范区、“四化”同步发展先行区、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对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定位,是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区和低碳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比较国家对中部三个城市群的定位,除了国家给长株潭城市群的定位外,我们还要把国家对武汉城市圈的定位,即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奋斗目标。

准确把握新常态下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新内涵、新要求

新形势下,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我们不能满足于过去的发展成绩和基础,要有更高的目标、更宽的视野,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打造新常态下全省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升级版、中部崛起新高地、全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准确把握一体化的内涵要求——

一是一体化不是一样化。一体化与差异化相辅相成,“差异”得越好,一体化就越好。两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有个性才有共性,共性又可以指导个性。表现在城市发展定位上,就是要有主有次、有机结合。比如CBD,可能长沙就是“主”,株洲、湘潭就是“副”。但在航空城、机车城方面,株洲就是“主”;在红色旅游方面,湘潭就是“主”。

二是一体化就是特色化。从城市规划来讲,一体化就是大家都朝一个方向发展。从产业来讲,一体化的真正涵义是特色化,没有特色化,就没有一体化。比如株洲的电力机车和以硬质合金为重点的新材料谁也代替不了,做强做大这些产业,就是长株潭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再如,航空航天产业,株洲一直有航空发动机制造基础,人才较为集中,应作为全省发展的重点。还有陶瓷,长沙铜官窑很有名,但年代已经久远,现在醴陵的陶瓷技术在全省是最好的。

三是坚持融合与错位并重。比如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农业、新型材料等产业,三市都有,这是历史形成的,无法避免,必须逐步融合。同时,在融合过程中注意错位发展,把特色产业与自身的产业基础和优势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新、你新我特、你特我强。

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一是自然规律。要守住两条底线,即:保护好湘江、保护好绿心。一方面,不管如何规划,如何发展产业,都要保护好湘江;另一方面,先划定绿心(昭山)的规划红线和禁止开发区域,红线之外的规划建设再行研究。

二是经济规律。一个地方的发展,除了领导人强不强、思路对不对,还有内在的经济规律起作用。比如,当前时空距离所带来的差别和效应,正在因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的发展而递减。此外,国家政策已趋同或者说基本趋同,政策效应也在递减。除了国家的东、中、西部等几大板块间还有一些政策差别外,国家对相同板块的省区政策基本一致。又如,建设湘粤、湘赣经济合作区,不能简单地在两个省区的边界找一块地方,各自划一半土地,重新建设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必须以更开阔的思路谋划湘粤、湘赣合作,在较大的范围实现市与市的共同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在两地边界上建设一个我享受你的政策、你享受我的政策的园区。

三是社会发展规律。长株潭一体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三市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无论是政策制定、改革推进,还是项目建设,都要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广泛听取群众和企业意见、接受全社会监督,调动群众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办顺民意、得民心的事情。尤其是要着眼建成更高水平、更加均衡的小康,统筹抓好三市的交通、养老、医疗、教育、文化、低保、救济救助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服务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突出一体化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是规划。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要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对照系,汲取国际国内城市群发展的经验教训,从顶层设计抓起、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做起,将发展战略和规划,落实到基础设施对接、产业互补发展、公共服务融合等方面。目前,长株潭城市群有了总体的指导性规划,主要是“一轴”、“一心”、“一带”和“五区十八片”。“一轴”,即以湘江为长株潭城市群的主轴;“一心”,即“绿心”,是城市的心脏,是生态中心;“一带”,即沿江风光带;“五区十八片”,即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示范片。要坚持三规融合,长株潭三市的规划要与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相衔接,三市之间的规划也要融合。尤其在片区建设上,要学习香港经验,把每个片区用快捷的交通设施连接起来,完善公共设施、住宅、商业、交通等配套设施。

二是交通。长株潭三市交通一体化具有很好的基础,目前想得清楚、看得明白、干得有效的工作首先还是交通。主要是两大方面、五个层次。一方面,也是第一个层次,即域外交通,主要是高速、高铁、机场、水运等,这方面的基础已经非常坚实。另一方面,是域内交通,分为城际铁路、城市干道、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交等四个层次,按规划力争到2018年基本建成。

三是产业。发挥基础最好、资源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优势,整合三市的技术、人才、创新平台等资源,在全省率先实现转型创新发展。要围绕第二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提升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以新兴产业为主、多点支撑的局面。发挥大专院校多、科研力量强的优势,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真正把科研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充分利用都市周边地区,加快都市农业发展。按照特色园区都有一批特色企业、特色企业中必有核心企业的思路,在长株潭布局一批“园中园”,优先支持一批核心企业,建设一批特色园区。

四是公共服务。交通设施的完善拉近了三市的距离,很多公共设施,包括大学、医院、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大型体育场馆等,不仅可以为本市服务,也可以为另外两市服务、为一体化服务。要本着从行政形态上是三个城市、从物理形态上是一个城市群或者说一个大城市的思路,认真研究政策措施,促进三市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将有限的公共资源发挥出尽可能高的效益。如,长沙建了音乐厅、大剧院,株洲和湘潭就可以共用。又如,在长沙建大型足球场,其他市可以建高水平的大型游泳馆等设施。再如医院,很多疑难杂症都会到长沙的大医院来,但湘潭、株洲可以发挥中医或其它专科的作用,而不是都要建全科医院。

务实高效、更好更快推进长株潭一体化

长株潭一体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狠抓当前,把能做的先做起来,积小成为大成、积小胜为大胜。

明确近期工作任务。规划方面,要加强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对接融合,以及城市群发展研究,制定长株潭一体化“十三五”规划。交通方面,年底前打通三市所有“断头路”,长株潭城际铁路明年年底通车,湘潭和株洲市在城市主城区各规划建设一条轨道交通线,并与长株潭城际铁路相连,主要解决城市公共交通三市相连的问题。要提前谋划轨道交通线建成后的经营管理,合理配置省市各级投入的利润预期,并学习香港新市镇建设经验,依托轨道交通的线路、站点加快卫星镇、小市镇建设,科学有效地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方面,以长株潭为核心,在移动互联网、食品加工、工业机器人、节能环保、影视传媒、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文化旅游、陶瓷新材料、电子信息、兵器工业、电机装备、海洋装备、钢板材、金融创新、大学生创业等领域,建设和挂牌17个特色产业园区。要走差异化、错位化的发展路子,坚决避免恶性竞争,形成互补、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公共服务方面,尽快实现三市的公交、健康、社保、图书馆四个“一卡通”,推进城市户籍、交通、文化产业、信息、机关事业单位收入一体化,实现地名差异化,搭建交通管理、公共服务综合平台。

完善推进工作机制。对确定的近期工作任务,要列出任务清单,逐项明确完成时限,明确牵头省级领导和负责部门。对于跨市的工作任务,从省里和三市抽调干部组成建设协调小组,加快具体问题的协调处理;涉及多个部门的,加强部门协同,三市共同努力、共同落实,确保抓一件成一件。比如规划工作,要建立长株潭三市规划联席会议制度,省住建厅以及三市的规划局长、两型办主任参加,会议的召集人由三市轮流“坐庄”,一年一牵头。长株潭三市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对涉及一体化的重要工作和任务,要服从大局、统一步调,不能“各唱各的调”。尤其是在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支持方面,要共同发声、共同发力、共同争取。

强化政策资金保障。政策保障方面,原来明确下放给长沙市的政策,分期分批下放到湘潭、株洲两市。需要省里出台的支持政策和统筹协调的工作,省政府和相关省直部门要加快研究,加大协调力度;长株潭三市也要及时出台配套政策,强化政策执行,确保及时落地实施。资金保障方面,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该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要在划分省、市、县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比如城际铁路、城际干道建设资金,省财政承担的资金要提前拨付,明年的资金今年下半年要拨付到位。有些具有一定盈利预期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能够给社会去做的就要放手,采取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对产业一体化等工作,要加强规划、政策和资金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真正做到让企业决策、市场选择。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既是我省当前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大抓手,更是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长远战略,必须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立即行动,按照既定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力争早见成效,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的湖南篇章提供强大动力、奠定坚实基础。

【此文根据杜家毫在分别调研长株潭城市群规划、产业、交通、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及相关座谈会上的讲话整理,原题为《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打造新常态下我省经济核心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