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千手观音闭关大修近8年 首对游人开放
长沙晚报
 
06-14 07:36

修复前后的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造像全景(拼版照片,上图:2011年10月27日摄,下图:2015年6月2日摄)。 新华社发(罗国家 摄)

长沙晚报6月14日报道 据新华社重庆6月13日专电,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13日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所在地重庆市大足区举行。“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宝顶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当日正式竣工。历时近8年“闭关大修”的“千手观音”以“全新”面容与世人见面。

记者在现场看到,800多岁的“千手观音”主尊端坐莲花台,全身金光熠熠,神态庄严雍容、容光焕发,一改往日的暗淡斑驳。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表示,历代修缮贴金在千手观音主尊面部留下了多层粘贴不匀的金箔,使得千手观音面部“浮肿”。此次修复中揭除了“千手观音”面部约0.3厘米厚的历代旧金箔,所以“千手观音”的“全新”形象其实是南宋建造之初时的本来面目。

千手观音造像集石质、彩绘、漆层、金箔等多种材质于一身,加之受工艺叠加、环境潮湿等因素影响,形成34种复合病害。从2008年开始,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大足石刻研究院合作开展了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前期勘察研究,并进行试验性修复。2011年4月,千手观音造像本体修复工程正式启动。

工程中采取了金箔层揭取回贴、风化石质加固、残缺石质补型、彩绘清洗等多项修复保护手段。共完成千手观音造像830只手和227件法器的修复,修复面积达222.15平方米,使用金箔超过100万张。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保护工程项目负责人詹长法表示,经过此次大修,千手观音造像将至少可以延续50年的“容光”。

相关资料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高7.7米、宽12.5米,开凿于距今800多年的南宋年间,是中国最大的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作品。

相关链接

修复工程中的高科技X光探伤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项目负责人詹长法介绍,尽管运用X光机对可移动文物拍照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将X光机用于千手观音这样大型不可移动文物上,在国内尚属首次。

“专业X光探伤仪的辐射比普通医用仪器高得多,每次工作都要在晚上游客散尽后进行。”詹长法说,机器开动时,工作人员都要穿着防护服,躲到很远的地方。

X光探伤相当于体检中的胸透,可以发现隐藏于表面之下的裂缝。通过X光探伤发现,千手观音百分之八十的手印内部都有断裂或裂隙的情况。

三维激光扫描手指长度

修复中应用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现了千手观音造像真实现状的测绘与数字化保存。在2009年至2010年间,修复团队利用5种以上不同功能的三维扫描仪器对千手观音造像进行研究测量。仪器发射激光,再由计算机运算出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千手观音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根手指的长度、弯曲的角度、每一件法器的位置甚至每一块金箔翘起多少毫米都被准确记录,精确到50微米。根据得到的三维数据,修复团队共手绘病害图297张,病害调查表1855张,为修复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景摄影测量手的总数

此外,传说中的千手观音共有1007只手,而其到底有多少只手一直是个谜。此次修复中通过近景摄影测量设备,最终形成了整龛造像的高清影像图。千手观音造像手的总数也被确定为830只。(记者周文冲 张琴姜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