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nge吧试图打造比较舒缓轻松的氛围。
三湘都市报4月28日讯 4月27日,虽然略有阴雨,解放西路上依旧人头攒动。这里是长沙著名的“酒吧街”之一,汇聚了不少全国知名的酒吧。就在2个月前,曾风光无限的苏荷酒吧突然宣布退出长沙市场,引来一片愕然。
不过,长沙的酒吧圈子依旧活跃。随着市场的规范,消费群体需求的转变,它们也开始朝着全新的市场方向探索——high歌被慵懒随意的氛围取代,甚至还有酒吧推出了下午4点至凌晨4点的啤酒外送服务以吸引眼球。
长沙酒吧圈子究竟将朝哪个方向发展?
【吸睛大法】
有的供搭讪卡,有的请苍井空
为了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长沙的酒吧早已不单纯地停留在播放强节奏的音乐和供应一杯又一杯的啤酒上。
气温不断升高,夜宵摊主们又开始蠢蠢欲动。让人意外的是,看中此轮商机的还有酒吧老板。4月27日,新装开业的LOST酒吧推出了啤酒外卖服务。“16时至凌晨4时,消费者在外吃夜宵时,如果需要,我们都可提供外送啤酒,还提供堂食打包带走的服务。”该店服务员介绍,店内引入了全球100款啤酒,并为消费者提供全年3至6℃的专用啤酒杯,“这在长沙还是独此一家”。
除了主动将自家的酒送出酒吧外,一些酒吧也坚定地竖起了“明星”这杆大旗。从2年前邀请陈冠希的MUSE到前两天找来苍井空的魅力四射,解放西路的酒吧从未缺少过话题。“也许前去凑热闹的消费者并不都对酒吧感兴趣,但一个明星就足以让它赚足眼球。”4月25日,到魅力四射去凑了个热闹的谭先生忍不住发了个朋友圈动态。
当然,还有一些酒吧将更多的心思放到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上。记者了解到,M2酒吧开始配备近年来在星城商场秀场曾经大规模引入的3D全息投影技术,乐巢提倡“纯饮”,希望为泡吧的年轻人提供一个较舒适的交友环境,而LOST则在每张酒桌上配备了“搭讪卡”,方便互不相识的“泡吧族”交换联系方式。
【行业背景】
烧钱速度惊人,小酒吧惨淡经营
与KTV一样,酒吧的营业是伴随着夜幕降临而正式开始的。奢华的装修,炫目的灯光,听起来大有来头的DJ和特邀嘉宾,所有的酒吧特征都指向了一个词,那就是资金投入。
“常有圈外人说,‘动不动就听到某某明星投资千万开设酒吧,实在太夸张’,其实这一数字并不算夸张。”业内人士称,酒吧想要吸引到消费者一炮打响,首先便是大量资金投入在硬件设施上,先不说人力投入和后期资源追加,光是硬软装、音响等已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比开同等面积的饭店投入高出1倍是常事。
事实上,在这个看似光鲜的行业里,其实投资风险也很大,不少没有强大资金后盾的小酒吧便在经营中愈发显出经营乏力,而这也很可能导致未来得及收回成本便不得不草草结束营业。
在长沙,除了大牌云集的解放西路,化龙池、太平老街里也集中分布着不少投入相对较少的清吧。4月27日,在太平街的一个侧巷里经营一家小酒吧的徐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同类型酒吧的竞争压力很大,周围相同类型的酒吧太多,就很难吸引到消费者了。“如果生意再继续清淡下去,可能要考虑转行了。”他无奈地说。
记者注意到,为了节约租金成本,从1楼小门面向2楼衍生较大经营面积的“上楼”经营方式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这和饭店的经营理念是相同的,2楼的房租成本相对便宜,纵向拓展总归要比横向拓展更划算。”徐先生说。
【发展趋势】
氛围不再疯狂,舒缓的Lounge吧流行
对不少前去酒吧消费的年轻人来说,去酒吧喝酒,更有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味道。大约两年前开始,一种名叫Lounge吧的酒吧形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长沙的酒吧圈子里。
“Lounge”在英文中是又软又长的沙发的意思。顾名思义,在这一类型的酒吧中,围绕着调酒师吧台的高脚凳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则是坐起来相对舒适的沙发。“一杯鸡尾酒六七十块,不算贵,心情不好的时候却能在酒吧里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工作原因经常接触到酒吧的小李说,放着节奏舒缓的爵士乐的Lounge吧是他工作之余休闲的首选。
据不完全统计,在长沙,近两年来流行起来的Lounge吧不下20家。这其中,鹦吧、Sky27、iLOHAS乐活、LOST、空吧等都属于个中翘楚。
“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Lounge吧便开始在欧美国家兴起了,在一些欧美夜总会里,昏黄的灯光加上慵懒的音乐就是这种酒吧的前身。”一酒吧业内人士介绍,与一般酒吧不同,Lounge吧并不疯狂,但却力求能给消费者一个放松、自在的环境。他认为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政府对酒吧监管得愈发严格,这种形式的酒吧将会更加受到市场欢迎。
【时光掠影】
从迪斯科到Lounge吧,长沙酒吧20年变迁
长沙的酒吧文化,就像一本书,翻阅起来让人有种回味无穷的味道。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卖着门票、喝着散装啤酒、舞池中还有人领舞的迪斯科就是如今酒吧的雏形。
1999年,可可清吧将洋酒引入长沙,但此时的市场接受度并不算高。2000年,玛格丽特将杰克丹尼、威士忌一类的洋酒推向大众市场,长沙酒吧由此开启了“洋酒时代”。
2001年,金色年华演艺中心在解放西路开业,狂轰滥炸的电台广告以及边喝边舞边观赏的歌厅经营理念让它红极一时,仅不到2年时间便收回成本,成就业界“神话”。同年开业的还有至今仍十分活跃的魅力四射。
2003年,SARS来袭,娱乐服务行业集体“感冒”,酒吧也未能幸免。这一年,也成为不少长沙酒吧人记忆中的“寒冬”。
2004年底,苏荷入驻长沙,带来了欧美蓝调音乐以及全国连锁的“大品牌”,也一举点燃了解放西路酒吧的新生机。此后,乐巢等慢摇吧逐渐崭露头角。
接下来的4年,是长沙酒吧圈子的巅峰时期。“光大酒吧就有不下50家,不过一些聚集在贺龙体育馆等地的酒吧因为竞争的白热化并未能坚持很久。”一位酒吧圈子的“老资格”如是说。
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解放西路一带酒吧的酒水销量普降3成左右。与此同时,价格相对亲民的化龙池一带小酒吧开始风行。
2010年,长沙市酒吧业经历了全新洗牌,原因则是政府加强了对夜店的各项管控——也正因如此,更有实力的健康酒吧存活了下来。
2013年到2014年,Lounge吧开始进入长沙,又掀起了长沙新一轮的酒吧拉锯战。(记者 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