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尼泊尔地震加大中国西南地区强震的危险性
中新网
 
04-27 10:37

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强震已造成千余人丧生。

“尼泊尔地震是板块活动引发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对《财经》记者分析,此次地震震中距离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80公里,震中发生地正处于喜马拉雅块体上,喜马拉雅块体位于印度-欧亚大陆主碰撞带的前沿部位,

加德满都位于加德满都河谷中心地带,该河谷5千年前是一个湖,由于河水和湖水的沉淀物沉积而成为现在的河谷。由于沉淀物中以粘土、泥沙和小石砾为主,河谷地区的土质相当疏松,在这种土质上修建的建筑物其抗震能力很差。河谷地区感受到的强震波是山区的6-8倍,不坚固的地质环境,加上薄弱的建筑及基础设施,使加德满都成为尼泊尔最易受地震影响的薄弱地区。

尼泊尔8.1级地震对周边应力场重新进行了调整,对我国地质活动较为活跃的西南地区具有加载作用,从而加大了该地区地震发生的危险性与可能性。

震后不久,17时17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发生5.9级地震。两地相距450公里,日喀则地震属于近南北向的近断层地震,而“从地震类型看,日喀则地震不是尼泊尔8.1级地震的余震,但确是其触发的”。徐锡伟说。

喜马拉雅构造带是一条强烈活动带,历史上,沿这条长达2500千米的喜马拉雅构造带发生过多次8级及8级以上巨大地震,仅上世纪就有:1905年印度8.0级地震、1934年尼泊尔比哈尔邦8.1级地震、1950年我国察隅8.6级地震。早年有记录的大地震还有:1505年尼泊尔格尔纳利河等。

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及其影响区也是7级以上地震频发的地区。如东构造结影响区内滇西南地区的1976年龙陵7.4和7.3地震、1988年澜沧—耿马7.2和7.4地震,以及缅甸2011年7.0地震。在西构造结影响区的帕米尔地区,1974年和1985年在帕米尔前缘断裂上曾发生喀什西7.3和乌恰7.1地震,塔什库尔干断陷盆地内1895年发生过7.0地震。

中科院院士、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邓起东此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称,全球正处在一个8至9级地震发生高潮期,青藏高原周边也正处于一个7级以上地震的丛集期,要尤其注意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地震活动主体地区的转移情况。

历史资料显示,1934年尼泊尔比哈尔邦曾经发生同等级的8.1级地震,震中位于珠穆朗玛峰南面几十公里,造成超过3万人死亡,加德满都被完全摧毁。再往前的1505年,尼泊尔的西部地区发生过一次8.2级地震。

1934年地震发生在尼泊尔东部,1505年地震发生在西部,此次地震位于上两次大地震的中间地带。

巧合地是,10天前,中国地震局的地质研究所的一支研究团队,综合利用活动断层资料与历史上大地震的活动性资料,划出了我国及其周边地区地震“十年危险地带”,共有31个地区在未来十年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大,“尼泊尔是其中之一。”

尼泊尔专家曾在2006年估计,尼泊尔如果再发生一次1934年那样的大地震,将会有4万人死亡、9.5万人受伤、6百万人无家可归。加德满都、巴丹和巴德冈这几座大城市的道路狭窄、建筑密集、交通不畅,将给事后的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