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报道 近年来因排水不畅带来城市渍水、内涝突出,常被调侃为城内“看海”的武汉市,计划未来三年投入102亿元,建设透水、蓄水、排水功能完善的“海绵城市”,统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资源化利用等问题。
据武汉市水务局介绍,武汉水资源丰富,“优于水也忧于水”,长期面临汛涝同期、抽排能力不足、大量雨污水入河湖、水质恶化等问题。经系统申报评审,武汉市近日顺利跻身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探索城市从“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的转变。
城市传统建设模式中,路面追求硬化率,逢雨时力求“快抽快排”,却效果不佳。“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建设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下凹式绿地、城区河湖水域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加强城市对自然灾害的承载力,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未来三年,武汉市将投入102亿元用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先期安排青山区选取23平方公里作为旧城改造试点区,打造“山水园林湖”的生命共同体;汉阳四新选取15平方公里作为新区建设示范区,依托现状水系构建排水、慢行交通、生态景观有机融合的多功能海绵体。
武汉市水务局副局长张斐说,河湖众多,水网发达的武汉,可为海绵城市提供充足的调蓄空间和良好骨架;作为深受内涝渍水影响的大型城市,武汉也能为试点提供典型的示范样本,在城市建设中真正从源头变“水害”为“水利”。 (记者李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