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舌尖安全”引热议 统一编码实现产品可追溯
2015-03-16 14:20:58
  
红网

中新网3月16日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日召开的两会上,实现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建立统一的可追溯系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食品安全全程追溯难在哪里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协主席姜明表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在实践中暴露出很多问题,需要在国家层面加以规范和引导。

他认为,目前我国鼓励各地开展可追溯系统建设,但却未明确可追溯体系的具体法律依据与实施规范,已建的可追溯系统普及性、兼容性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由于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不协调甚至缺位,加之标准繁多,与国际通用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则衔接度差,导致现有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作用有限,责任追究困难。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建立统一编码追溯系统

全国人大代表、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葛俊杰建议,要加快采用基于全球统一编码与追溯标准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方式,“现在全球已经开始采用GS1全球统一编码与追溯标准,我国也应统筹建设全国性追溯监管平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从国外大量进口食品,如果不基于全球统一的商品条码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很难实现与国际融合。”

据了解,商品条码标准(国际上称“GS1全球统一标准”)是全球生产、流通、销售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编码标准,已在全球150多个国家的各种各样的产品上得到普遍应用,基于商品条码的全球追溯标准已被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正式推荐,并在美国、欧盟等五十多个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具体而言,通过商品条码技术,将食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及零售等供应链各环节进行标识,并相互关联,可获取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一旦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可通过这些标识代码进行追溯,能够快速缩小发生安全问题的食品范围,准确查出食品问题出现的环节所在,直至追溯到食品生产的源头,从而确保产品撤回和召回的高效性、准确性。为政府产品质量监管提供有效手段、保护消费者利益、最大限度的减低企业的损失,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消费者“扫一扫”就知商品详情

据悉,在我国,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是统一管理我国商品条码、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专门机构,商品条码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一整套商品条码标准和追溯标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搭建了国家食品/产品安全追溯平台。到目前为止,累计已有50多万家企业使用商品条码,全链条大规模普及商品条码追溯标准时机已经成熟。采用商品条码进行食品追溯符合国际规则,可以规避技术壁垒,不仅可以对国内产品进行追溯,对出口到国外的产品可以召回,还能实现对进口商品进行全程监控,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自2000年起,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果蔬、肉类、水产品、加工食品等领域开展了大量追溯调研,并建立了100多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应用示范,涵盖肉禽、蔬菜水果、加工食品、水产品、医疗产品及地方特色食品等,消费者能够见到的商品几乎都被“加码”。

但仍有一些行业的商品没有建立可追溯系统,给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带来一些隐患。例如在食品行业,姜明就认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控的重点是流通和加工领域,农产品种植、养殖的原始记录很少且不规范,食品原材料和初级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个体农户、小作坊作为食品供应链的主要参与者,普遍存在认知度不高、参与意愿不强甚至有抵触情绪等问题,也制约着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

葛俊杰建议,将企业追溯能力纳入到企业诚信管理范畴,确立企业是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的最终责任主体,从源头上把控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