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成效明显,但仍未摆脱资源枯竭困境。如过早“断奶”,离开了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转型发展可能半途而废、甚至是前功尽弃。
【背景】
湖南省耒阳、冷水江、资兴和常宁、涟源市先后被列入国务院第二、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2008年以来,这5个资源枯竭城市已累计获得中央转移支付资金40多亿元,接替产业培育专项资金1亿多元。
在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下,5个城市的转型成效极为显著。城市的经济总量大了,质量效益提高了,产业结构优化了。但必须看到的是,由于历史包袱过于沉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压力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任务艰巨、自身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和困难依然存在,而财政刚性支出持续增加,地方财政支出压力逐年加大。以资兴市为例:2010年至2011年国家下拨3.1亿元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但是与实施方案和设计的10.98亿元治理费用相比,资金缺口很大。而资兴市历史欠账较多,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地方财政支出需要。
【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张大方建议,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任重道远,接替产业尚未形成,内生动力严重不足。恳请国家延长对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支持年限,并进一步增加转移支付额度,加大对接替产业培育项目的支持力度。他还建议,建立完善资源型城市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基础上,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并对年度绩效考核优秀的城市适当倾斜。(湖南日报北京3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