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50年前捐的书 如今仍保存在湖南师大图书馆
2015-01-20 09:03:14
  
红网

xxcb20150119_146.jpg

1月19日,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丁文正在翻看当年父亲所捐书籍,这些书籍都是由他爷爷丁鹏翥编写的。图/潇湘晨报实习记者张迪

潇湘晨报1月20日报道 某个静谧的午后,你在图书馆某个角落里,偶然翻到一本泛黄的老书。书的扉页上粘贴着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由某人捐赠”。闻着古朴的书香味,摸着很有质感的纸张,你是不是很想知道,这本书背后的一些故事?

泛黄的油印页面、完整的棉线装订,9本记载祖先故事的藏书终于出现在面前。1月19日下午,湖南师大图书馆古籍部,头发花白的丁文看到50年前的捐书,兴奋得直说“我可以焚香告祖了”。

丁文今年55岁,是著名羽绒实业家丁鹏翥的孙子。去年11月28日,潇湘晨报报道了民国时期的羽绒服商战,通过大量史料披露了丁鹏翥早年的经历。对于从未谋面的祖父,丁文早有耳闻,这篇报道引起他更大的好奇。

“他从捡鸭毛起家,相当于收废品的,一步一步发展起来。每个人的时代背景不同,我觉得在他那个年代,他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说起祖父当年的事迹,丁文很是佩服。他将祖父的手稿日记复印20份,发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及后辈,希望他们不忘祖辈的那段历史。

前几天,丁文把家里翻了个遍,在一个陈旧的皮包找到一封信——湖南师范学院图书馆1965年给他父亲丁绳孙的回信,称已保存其捐赠的43种341册图书。信件资料显示,1964年,在湖南师范学院任教师的丁绳孙,将父亲丁鹏翥的藏书捐献给图书馆,这些藏书大部分是古典文学类书籍。

“已经过去50年了,那些书还在不在?”父亲在上世纪90年代就去世了,丁文觉得有责任了解这些书籍的现状。1月19日,他来到湖南师大图书馆,想看看这些50年前捐赠的书籍。因为捐赠图书的年代久远,图书馆对外查询系统并未查到相关资料。当天下午,图书馆古典部工作人员经过仔细查找,终于找到其中9本《衡望堂丛书初稿》,封面有丁鹏翥的藏书印章。

“要是当年没捐给图书馆,估计很难在‘文革’中得到保存。”看到50年前捐献的书籍保存完整,丁文一边翻看着一边高兴地说,“这些书还在我就放心了,我可以焚香告祖了。”

至于余下的300多册图书,古典部主任殷榕说,因为捐赠书目里没有详细信息,只能靠工作人员慢慢翻找。“那些书肯定都在馆里保存着,这个可以放心,我们会慢慢找的。”

对于市民捐赠图书的保管,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鄢朝晖介绍,古籍类的会存文库保存,一般的书籍若只有一本,是只保存不外借的,两本以上则会放到借阅室供读者借阅。

[小档案] 祖父是中国羽绒工业创始人

丁文在图书馆见到的9本《衡望堂丛书初稿》,是他祖父丁鹏翥生前编著的,记载了丁家祖先的许多历史资料。他打算将书籍复印出来好好研究,以便对从未谋面的爷爷有更多的了解。

在中国羽绒工业史上,丁鹏翥曾是旗帜性人物。丁鹏翥祖籍衡阳,一岁多时父亲去世,母亲靠刺绣抚养他和姐姐。中学毕业后,丁鹏翥四处找工作试图改变家庭窘境。1918年,27岁的他发明了第一台铁木结构的提绒车以及洗毛、消毒、烘烤等设备,之后获得国民政府农商部授予的发明专利。1920年,他在长沙创建中国第一家羽绒企业——长沙市华新羽绒公司,其生产的“丁制鸭绒被”颇受消费者欢迎。解放后,丁鹏翥放弃股息,配合政府完成对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此后曾任湖南省鸭绒被厂厂长。

1958年11月,在病床上补充修改完《中国羽绒工业》一书后,丁鹏翥告别了他的风云人生。

[他山之石] 高校图书馆接受捐赠的流程

接受市民捐赠的图书,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国内大多高校图书馆都设有图书捐赠条例,对图书捐赠从规章制度上予以规定。

清华大学:捐赠图书登记后,将在图书馆主页的捐赠“特别鸣谢”一栏中予以公布。对于捐赠品,图书馆将秉承“物尽其用”的原则,依据有关标准确定是否收藏。被收藏的捐赠品将归清华大学所有,图书馆根据捐赠品的实际状况决定收藏、保管和加工处理的方式并编入图书馆读者查询目录。

中山大学: 图书馆接受捐赠文献后,将向捐赠者颁发“捐赠感谢状”。捐赠文献凡符合学校图书馆入藏标准而学校图书馆尚未收藏者,将被补充为正式馆藏,永久保存。对于较大批量或特别珍贵的文献捐赠,除按正常管理办法外,学校图书馆将与捐赠者签订捐赠协议,设计专门的藏书印或藏书票,并组织专门的捐赠仪式及宣传活动。

浙江师范大学:本馆接收受赠文献后,将向捐赠者颁发捐赠纪念证书以示感谢和鼓励。所有纳入馆藏之受赠文献将注明捐赠者,并加盖“XXX捐赠”印章以示纪念。诚恳捐赠人能在图书扉页上签名、赠言或铭章。本馆将建立专门的受赠文献查询系统,捐赠者可随时上网查询捐赠书刊的到馆处理情况。

潇湘晨报记者 朱远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