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防治碘缺乏病日 走近古稀碘缺乏病群体
红网
 
05-15 12:28

碘缺乏病导致呆傻症的张登霞与照顾她的哥哥。

(碘缺乏病导致呆傻症的张登霞与因为照顾她61年至今未婚的哥哥张登朝。)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基本消除了碘缺乏病,当地疾控中心保存的资料当中才能翻阅到以前因为环境缺碘造成的碘缺乏病情况。)

红网5月15日报道 碘缺乏病(简称IDD)是一种世界性地方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损害。中国一度是世界上缺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有7亿多人口缺碘,曾占到世界碘缺乏病人群的40%。1960年代前,各国的碘缺乏防治工作基本上是各自分别进行,直到1980下半年,中国的全民食盐加碘开始在各地陆续普及,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基本消除了碘缺乏病。

“你知道5.15是什么节吗?”

“5.15还是个节日?!我怎么不知道。”

“防治碘缺乏病日。”

“碘缺乏病?就是大脖子病吗?”

“不完全是,大脖子病只是碘缺乏病的一种。”

“不过现在还有人缺碘吗?都碘过剩了!”

5月13日,红网记者深入街头实地采访民众对于碘缺乏病的认知时,大多数人对于碘缺乏病不太了解,碘缺乏病成为了书本与网络上才能见到的疾病,生活中已经很难接触到。事实上,2015年5月15日,是我国第2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

走近这个正在消逝的群体

科学研究表明,缺碘母亲生的婴儿可能患侏儒症,即呆小症,其特征是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肿、智力迟钝和生长发育迟缓。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陈培厚介绍,碘缺乏病防治前影响面积覆盖了湖南全省122个县(市、区)。20世纪80年代初,全省有碘缺乏病患者56万人,克汀病患者8832人,发现“傻子村”25个,尤以湘西、怀化为重。为有效遏制碘缺乏病的流行,湖南省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食盐集中加碘,进而于1995年实行全省全民普食碘盐,经过努力于2000年成功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麻纳峪村地处石门西北山区,距离石门市区80多公里。青山绿水的映射下,袅袅升起的炊烟犹如一幅美妙的风景油画,显得格外让人宁静。麻纳峪村属于湖南能够接触到碘缺乏病群体的最后一个村落。

20世纪70年代,麻纳峪村共800多口人,出现了四五十例智力低下、脖子肿大、丧失劳动力的碘缺乏病患者,麻纳峪村当时也被当地人称为“傻子村”。麻纳峪村所接乡卫生院分管公共卫生服务的副院长刘辉介绍,现在,村子里的碘缺乏病人还有10多位,他们大部分都住上了政府建的安居房,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当时,因为缺碘造成的呆傻症状,更多的碘缺乏病人因为生活无法自理而早逝。刘辉记忆中,碘缺乏病造成的呆傻症往往食不知饱,“饭总是埋头就吃,添多少吃多少。也不在乎什么菜,总之不抢走碗和筷子就总停不下来。”刘辉描述到。

“大脖子病是可以治愈的,但因缺碘引起的智力发育迟缓、不能说话等症状如果发现得晚,很难治愈。”刘辉说,“食用加碘盐后,这种病就没再发生。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也没有人患这种病。”

尽管科学的发展,医学的进步提升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科学化水平,也将碘缺乏病基本消除,无奈的是当时因为碘缺乏病造成的呆傻症状是不能够治愈的。

同样属于环境性缺碘的湖南平江县情况就好很多,平江对于碘缺乏病的记忆只能从地方疾控中心九十年代初期前编制的资料中查阅碘缺乏病患者情况。

如今,地方疾控中心工作者与当地盐业工作者每年都会去学校以及山区进行碘盐监测、碘缺乏病监测以及碘缺乏病防治宣传工作。

抹不掉的“回忆”,幸存者多是家人悉心照顾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探访,张登朝的故事始终无法走出大山。父母去世之后,他承担起照料患碘缺乏病姐姐的责任。这位朴实的农民61年来因为照顾碘缺乏导致呆傻的姐姐至今未婚。

一件洗得发白的衣服,张登朝挺直着腰杆闲暇时总会盯着大山。张登朝的收入主要靠干点农活,还有政府每年给的补助,日子虽然过得下去可是终究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又无法舍去得病的姐姐出门打工,他是为数不多的因为自己拿不出小部分钱而无法享受政府补贴建房的村民。现在,姐弟俩还住在光线昏暗、极其简陋的木房子里。

“姐姐从小就得病了,不能说话,出去了就不知道回家,一直都是这样。”张登朝说,姐姐张登霞20多岁时,出现了脖子肿大的症状,即“大脖子病”,后来通过食用加碘盐,脖子慢慢恢复正常了,但智力低、不能说话等症状却一直是老样子。

问及有什么打算时,“照顾好71岁的姐姐,其他没想那么多,想多了脑壳痛!”张登朝依旧望着对面的山林说。

相比张登霞而言,麻纳峪村的另一位碘缺乏病人李林南的境况相对要好一点。“打我记事起,姐姐就反应迟钝、痴呆,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清。”李林南的妹妹李卫玉说,“姐姐今年66岁了,我出嫁,患病的姐姐也成为了我的‘嫁妆’,现在,我的两个孩子都在外面打工,家里盖了新房子,经济条件还不错。但姐姐的病,终究是治不好了。”

麻纳峪村如今的碘缺乏病群体因为家人的悉心照顾而迈入了古稀之年,她们大多数均为女性,在这一群体的背后总有一位对她们不离不弃的亲人,日子长了,张登朝与李卫玉倒很豁达,“后来才知道缺碘造成的嘛,如果晚生几年那就不会得咯,没办法的事情嘛”。李卫玉说。

环境性缺碘造成了麻纳峪村的“伤疤”,食用加碘盐之后则改变了“傻子村”。湖南盐业石门分公司经理郭双秋介绍,1995年到1999年,石门县盐务局一直免费供应加碘盐。现在,都是盐业公司工作人员把食用盐配送到山区,每个乡镇都有配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