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16日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涉及湘鄂赣31市1.21亿人。
潇湘晨报4月17日讯 据新华社电,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并于16日对外发布了这一规划。规划包括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生态文明共建、公共服务共享等多个方面,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联动与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衡阳市、娄底市,江西省南昌市、九江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乡市、上饶市及抚州市、吉安市的部分县(区)。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万亿元,年末总人口1.21亿人。
规划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定位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和“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主要目标。在经济方面,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5000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900亿美元;在资源环境方面,森林覆盖率达到47%,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比例超过85%,水质优良比例超过75%;在社会事业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0元;在城镇化水平方面,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超过99%。
[解读]
“龙腰不活,龙头龙尾联系不上”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副司长于合军表示,长江中游等一些内陆地区城市群,目前还处于培育成长的关键阶段。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来说,文化渊源深厚,交通条件比较优越,经济实力较强,城镇化基础良好,合作交流密切,并且科教人才及劳动力资源十分密集。“这种比较优势,决定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最有希望的一个突破口。”于合军说。
于合军表示,通过前期调研发现,今年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长江中游城市群仍然有望保持9%以上的经济增速,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如果把长江经济带比成一条长龙的话,那么长江中游城市群就是中间这一段龙腰。如果这一段不活,龙头、龙尾必然联系不上。”于合军说,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可以尽快培育形成长江经济带,打造成全国甚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新的支撑带。
沪昆发展轴
加快沪昆高速铁路建设,以长沙、南昌为中心,发展和培育城镇集聚区,推进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株洲创新发展试验区发展,加快沿线上饶、鹰潭、景德镇、新余、宜春、萍乡、株洲、湘潭、娄底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工程机械、航空制造、光伏光电、有色金属、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粉末冶金、钢铁、食品等产业集群和基地建设。
构建贯通城市群东部和西南地区的联动发展轴,成为连接东中西地区的重要通道。
沿江发展轴
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增强武汉的辐射带动功能,提升宜昌、荆州、岳阳、鄂州、黄冈、咸宁、黄石、九江等沿江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优化产业分工协作,引导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商贸物流、纺织服装、汽车、食品等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转型升级。
加强与长三角和成渝等地区的联动发展,共同建设长江经济带。
二广发展轴
以二广高速、焦柳铁路及蒙西至华中煤运铁路为依托,以襄阳、荆门、宜昌、荆州、常德、益阳、娄底等重要城市为节点,以各类高新区、开发区和承接产业转移园区为载体,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深化区域合作,成为沟通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等地区的重要轴线。
京广发展轴
提高京广通道综合运输能力,依托沿线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原材料、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形成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以武汉、长沙为龙头,增强沿线孝感、咸宁、岳阳、株洲、衡阳等重要节点城市的要素集聚能力,带动沿线城镇协同发展,构建沟通南北的经济发展轴,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珠三角、中原经济区等地区的经济联系。
京九发展轴
依托京九通道,加快城市快速通道建设,发挥南昌、九江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昌九一体化发展,提升沿线麻城、蕲春、武穴、黄梅、德安、共青城、永修、丰城、樟树、新干、峡江等中小城镇的综合经济实力,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共同建设赣北、鄂东等地区的资源性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成为联系京津冀、珠三角和海峡两岸等地区的重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