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农村需要"种"文化 湖南农民代表获刘云山点赞
2015-03-10 11:24:28
  
红网

3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与向平华代表亲切握手。 湖南日报记者 张目 摄

精彩发言赢得阵阵掌声。

3月9日,蒙兰凤代表在审议报告时发言。

“现在在农村很多人不学习,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了,但许多人家里却找不到一张纸、一支笔、一本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村愿意当好这个试验田。”

3月9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慈利县象鼻嘴村党支部书记向平华在湖南代表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一席发言,得到了参会审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的点赞:“你可以把观点有理有据地跟媒体说说。”

“这些年,我们抓经济建设这只手又粗又长又大,但对农民教育的这只手却显得又瘦又小又短。”向平华说,2014年,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已经达到31项,从田里补到山坡,从猪圈补到林地,从老人补到学生,从病床补到学校。但许多老百姓并不知道。

向平华在村里做了一个调研。他问一个种田的老乡:粮食补贴领了没?老乡说领了。向平华又问,这个钱是谁给的?老乡答:是银行给的啊。

向平华又去一个职业中学调研。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告诉他,每年可以拿到3900元助学补贴,“是学校老师给的”。孩子不知道这是国家财政补贴的。

“喝水不忘挖井人。国家给了农民很多实惠,但如果没有宣传和教育,农民就不知道,也感觉不到幸福。”向平华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很及时,尤其在农村,很迫切、很有必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根。向平华呼吁,要用“接地气”的方式,在农村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基层,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向平华介绍,象鼻嘴村建了一个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基地,同时在村幼儿园和小学开设了《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课程。“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湖南日报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蒙志军 唐婷)

湖南农民代表凭啥这么“有底气”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村愿意当好这个试验田。” 3月9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慈利县象鼻嘴村党支部书记向平华的一席发言,得到前来参加湖南代表团讨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的点赞。

这个来自湖南湘西农村的基层人大代表凭啥这么“有底气”?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向平华,发现他身处的象鼻嘴村里,处处绽放着精神文明之花。

在象鼻嘴村,每天早上都会响起嘹亮的广播声。广播播送的内容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雷锋精神、弟子规等内容,还有劝诫村民远离陋习、勤劳自立的“正能量”小故事。广播“节目”还常播常新,成为村里1510位村民每天起床以后的“精神早餐”。

每户村民家的大门口,都张贴这一块小红板,“党爱民、民爱党,我们永远紧跟党”的字样镌刻在小红板上,熠熠生辉。向平华介绍,这是为了提醒大家心里始终有本账:国家给了我们多少关怀、各级党委政府给我们送了哪些温暖和福利。

在村民家中,村委会给每一户都发了个“红包”,不过里面可不是钞票,而是一个笔记本、一支笔、还有包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弟子规》、《三字经》等在内的一套学习材料。

和别的村不一样,象鼻嘴村每逢周末或节庆都会有讲座,而且场场爆满,一点不比赶集冷清。搞讲座的主讲人“来头都不小”,有国家开放大学教授吴鸿清、张家界传统文化协会会长昌发军……向平华自己也经常“客串”一把主讲人。讲座的内容挺丰富,有讲乡村传统文化的,有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讲怎么做好家风家教的。总之,主讲人讲得生动平实接地气,村民们都爱听。

象鼻嘴村还有个独特现象,这里的孩子们很多时候都会充当父母的“老师”,爸爸妈妈生活工作中如果有打牌赌博、破坏环境等不良习气,他们都会“义正辞严”地进行批评纠正。原来,这是村里几年前就在青少年儿童中开展的“小老师教大学生”活动的成果。

向平华告诉记者,村里实施各项精神文明建设措施以来,没有一对夫妇离婚、没有一户家庭犯法、没有出现过一起上访。“如今我们象鼻嘴村,风气文明,家家和谐,精神文明的富足让我们更有幸福感。”(湖南日报北京3月9日电 记者 冒蕞)

农村需要“种”文化

一位农民代表的朴实发言,在全国两会上,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的点赞。

这位来自慈利县象鼻嘴村的向平华代表,为什么能得到点赞?因为他的发言切中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亟待加强的现实问题:虽然生活宽裕了,但文化教育还跟不上。

文化是精神的滋养。没有文化,乡风文明就是一句空话。要改变一些农村“三个月作田,月月打牌赌钱”的现象,治本之策就是送文化、“种”文化。

农民需要文化。已经富起来的农民,需要文化满足更高的精神追求;尚未富起来的农民,需要文化开阔视野、掌握致富方法,与贫困宣战。

农村需要文化。城乡差别,不仅在于有多少新村,有多少别墅,有多少公路,更在于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差距。

文化也需要农村。农村有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有广阔的文化市场,文化下乡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向代表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