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就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的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相关政策内容,以及各项措施的进展情况,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海关总署副署长鲁培军回答了记者提问。
据介绍,去年来,我国居民的国内消费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与此同时,我国公民境外消费持续升温,2014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境外消费额首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提振国内消费需求非常必要。
调整消费税、进口关税政策等,主要是为促进国内消费
史耀斌介绍,国务院提出的政策措施涵盖了多个方面,涉及财税内容的主要包括:
一是开展降低部分消费品的进口关税试点。从6月1日起,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14个税目,商品的关税平均降幅超过50%。这14类商品,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是消费者在境外购买比例比较高的商品。
二是考虑到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习惯改变等等因素,调整化妆品消费税征收范围。
三是适度增设口岸的进境免税店,合理扩大免税品种,适度提高免税购物额,方便消费者在口岸进境免税店购买国外产品。目前具体方案正在抓紧研究拟定。
四是推进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具体操作文件目前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正在起草中。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一些税收政策调整,并不是针对某个国家或地区,也并不是想把中国在国外的消费都拉回到国内。中国游客出去以后,都有购买当地产品、特产的习惯,靠政策是拉不回来的。调整消费税、进口关税政策,以及其他的便利化举措,主要是促进国内消费,满足广大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降低一部分消费品的进口关税,会扩大这些消费品的进口,增加国内消费品市场上的品种,这样就便利了国内消费者购物。”史耀斌说。
多种因素影响进口商品价格,中国内地与海外市场的价格差距将逐渐缩小
降税对进口商品降价有一定影响,但进口商品的零售价格,与生产商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化定价策略也有很大关系。如何促进进口商品定价机制更公平?
王受文认为,同样的商品,在中国内地市场和海外市场价格存在一定差距,我认为这个差距将会逐渐缩小,而且现在市场上已经显现出这样的趋势。除了降税的作用,还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第一,国内消费者消费回归理性。以前大家有一些炫耀式消费,要买高档产品。这种炫耀式消费,导致中国市场对这些消费品需求特别大,品牌商就会把价格定得高。现在国内消费者消费趋于理性,他们就得降价。
第二,渠道竞争更激烈了。国外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越来越多,原来我们听到的奥特莱斯只在国外有,现在国内很多地方也有奥特莱斯。竞争多了,也使品牌价格下降。
第三,中国自有品牌的崛起。原来很多消费者就喜欢外国品牌,现在中国品牌在逐渐成长,质量很不错,设计很好,维修、配货都很方便,价格相对有竞争力得多,中国品牌的发展也将促使国外品牌商降低其价格。
第四,我们在上海自贸区施行了一个新政策,允许汽车的平行进口,这样就增加了竞争,削弱了国外的品牌经销商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垄断地位。
“这些措施再加上进口关税的下调,都有助于缩小同一产品在中国内地市场和海外市场的价格差距。”王受文说。
恢复和增加进境口岸免税店,为消费者在境内购买国外产品提供便利
恢复和增加免税店,适度扩大免税品种和提高免税购物额,对百姓购物有哪些影响?
鲁培军介绍,目前我们的免税店大概有6种类型,进出境口岸免税店、供船免税店、运输工具免税店、外交人员免税店、外汇商品免税店,以及主要适用于海南岛的离岛免税店。这6个类型的免税店全国大概有262家,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鲁培军表示,按照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这次主要是恢复和增加进境口岸免税店。进境口岸免税店在国内并不太多,主要设在北京、上海、深圳、珠海等几个进境口岸。下一步,海关总署将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至于到底在哪些口岸设立免税店,还要根据企业的意愿和口岸布局,进行综合评估之后来统筹安排,为国内消费者在境内购买国外产品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