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截至27日,我国已有23个省(区、市)公布了2014年地方生产总值(GDP)数据,尽管除西藏外均未完成年初预设目标,但是有13个省全年GDP同比增速快于前三季度。有专家认为,结合当前部分先行指标观察,在去年下半年稳增长政策加码的大背景下,2015年年初我国经济增长可能不会像此前一些机构预测的那样全面下滑,市场一直期盼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可能因此延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目前多数省份尚未公布地方财政预算报告,但加大财政支出确保稳增长已成基本趋势。
走 势 多省经济年末回暖
尽管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去年四个季度的GDP累计同比增长率为7.4%,三季度、四季度单季增长率甚至只有7.3%。但是从已经公布的地方情况看,却有重庆、贵州、西藏、新疆、陕西、湖北、湖南、安徽、广西、广东、宁夏、浙江、河北共计13个省(区、市)在去年末出现了经济增长回暖,天津、江西、山东、四川、北京、上海6个省(区、市)去年经济增长情况与前三季度持平。
浙江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该省去年一季度经济增长7%,上半年增长7.2%,前三季度增长7.4%,全年增长7.6%,GDP增速明显呈现逐季回升态势,GDP总量更是达到40153万亿元,成为全国第4个过4万亿元大关的省份。浙江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王维安表示,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省委省政府去产能过剩、治理环境等建设让浙江的GDP低于以往,浙江经济先于全国调整,增速自然先下降。所以2014年浙江经济前两个季度的增长水平低于全国,后来慢慢回暖。但是现在及未来不能单纯以GDP来考核浙江的经济发展,也应该看到其内在肌理的变化。接下来,浙江将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
另一个例子是河北。受产能过剩和大气治理拖累,该省2014年一季度GDP增长率仅为4.2%,全国31个省(区、市)排名倒数第二,距离8%的年初预设增长目标还有近一半。但是随着搭上京津冀一体化的快车,经济增长也是逐季加快,上半年达到5.8%,前三季度增长6.2%,全年6.5%。该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开创区域合作新局面作为2014年政府六个方面工作之一予以着重表述。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表示,河北将抢抓机遇、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努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速河北崛起。
对于多省经济去年末出现的回暖,国泰君安证券董事总经理任泽平认为,还可能跟政府托底加码有关。他表示,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基建项目审批和贷款投放明显加快,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
前 景 新增长点正在显现
年初,市场对今年经济增长一度比较悲观,尤其认为一季度的经济数据可能全面下滑。但是从地方发展情况并结合1月的一些先行指数来看,开年的形势似乎好于人们此前的预期。近日公布的1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为49.8,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49.5,也高于去年12月的终值49.6。中金公司点评称,汇丰PMI在2015年开局之月显示出趋稳的迹象。
任泽平介绍说,1月其它高频数据有喜有忧,与汇丰PMI初值走势基本相符。预计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为7.1%,全年经济平着走。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2015年中国经济三驾马车可能“一升一稳一降”。虽然出口略有回升,消费保持平稳,但投资增速回落仍将拉低经济增长,2015年GDP同比增速将略低于2014年,初步预计在7.2%左右。
为何市场此前预期偏于悲观,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苏剑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解释说,现在大家在分析短期宏观经济形势的时候,往往只关注需求不关注供给,这也是宏观经济学分析里面的传统或者说是常用方法。但是,在短期宏观经济分析里面,如果考虑到供给的话,中国2015年的经济形势可能不会像想象的那么悲观。因为2015年虽然需求可能会萎缩,但是供给一边面临两个良性因素: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启了多项改革,改革措施带来的红利会在2015年慢慢地发挥功效;二是2014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这个对中国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据我们的宏观经济研究团队测算,发现油价下跌40%的话,会使总的生产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 ”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对此表示,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深层次调整期。这一调整的关键点就是旧的增长点逐步淡出,而新的增长点正在逐步营造出来。调整期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各种新的增长点正在不断涌现,而这些新增长点并不能像过去那样在统计数字上得到充分反映。比如各种服务业及新的业态是很难纳入统计范畴、进行全口径计算的;新型业态包括电商正在冲击种种传统业务模式。这种新旧交替会产生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观察者往往出现瞎子摸象的困境,传统行业的没落会带来过分悲观的预测。
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的讲话更是给中国经济指明新的增长方向。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表示,总理给出了两条最重要的线索:改造传统引擎,打造创新引擎。改造传统引擎的重点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还有很大空间。至于打造创新引擎,翻看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的演讲,几乎每次必提放松管制。而放松管制就是为创业松绑,激活中小企业和私人部门的增长引擎,以替代房地产和传统制造业留下的空缺。
对 策 加大财政支出确保稳增长
当然,即使部分地区经济形势好于预期,也不能否认2015年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从正在密集召开的省级两会来看,各省(区、市)普遍下调了今年的GDP增长目标。下调原因正如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所言,在今年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压力并不小,要为疏解和调整预留一定空间。“2014年GDP增速创下24年新低,经济下行压力仍不减。综合看,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严峻,结构问题并未实质改善,金融系统风险突出,大力推动改革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之策。”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研究部研究员金爱伟说。
在此背景下,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从中央到地方一开年就紧抓稳增长,各级财政支出普遍扩大。尽管目前多数省份尚未公布地方财政预算报告,但从《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地方加大财政支出确保稳增长已成基本趋势。2015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多省一方面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一方面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2015年,财政赤字有所提高,财政支出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以北京市为例,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4310亿元,同口径增长7%以上。按新口径,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4513.5亿元,增长12.1%。而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31.4亿元,增长14.9%。支出增幅远高于收入增幅。“财政支出受到财力的约束,支出相对缺乏事实上将加大经济下行的压力。”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称,“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作为逆周期的财政政策应该更积极,要加大支出来创造需求以稳定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发力的同时,货币政策也有所动作。在连续十四次“缺席”公开市场操作之后,央行22日进行了5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对于前期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也进行了加量续作。但是开年以来市场一直预期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存贷款利率却迟迟不见动作。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此表示,从“稳增长”的角度看,宏观政策在保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程度与某种形式的宽松手段是可能的,但从本届政府执政以来的思路看,以前那种“大水漫灌”式的手法应该不会用了,而更多会采取定向调控方式,既控制调控的总量,又提高调控的精准性。近日,央行续作约2800亿元到期MLF,主要“一对一”面向中信、浦发等股份制银行。预计央行将延续定向调控的思路,通过运用各种组合工具来拿捏好“合理充裕”的尺度,不断加强流动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