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日,飞虎队纪念馆。该馆坐落于芷江机场东边,现占地总面积51.19亩,主要由抗战时期的中美空军指挥塔旧址、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旧址和飞虎队纪念馆组成,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全面反映陈纳德及所率领的飞虎队援华抗战的专题性纪念馆。(资料照片)张智勇 摄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抗战精神的内涵,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湖南抗战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缅怀湖南在抗战中的重大贡献,探讨湖南如何弘扬抗战精神、担当民族复兴时代责任就成了社科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为此,湖南省湘学研究院约请部分专家学者就此展开了深入探讨。本报今天摘发他们的观点,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助力湖南当代发展。
湖南抗战与抗战精神
□荣维木
湖南抗战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抗战精神。
中国的全面抗日战争不是从湖南开始的,但是,战争爆发后湖南人民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却无比热烈。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消息传到湖南的第二天,长沙各报就用大字标题报道了日军进犯与我军抵抗的情况,惊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号召“国人迅速抵御外侮”。中共中央军委特科长沙工作组,中共长沙文教界党组织,以及后来成立的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率先在工人、学生、店员、妇女、文化团体中宣传抗日主张,组织救亡活动。国民党省党部也一改压制群众救亡运动的政策,出面发起组织了有各界群众参加的长沙市人民抗敌后援会。湖南各界群众争先响应救亡号召。1937年7月至10月,湖南人民为前方将士捐助了大量钱财与物资。期间,湖南的工人、学生、教师、退伍军人以及妇女,自动组织义勇队、汽车队、战地服务团等奔赴淞沪战场直接参加战斗。11月,张治中受命于危难出任湖南省主席,积极与共产党合作,湖南呈现出一派团结抗战的新气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弥漫在三湘大地。
湖南地处中国腹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因此,湖南是八年抗战中敌我反复争夺的主要战场。从1939年日军进攻长沙开始,直至1945年湘西战役,日军在湖南投入的兵力,先后有37个师团、80万人之多,兵种包括陆海空军,并在湖南大面积地实施了化学战和细菌战,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厂窖屠杀惨案。但是,湖南人民没有屈服侵略者的淫威。无论是正面战场的中国军队,还是敌后战场的人民武装,所有抗战官兵无不舍生忘死,奋勇抗敌。在八年抗战中,正面战场的22次重大战役,有6次是发生在湖南,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超出了任何省份。这些战役无一不关乎战争大局,尤其是第三次长沙会战,不仅是中国战场的一次大捷,也如英国《泰晤士报》所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同盟军唯一决定性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也活跃在敌人后方积极作战。战争初期,中共即在湖南积极组织抗日人民武装;抗日相持阶段,中共中央先后派遣新四军、八路军挺进湖南,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共产党军队在湖南的抗日斗争,不仅经常地消耗和歼灭日军,还起到了配合正面战场的战略作用。据统计,湖南战场共消灭日军25万余人,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湖南战场被充分彰显。
湖南不仅是抗战的前线,也是抗战赖以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基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经济实力位居世界第六,远远超出了贫穷落后的中国。并且,在战争开始不到一年,中国现代工业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均为日军占领。在没有外援或外援极不充分的情况下,要想保存自己而消灭敌人,就必须建立起能够在物质上支持长期抗战的战略基地。由于湖南物产丰饶,并且在战前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国防工业,这就使得它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国抗战赖以长期坚持的战略基地之一。在农业方面,湖南盛产稻米和棉花,素有中国“谷仓”之称。在华北、华东、华南农业地区失陷后,湖南成为中国抗战的主要粮糈基地之一。据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1944年在湖南省政府行政会议所说:“湖南为国家贡献居全国之冠,每年除供应军棉70000担、军布300余万匹、军粮1000万担外,尚需接济邻省更大更多之需求。”在工业方面,由于湖南煤、铁和有色金属矿藏丰富,早在抗战之前就被列入国防警备区,兴建了与国防相关的工业设施;1938年之后,沪、宁、汉工业内迁,湖南又成为首选之地,到1940年止,迁至湖南的工厂已达121家,占全部内迁工厂的27%。这些工厂的重建生产,在物质上起到了支援全国抗战的重要作用。而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湖南是敌我争夺的重要战场,战事从未间断,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中能够不间断地在物质上支援全国抗战,更显难能可贵。是什么精神力量发生了作用?这就是湖南人民在战争中始终保持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缅怀历史,为的是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在抗战精神的指引下,湖南人民不仅在过去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而且在今天和未来,将会为民族复兴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湖南人民在抗战中的四大贡献
□萧栋梁
湖南人民在1931年“九一八”以后的抗日救亡运动,特别是“七七”以后的8年艰苦抗战中,始终站在抗日斗争前列,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卓励敢死的献身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归纳起来,有四大贡献:
一是“九一八”后湖南人民开展的抗日救亡运动,对推动南京和省政当局向抗日方面转化发挥了重要的先导和催化作用。“九一八”后仅5天,素具“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精神的湖南人民就组织了200多个学生、教师、工人宣传队,宣传“九一八”事变真相,发表抗日救国宣言。全省成立了300多个抗日救国会,举办了《抗日专刊》等40多种抗日刊物,唤起民众起来抗日,鼓舞了前线将士的杀敌斗争,对促进南京和省政当局向抗日方面转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七七”事变后湖南的抗日救亡运动更是勃兴鼎盛,全省举办各种救亡报刊近百种,抗日书店300余家,出版社125家,抗日剧团70余个,公演《血战卢沟桥》等剧目100多个,还有抗日歌咏队300多个。
二是湖南人民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成为正面战场取胜的重要力量。湖南在8年抗战中承担了3次长沙会战以及常德、长衡、湘西会战共6次正面战场的作战,大都取得了胜利。这些正面作战之所以取得胜利,当时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归结为“将士忠勇用命”和“人民动作协同”两个原因。为协同国民党军队作战,湖南人民先后有100余万人组成侦察队、交通队、救护队、宣传队和慰劳队,他们疏散人口、粮食、牲畜,抢运军用物资,救护伤员,侦察敌情,担任向导,破路设障,对战争取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湖南人民在敌后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拖住和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物力和财力。全省50多个县沦陷后,由中共地下党和国民党、县、乡长组织、国民党军队和在乡军人以及民间组织了三百多个大小抗日游击队和6万人的自卫团,在湘北、湘中、湘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尤其是八路军南下支队和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来湘建立石公华、湘阴、平江等抗日根据地后,促进了湖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这些游击队与日伪军大小战斗数千次,毙伤日伪军1.4万人以上,其中日军1万人以上。三湘大地的抗日军民前赴后继,使日军大部分占领区变成了抗日游击区,使分散于湖南各地的数十万日军受到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两面夹击,处处挨打。以致日军第六方面军参谋长宫崎周一发出了“湖南人自尊心强”“富于尚武精神”的慨叹!
四是湘籍爱国人士的支援。祖籍平江的菲律宾华侨商会会长陈道贞,不仅运用《华侨商报》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在全菲华侨中掀起救国捐献的热潮,而且组织汽车队和军乐队,远渡重洋到皖南新四军军部慰问,还与爱国侨胞庄希泉等一道西渡美洲,放映第十九路军抗战的影片,发动世界各地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支援抗战。1941年,陈道贞还以菲律宾华侨抗日后援会主席的身份汇款40万元慰劳镇守湘北的将士。湖南各界爱国人士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献枪,共赴国难”的口号下,形成了支援抗战的热潮。
湖南人民抗日救国的爱国精神和伟大业绩,不仅在当时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日热情和斗志,而且为中国人民留下了世代受用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论湖南民众作为抗战主体之作用
□王国宇
抗战时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湖南各阶层民众凡有爱国之心者均纷纷投入抗日救亡洪流,成为抗战之主体,为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湖南民众是湖南抗日救亡运动的主体。
湖南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主要表现在:
一是踊跃捐款捐物,支援前线将士抗日。战时湖南民众参加捐献的阶层十分广泛,工人、学生、商人、职员、农民、各种知识分子以及城市贫民、车夫与各种劳动杂工等都投入了这一爱国运动,且持续时间长,从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
二是组织义勇队、敢死队、汽车队和慰劳队奔赴前线支援抗日,许多队员在前线英勇牺牲。
三是抢运军事物资,抢修或破坏铁路、公路,以利前线部队抗日。全面抗战爆发后,粤汉铁路衡阳员工组成7个军运装卸队,长沙、湘阴、益阳等地的码头工人组织运输工作团和接待站,长沙海员工会编成海员运输队,攸县、茶陵、安仁等县船工合组船运队,沿湘江开展支前航运。抗战时期,湖南民众为了抗战的需要,一方面为抢修湘桂铁路、桂穗公路等做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为了阻止敌人的进攻,为破路亦做出了重大贡献。
湖南民众是湖南战时经济的直接生产者与承担者。
湖南在八年抗战时期,除了湘北部分地区以外,主要城市和部分农村沦陷仅仅一年多,广大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者有6年多的时间在不至于被日寇奴役的条件下从事战时生产。抗战初期由于大批工厂迁湘,加上湖南原来的一些企业,使湖南的工厂在大后方中仅次于四川而排名第二。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湖南所产黄金由中央银行统制收购,其余矿产如纯铅、纯锌、烟煤、锰砂,均大量售供中央及各抗战机关应用。此外,湖南工人生产的钨、铅、锌、钼、锡等有色金属,不仅直接为当时中国的军事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是国民政府对外举债抗日的重要担保品。
湖南农民为抗战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自1941年秋田赋改征实物至1943年1月17日,湖南共征稻谷1千万石,居全国第3位。1944年3月,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主席薛岳在省行政会议上说:“湖南对国家贡献居全国之冠。每年除供军棉70000担、军布300余万匹、军粮1000万担外,尚需接济邻省更大更多之需求。”工商业者同农民一样付出了巨大牺牲。广大湖南民众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节衣缩食上交各种税收,为湖南抗战提供了财政基础,为支撑全国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湖南民众或直接上前线,或在战时做各种战勤工作,或在后方发动游击战争抗击敌人。
一是参军参战,奔赴抗日最前线。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各地青年通过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所设机构奔赴延安的就有600多人。参加各抗日军队的人数则更多。据国民党有关机构统计,湖南全省8年抗战中参军人数共达210多万人,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
二是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抗战期间在湖南进行了3次长沙会战以及常德、长衡、湘西会战共6次大规模会战,除长衡会战外,都取得了胜利。这些会战之所以取得胜利,当时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归结为“将士忠勇用命”和“人民动作协同”两个原因。湖南民众协同国民党抗日军队作战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1940年底,长沙、平江、湘乡等21县组织侦探队共9432人,交通队共50620人,救护队共49560人,输送队共78212人,宣传队共6531人,慰劳队共1395人,在历次长沙会战中侦察敌情,破路设障,输送弹药,抢运军粮,救护伤员,修筑工事,均起了重要作用。
三是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消耗、打击日军。当湘北各县陷敌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临湘、岳阳、平江、常德等10余县组织了抗日游击队和自卫队打击日军;至湘中、湘南、湘西沦陷后,长沙、湘乡、浏阳、衡山、祁东、邵阳、溆浦、耒阳等30余县又掀起了广泛的抗日游击战争。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在湘北建立的石公华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南下支队1944年挺进湖南建立的湘阴、平江等抗日根据地,促进了湖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各抗日游击队采取时聚时散、化兵为民、声东击西等灵活多变的方式打击日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敌御侮篇章。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省湘学研究院研究员)
湖湘文化是抗战精神的重要源泉
□刘建武
湖南之于抗战,堪称居功至伟。而湖湘文化,更是抗战精神的重要源泉!
湖湘子弟是中国抗战的主力军之一
抗战爆发后,地处战略要冲的湖湘大地,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国共两党的湖湘子弟也荟萃于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毛泽东运筹帷幄,以持久战反驳“投降论”和“速胜论”,坚定了国人抗战胜利之信心;彭德怀与左权横刀立马,率八路军开辟华北敌后战场;贺龙、罗荣桓、萧克等人在敌后根据地与日寇浴血奋战;刘少奇、粟裕、黄克诚等人则率新四军与日寇在长江中下游展开反复争夺。国民党军中,湖湘子弟同样身先士卒、浴血疆场。宋希濂、廖耀湘、陈明仁等将领在抗战中均有不俗表现,三分之二以上将领为湘籍的远征军则在缅甸战场大放异彩。抗战期间,牺牲的湖南籍将领人数居全国之首。除了国共两党的优秀将领之外,湖湘儿女还是诸多抗战军队的骨干。抗战八年,约210万湖南人应征入伍投身抗战,总数仅次于四川,平均每15个湖南人中就有1人参军,人均参军数居全国之冠。
湖湘文化是抗战精神的重要源泉之一
湖湘文化当中包含着忠诚与担当的优良传统,湘人也有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性格气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已经深深烙进了湘人的灵魂深处。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呐喊:“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梁启超则认为只有湖南人能够担负起实现国家独立与富强的使命:“可以保中国而强天下者,莫湘人若也”。湖湘文化当中强烈的国家民族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从先秦以来绵延赓续,到了抗战期间,湖湘文化的这些优秀品质表现得更加强烈和突出,得到更为充分的证明和诠释。抗战爆发后,从洞庭之滨到永州之野,从幕阜山脚到雪峰之巅,湖南人民坚定支持抗击日寇,他们踊跃捐款捐物、参军参战、坚壁清野,让湖南成为抗日的铜墙铁壁,豫湘桂战役后,湖南沦陷地区就有近10万人参与了抗日游击战。芷江受降日方代表今井武夫谈及对湖南战场的感受时说道:“打湖南比打中国的任何一个省都吃力……湖南人确实与中国其他省的人不一样。”抗战当中,湖南人民提出这样的口号:“不准敌人走湖南的路,不准敌人住湖南的屋,不准敌人食湖南的米”。抗战将士则誓与三湘共存亡:“我们今后的生命,只有放在湖南,湖南存则与之存,湖南亡则与之亡!”他们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责任感和宁死不屈的抵抗意志极大丰富和滋养了抗战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精神支柱。正是湘人百折不挠的抗战,日军始终无法完全突破湖南这一抗战壁垒,更无法击垮中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感叹:“欲灭华夏,先平湖南”。
抗战胜利已经七十年了,在湖南这片日军宣告受降的光荣土地上,我们缅怀湖湘抗战英烈之丰功伟绩,除了宣示对和平生活来之不易的珍惜和对军国主义势力复活的警惕之外,更应当主动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源泉。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省湘学研究院院长)
弘扬抗战精神 力促湖南崛起
□陈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抗日战争中,具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坚韧顽强”湖湘精神的湖南革命志士和人民成为伟大抗战精神的实践者,为全民族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抗战精神,力促湖南崛起?
省委书记徐守盛同志在湖南人民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大会上曾说: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湖南是全国抗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湖南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全省人民要把伟大抗战精神和爱国、强国热情转化为建设更加美丽富饶湖南的实际行动。因此,湖南人民要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伟大抗战精神旗帜的鼓舞下,用抗战精神来深化改革,发展经济社会;用抗战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牢把握“一带一部”战略新定位;用抗战精神加快科学发展步伐,建设全面小康、两型社会;用抗战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就一定能书写好湖南中部崛起梦的宏伟篇章。
伟大的抗战精神,曾激励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力挽狂澜于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伟大的抗战精神,也必将成为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湖南人民建设美丽湖南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系湖南文理学院教授,省湘学研究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