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丰田马自达建立合作看车企抱团取暖
腾讯汽车
 
05-21 09:55

随着汽车产业逐步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汽车企业间的关系除了竞争之外又诞生了一种全新的协作关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汽车产业间的合作联盟越来越多。除了我们所熟知的日产-雷诺联盟之外,丰田也和宝马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日本国内部,汽车企业间的技术合作、代工生产更是不计其数。由此形成的产业互补让日本汽车企业得以抱团取暖,共同进步。

从丰田马自达建立合作看车企抱团取暖

5月13日,马自达和丰田正式发布共同声明称,未来双方将有效利用双方的经验资源,实现双方商品、技术的互补,发挥最大合作效果。双方决定构建持续性合作关系并签署备忘录,将成立专门的委员会以推进就具体合作业务内容达成一致。从备忘录上的内容来看,马自达和丰田的具体合作业务将主要围绕环保技术、先进安全技术等领域展开。

从丰田和马自达的这则共同声明中可以看到,二者的合作是基于技术互补为前提的。众所周知的,丰田无论是利润率还是整体销量在全世界都能够排行第一。除了丰富的产品线之外,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也是丰田征战市场的一张王牌。随着新能源车时代的到来,丰田的燃料电池技术也成为支撑新能源车技术发展的一条重要路线。

与之相反的,马自达倒像是一个执着的生活在自己的理想国度中的理想主义者,虽然一年到头销量平平,但是马自达的车型无一例外的都备受好评。特别是当Skyactiv创驰蓝天技术亮相之后,马自达在内燃机方面的造诣也让业界叹为观止。丰田的高层更是对马自达的Skyactiv系列动力赞不绝口。

那么再来看看反面,也就是二者的短板。丰田在最近几年里虽然全球销量节节攀升,利润率也居高不下。但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于,丰田自从十几年前发布了在汽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VVT-i技术之后,在传统的内燃机动力领域真心是建树不多,大多都是小打小闹。丰田在动力方面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向了新能源车领域。由此带来的结果在最近几年内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大众凭借TSI+DSG动力技术几乎横扫全球。特别是在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的中国,大众的这套黄金组合彻底绝杀了丰田的VVT-i。由于大众在传统内燃机动力方面新技术的运用,大众品牌的品牌价值在中国市场上甚至要高于丰田半个档次。

很显然,在眼下的市场环境中,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传统内燃机动力都还具备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混合动力技术或者说新能源车技术彻底得到市场认可并且全面铺开之前,传动的内燃机技术依旧是制胜市场的关键。传动内燃机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之间存在的技术断差是需要内燃机动力技术的提升来弥补的。所以,丰田要在这个阶段保持不败,必然要加大传统内燃机动力技术的短板

马自达的境况则恰好与丰田相反,执着于传统技术的马自达说好听点叫理想主义者,说不好听点就是偏执狂。在过去的几年里,当几乎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在大力研发新能源动力技术时,马自达竟然反其道而行之开始琢磨起了如何去挖掘传统内燃机动力的潜力。当然,收获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Skyactiv动力的发布的确树立了一个传动动力发展史上的标杆。那么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新能源车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定局,马自达要往前走只有上马新能源车,是重头再来还是谋求合作呢?有点常识都可以知道,当然是选择后者。更何况背靠大树好乘凉,前些年马自达积攒下来的传动动力技术完全可以依靠丰田的影响力推广出去。所以,这一笔买卖对于双方来说怎么看都是双赢的。

故事讲到这里,那么从二者的合作方式选择上我们又能够从中看出什么道理呢?或者说能够给中国的汽车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第一,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应该是处于一个术业有专攻的模式下才能够健康而良性的发展。这个问题抛出的前提是必须要把整个国家的汽车产业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而非几个孤立的汽车企业。咱们不妨就里看看日本的汽车产业,以日本国弹丸之地的领土面积来看,他们的汽车企业可是确实密度够大,能够数出来的上规模的就有丰田、本田、三菱、马自达、日产、铃木、五十铃等等,还有一些被控股的比如斯巴鲁、大发之类。按照国土面积来算真心不比中国密度小,和欧美国家的汽车产业来比就更是遥遥领先。德国汽车工业再发达能够数出来上规模的也就是大众、奔驰、宝马和欧宝四家,美国就只剩下了三大。而构成这种高密度发展模式的前提就是日本汽车产业术业有专攻。

我们不妨从动力的层面来看一下是怎么个术业有专攻的,丰田本田发展以燃料电池技术为新能源技术,三菱和日产以电动车技术示人,马自达则以传动内燃机技术为发展方向。此外,五十铃在柴油发动机方面也是颇有建树。很明显嘛,在整个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是井水不犯河水嘛。

那么,中国的汽车企业是不是也可以尽快的找到那么一条全面开花的道路呢?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看到一个新技术就一窝蜂的上,然后再一窝蜂的散。

第二,汽车企业与其四处树敌,不如广泛交友。在文章一开头笔者就说过,汽车产业已经进入全球化的发展模式。那么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技术合作就成为了主流。比如当我们还执着的把日系车德系车美系车韩系车要分个楚河汉界的时候,英菲尼迪已经用上了奔驰的平台,宝马也用上了丰田的发动机。在本国产业内部,企业间也可以通过产品线的互补实现合作共赢,还是文章一开篇时候说的那样,日本国内很多企业都是在互相代工生产的,就拿我们熟悉的铃木吉姆尼(参配、图片、询价) 来说吧,在日本市场它还有一个换标的表兄叫马自达AZ Off-road。

那么,中国的汽车企业之间是不是也可以不要总是那么针尖对麦芒的互相树敌呢?不妨大胆的猜想,如果长城和比亚迪能够实现合作会是什么样子。以长城的车身工艺技术弥补比亚迪车身工艺方面的短板,同时以比亚迪的新能源动力技术反哺长城的动力技术,那么在这种合作模式下是不是一个合作共赢实现双方快速提升的结果呢?

第三,执着不一定是坏事,就怕不坚持。几年前业界还有对于马自达未上马新能源动力技术方面的担心,在这种大环境下反其道而行之的确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是结果呢,执着的结果就是自身有了强大的技术资本,吸引了丰田的合作。这就应了中国一句老话,要吸引来金凤凰,首先得有梧桐树。

中国汽车企业在对外合资过程中缺少的恰恰就是这棵技术上的梧桐树,一味的以中国市场巨大的市场容量为资本来吸引国外汽车企业进入。这种合作模式可以不是梧桐树和金凤凰的关系,倒很像是肉包子和狗的关系,这种基于纯粹的利益而建立的关系并不稳固,必然是无法长远存在的。所以,中国的汽车企业要实现品牌的全面发展,真正融入到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中,仅仅依靠我们的消费市场是不够的。

林林总总的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回到文章的开头,中国的汽车企业要实现长足发展,抱团取暖,共同进步的这一步是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