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2018永州两会专题报道
14名委员大会发出永州政协“好声音”,有你的心声吗?(二)
红网时刻 字号:
2017-12-28 13:41:21

相关链接14名委员大会发出永州政协“好声音”,有你的心声吗?(一)

打造特色田园综合体 助推永州乡村振兴

——邓世福委员代表农业界的发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从国家层面作出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如何有效推进和实施好乡村振兴,正在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科学命题和伟大实践。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文件中明确表述“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从中可以看出田园综合体具有三大特征:即“以产业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以体验为活力”。这必将成为推进农业改革,实现乡村发展的新模式,成为转换农业发展方式的新动能和助推农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永州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也可以利用生态和绿色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田园综合体,来助推乡村振兴,让我们的农村真正成为“希望的田野”。

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要在永州打造特色田园综合体,首先要解决思路问题,利用现有优势进行一些新探索。一是探索协同发展新模式。一方面,由单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从单一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升级,从传统住宅到田园体验度假、养老养生等为一体的休闲综合开发模式升级。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田园综合体跨空间的资源共享、产业互动、人流互通,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二是探索集体经济新模式。探索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转交村集体持有、管护和作为村集体股权的财政资金使用模式。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进行示范,全民参与,推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引入经营自主化、管理公司化、运营制度化、运作市场化、资本股份制的全新理念,谋求集体经济新一轮大发展。三是探索共享发展新模式。一方面,以农民创收、增收为根本目的,坚持农民合作社的主体地位,使农民能享受稳定持续的土地原始收益、合作社法人股收益、劳动收益、户籍人口收益等多方面收入。另一方面强调城乡互动,秉持开放、共建思维,依托潇湘城市群和周边城镇,放大目标人群,着力解决“原来的人”、“新来的人”、“偶尔会来的人”等几类人群的需求。四是探索农民增收新模式。通过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民由单纯的劳动创收向依靠资产、依靠股本、依靠个人劳动、依靠集体经济发展等多渠道增收转变,通过发展新工作、培育新农民,促进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田园综合体模式,赋予了农民及其从事的产业自主“造血”的功能,必将成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一条新路子。

为此,就永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造好特色田园综合体,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强化产业基础。

农业产业是田园综合体的基础。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一项复杂工程,科学推进其建设,需要全方位打好“组合拳”,而重中之重的一拳就是要在强化农业产业支撑上下工夫。正确处理好农业产业和田园综合体的关系,通过农业生产将产业、生态、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做到产业优势明显,满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护型农业发展要求。强调产业效益突出,辐射能力强,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另外,农业产业有利于田园综合体整合国家涉农财政资金和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二是抓好规划设计。

田园综合体的本质就在于“综合”,建设田园综合体要在“综合”上做足文章,不仅要标新立异,更要坚持和突出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防止千篇一律,实现个性化发展。田园综合体规划不是单一的农业园区规划,而是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要站位高,有前瞻性和可行性,找准发展定位,将当地的人文美与自然美有机统一,将村民生产生活真正融入田园综合体建设中,增强田园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树立示范典型。

田园综合体作为新鲜事物,全国还没有成熟的典型案例,政府重点要抓好典型培育,营造氛围,打造品牌,推动发展,要整合涉农资金导入,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零陵区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大润农牧”千亩花海、千亩果园、千头肉牛、万亩野生茶基地建设,打造全省首个集潇湘文化体验园、蒙古文化产业园、现代农业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田园综合体示范园。

四是加大政策集成。

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保障田园综合体建设与发展所需要的相应的土地规模,并按一定规模或比例解决配套设施用地问题。大力鼓励开垦荒山、荒坡兴建以农业、林业为主导产业的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建设具有投资大、回收期长、收益不确定、社会效益高等特点,其发展离不开财政资金扶持,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当前政府要整合农业、科技、财政、金融相关政策,导入田园综合体建设。

五是搞好宣传推广。

广泛宣传、强势推广,除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外,还要积极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优势,加大对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宣传力度,唱响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扩大影响力。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零陵区农业委主任

界别:农业界

党派:无党派

发挥民营企业优势 合力推进精准扶贫

——吴文旭委员代表市工商联的发言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期,除了政府主导作用之外,更重要是发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中央多次强调,要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倡导民营企业扶贫。非公经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调动民营企业等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对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到贫困地区发展产业,通过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及食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的“造血式”扶贫,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持续性最强的方式,实现了“老板进村、资本进村、产业进村”,使贫困户脱贫走上了致富路。

一、永州市民企参与产业扶贫的现状

为打好市委“脱贫攻坚”战役,市工商联大力推进“百企帮百村” 精准扶贫行动,积极动员永州市民营企业以共建、合作、双赢为基本方略,通过多种形式结对帮扶、精准帮扶,走出了一条民企参与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如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在全市有6个约10万亩基地,按每亩租金年均100元计算,土地流转给当地农民带来收益就是1000万元,基地常年用工1000多人,人均月薪2000元;湖南省季丰农业有限公司利用江永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租用1500多亩荒山,在松柏、上江圩,潇浦三个乡镇的18个村建立柑橘产业基地,依托公司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资源和568户贫困户建立的产业帮扶关系,每年为贫困农户发放劳务费260多万元,支付村民的土地流转资金200多万元,受惠贫困人口达2000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11月底,全市有161家工商联会员企业扶助235个贫困村,投入总金额达5.46亿元,受帮扶贫困人数达6.2万余人次,加快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组织协调、引导不够。政府对产业扶贫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措施,贫困地区产业选择存在盲目发展、产业趋同的问题;永州市民营企业产业扶贫积极性不高,参与率较低,产业扶贫进展比较缓慢;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产业扶贫方面,牵头单位不明确,部门综合协调欠缺,没有形成合力;民企参与产业扶贫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未能很好调动民营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

二是扶贫不够精准。民企选择结对的贫困村大多具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更多的是“扶农”不是“扶贫”;地处边远、冷僻的贫困村环境条件相对较差,生产基础设施薄弱,贫困户大多是老弱病残的地区,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懒惰思想,难以吸引产业扶贫企业。

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扶贫开发的政策资源比较零散,整体效应没有发挥出来。据了解,永州市出台的产业扶持和精准扶贫政策中,对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的使用对象、使用范围、监督管理方面没有统一、详细的规定,很多只是强调“优先”、“倾斜”;部分涉及帮扶企业的生态补偿、税收减免、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涉及企业的相关行政审批手续没有得到简化等影响帮扶企业的积极性。

三、民企参与产业扶贫的建议

一要加强组织引导,统一规划。建议政府出台产业扶贫的相关政策措拖,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部门协调推进,明确民营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牵头单位和配合部门,形成扶贫攻坚合力。一是要将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纳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协调。二是结合永州市特色制定具体规划。选准特色产业项目,引导企业、村从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产业发展项目,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打造一批“农旅结合”、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食品产业等农业项目。

二要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支持。构建激励民企参与扶贫工作的氛围和政策环境,建议从税收、信贷等方面对积极参与产业扶贫的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支持,统筹协调财政、税收、农业、国土、林业等部门,制定出台对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对民企参与产业扶贫工作的贡献大小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协调相关政策性银行为民营企业的扶贫工作提供低息贷款支持,以及推动建立产业扶贫风险保障体系等,完善相应管理办法,建立产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以此带动更多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确保扶贫效果,帮助贫困人群切身受益。

三要拓展产业链条,创建知名品牌。对民企参与产业扶贫的贫困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对贫困户进行思想引导和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健全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和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机制,整合资源,建立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打造包含种植、加工、监测、包装、物流等环节的大产业链,为农业产业化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大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创建农业示范园,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创建知名品牌,支持农产品地理标识的企业发展,以龙头为引领,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产业扶贫。

四要加快土地流转,推动产业发展。鼓励贫困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进一步引导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订单生产、就业务工、合作经营,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实现脱贫增收。创新合作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民营企业采取包括合资、合营、入股、承包、合作社或者公司+集体+基地+合作社+贫困农户等多种形式,使民营企业与乡村集体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提升帮扶效应。

五要加大宣传,营造好氛围。民营企业家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这支队伍投身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回报社会,要大力宣传,多鼓励支持。要把民企参与产业扶贫作为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其中优秀的扶贫案例进行推广,对产业扶贫工作突出的民营企业要进行表彰奖励。在政治安排上,要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参与扶贫民营企业家,作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使其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地位,在事业得到发展,在人格上得到尊重,努力形成一个民企人人愿意参与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激励更多企业家更大范围参与扶贫,为永州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贡献力量。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永州市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

界别:工商联

党派:中 共

关于在永州打造中国首条女性文化旅游线的建议

——左秋玲委员代表妇联界的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永州女性文化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深度挖掘永州女性文化,打造一条以女性文化为主脉络的文化旅游线路,能够填补当前国内女性文化旅游市场的空白点,有效提升永州市旅游业整体档次,为助推永州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在永州打造中国首条女性文化旅游线的积极作用

一是旅游业正朝着全民化、个性化、特色化的趋势发展。二是各类特色文化在助推旅游业向纵深发展上作用日益凸显。三是发展女性文化旅游能有效填补当前文化旅游市场的空白。在永州推出国内首条女性文化旅游线路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又契合时代特色,也符合消费潮流。因此,在当前永州旅游发展基础上找准切入点,深挖女性文化内涵特色,打造符合女性文化特点的个性化旅游线路,对于推动永州市全域旅游深度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在永州打造国内首条女性文化旅游线的思考与建议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布局。一是规划保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女性文化旅游线路的开发推广及招商引资等工作。在整体规划上,将现有的文化旅游景点进行深挖细凿、优化组合,着力打造“一园、一寨、一山、一人、一景区”的“五个一”工程,形成一条女性文化特色鲜明的精品线路。一园,就是享有“世界文化瑰宝”美誉的江永女书园、女书生态博物馆;一寨,就是富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勾蓝瑶寨;一山,就是记载了舜帝与娥皇女英二妃爱情故事的九嶷山和舜皇山;一人,就是刘少奇前夫人,湘南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组织者、革命烈士何宝珍;一景区,就是以在永州何仙观隐居修炼得道成仙,留下济世美名的何仙姑传说为主线,建好“仙姑故里——周家大院”景区。二是财政保障。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高标准建设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洗手间、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促进景区提档升级。三是人才保障。对导游、讲解员、景区服务人员、饭店服务人员、旅游汽车驾乘人员、农家乐从业人员等实行分类培训,同时积极引进优秀旅游人才,重点造就一批高层次的旅游企业领军人物,全面提升旅游软实力。

2、深挖内涵,彰显女性特色。在品牌升级上,将江永女书园、女书博物馆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升级扩建,与周边的世界瑶族发祥地和祖居故地千家峒景区,以及永明古城、潇贺古道古村群(上甘棠、勾蓝瑶寨)、源口燕子山生态休闲度假区形成大型旅游综合体;对何宝珍故居建筑主体实行重点维护修缮,对室内设施采取科学措施及时保护,规划建好故居的周边景观、道路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同时,广泛收集与革命烈士何宝珍在永州生活时的史料和事迹,开展向何宝珍精神学习的各项活动,进一步充实升华何宝珍革命精神,将其与道县的濂溪故里、廉政文化馆联成一线,将之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重点红色教育基地。在保护原貌上,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加大对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生态景区、名贵珍稀动植物、岩洞奇石、奇花异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做到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者协调统一。借鉴广西岔山村的经验,花大力气保护好勾蓝瑶寨的古村古貌,留住原汁原味,沿袭其悠久的民风民俗,鼓励当地原住民每年举办传统节庆活动,对地道传统美食进行研究、记录和拍摄,全面展示古老瑶寨神奇、古朴、自然的原生态魅力,吸引更多文化层次较高的游客。在提升内涵上,注重充实丰富文化类、情感类元素。如娥皇女英二妃千里寻夫的爱情佳话,是中国由古至今首篇爱情小说,可以此为切入点,着力丰富其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提炼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化内核,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在进一步完善九嶷山、舜皇山的相关景点上作文章,赋予这些景点更多文化、情韵和意境,并配套开发系列以爱情为主题,以当地斑竹等特产为原材料的系列产品,提升九嶷山、舜皇山的文化吸引力。加强零陵区富家镇镇何仙观的旅游观光设施建设,尽快建好何仙姑道观、雕像和文化广场,美化亮化周边环境,使其与附近的周家大院古建筑群相互呼应,形成整体。在突出创意上,把女性文化作为一个特色元素融入到现代产业发展中,在服饰、餐饮、娱乐、美容等产业中培育一批“女字号”品牌,开发建设出具有女性文化特色的多类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产品;创意女性主题节庆及女性文化活动,如举行彰显女性传统之美的大型旗袍秀,展示永州女性的优秀品质与才艺;高规格、高标准策划举办好“湘女秀”、“女书节”,全方位多视角宣传推介永州女性文化旅游,等等。

3、加大宣传,促进品牌升级。专业设计、精心打造,着力加大女性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中所占比重,以多种深入人心的宣传形式和手段,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充分感染女性独有的坚韧、善良、奉献的人格魅力,以吸引更多的关注,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立永州女性文化旅游网站、APP,为旅游消费者介绍景区概况、风土人情,提供相关综合配套服务,满足旅游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开展微博营销,利用微博分享、反馈、互动等功能,快速实现市场调研、产品推介、消费认知;加强与央视等大型权威新闻媒体的合作,制作永州女性文化宣传片,将永州女性文化做成品牌,打造出中国首条女性文化旅游线。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永州市政协副秘书长

界别:妇联界

党派:中 共

加大中心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谭能为委员代表民革永州市委的发言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下,永州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意识不强;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落后;三是公共文化品牌活动打造不够;四是文化、体育、文创人才奇缺;五是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低。

为解决中心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中心城区居民真正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幸福、品质生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文化自信,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摆在首要位置。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政府和文化工作者应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强化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着力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

2、加强高层设计,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驾护航。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议由政府或文体广新局牵头,组织专家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研究,并对中心城区文体设施布局进行优化,解决设施建设消灭空白、完善功能以及合理布局三大问题,真正实现城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同时建议将文体广新局纳入大规委会成员单位,在公共文化设施项目规划配套时就给予考虑。二是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在抓好中央、省、市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实工作的基础上,建议出台一系列具体、管用的配套措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三是进一步加大管理和考核力度。建议对县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县区绩效考核范畴。

3、以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总抓手,突出抓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以永州市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契机,让资源向中心城区设施建设聚焦,让力量向中心城区设施建设聚合,在新建、改扩建文化艺术中心、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非遗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设备齐全、功能完善、服务能力、运营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赶超,打造永州中心城区的新地标和新名片。

4、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方面,研究制定高效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探索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采取兼职、聘用、合作等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人才的量身定制,让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另一方面,依托本地高校力量以及聘请专家的方式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人员、专业人员、业余文艺团队、文化志愿者、文化产业管理人员的培育,尤其是公共文化的领军人才必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才能上岗,确保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专业化。

5、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

进一步提高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事业,打造文化品牌活动,提高服务效能,推动永州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大的进展、大的改观。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市商务和粮食局异地商会联络服务科科长

界别:民革

党派:民革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夏炜委员代表农业界的发言

近年来,永州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品牌,农业品牌化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全市已初步建立了粮油、畜禽、果蔬、竹木、烤烟、茶叶、中药材等七大主导产业,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82家。二是认证注册了一批产品和商标。全市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有效总数达310个,涉农商标注册1580个,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个。三是培育了一批品牌。全市培育区域公用品牌12个,培育省以上的企业品牌80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湖南省著名商标49个、湖南名牌产品企业15个。果秀公司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2016年销售收入达8.3亿元。

永州农业品牌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品牌创建意识不强。二是农业品牌不响。三是品牌建设投入不足。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围绕推进新时代永州农业品牌建设,提出以下工作对策和建议:

一、打造“一个品牌”。

举全市之力打造一个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市级区域公用品牌,譬如名称可定为“潇湘八品”,或“永州之野”等,利用政府公信力为永州农产品品牌背书,与永州已有的农产品龙头企业进行品牌共建,让接入的产品和企业多快好省地扩大销量,形成品牌效应。

二、建立“两个体系”。

一是建立农业产业体系。根据全市的资源优势和布局,建立“粮食、生猪2个基础产业+柑桔、油茶、茶叶3个主导产业+县区多个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二是建立农业品牌体系。通过打造全品类市级农业公用品牌和多个单品类县区农业公用品牌,对符合要求和标准的龙头企业进行授权,实行抱团对外,形成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或县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永州农业品牌体系。

三、实施“三大计划”。

一是实施基地提升计划。具体实行“四化”:区域化布局,对粮食、生猪、柑桔、油茶、茶叶等主导产业,采取提质、扩面、置换、兼并、退出等措施对基地进行连片开发。园区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特色产业园和示范园,推进高效设施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经营主体向园区集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业标准、质量监管、质量追溯“三大体系”建设,制订修订一批技术规程和标准,认证一批“三品一标”农产品,创建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融合化发展。坚持走融合发展的路子,建设农业特色小镇,如永州异蛇特色小镇、柑橘特色小镇等,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全链条增值。二是实施产品创新计划。着力搞好“内联、外引、上市”,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农科院、湖南农科院合作,推动永州农科所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永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研究院,提高永州市农产品研发能力。三是实施品牌营销计划。通过举办农业展会、营销推介等活动,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手段,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建立全市名优农产品展销中心,推动传统营销方式和现代营销方式的融合,提升农业品牌竞争力。

四、强化“四大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议成立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农业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等工作,将农业品牌建设工作纳入对县区政府绩效考核。二是规范品牌管理。建立“农产品品牌建设办公室+行业协会”的运营管理模式,规范品牌管理机制,认定推介一批永州名优特产品。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建议市、县财政设立农产品品牌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主要用于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品牌产品宣传推介展示展销等方面。各县区可参照市财政做法,建立2000万元以上品牌发展引导资金。四是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农业品牌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扶持政策,推广普及农产品商标注册、“三品一标”、区域公用品牌等相关知识,提高全社会品牌意识。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永州市农委副主任

界别:农业界

党派:无党派

打造优质安全信得过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秦琦委员代表民盟永州市委发言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优质安全信得过的农副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宠儿,为了购买放心的农副产品,人们甚至不惜花费重金寻求海外市场。永州,被认定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目前永州市生态资源优势没有充分体现,没有得到市场广泛认可,还称不上名副其实的优质安全信得过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此,民盟永州市委组织调研组展开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将永州建设为优质安全信得过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存在的困难

1、土地流转困难,成本高利润薄。田地出租收入低,流转后权益无法保障,很多农户不愿意流转土地。农业经营户流转到手的土地面积也很不稳定,承包年限短,不能成片,费用偏高。我们走访了本市范围内的36家农业经营主体,有35家声称土地承包难。土地成本以种粮为例:农业经营户每年每亩基本农田要缴纳800元左右的租金,年成好的时候年亩产值2000余元,除去农资人工等,能够不亏就不错了。尤其近几年,雇工工资越来越高,农业经营户利润越来越少。

2、农药化肥除草剂时有使用,农业污染现象存在。永州虽号称山清水秀、生态天堂,也存在农业污染现象。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农民为了省事,使用农药、除草剂,造成农产品产量逐渐下降,品质变劣。

3、农民增收动力减弱,经营者资金匮乏。农业效益低,人们不愿意务农,或者仅仅满足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前期投资大,收益周期长,风险高,许多从业者存在资金困难,经营难以为继。

4、农业人才断层,科技支撑乏力。永州市一线农技人员年龄都在40以上,就连各县区农业委专业人才也是凤毛麟角,企业很难招到科技人员。永州职院农学系的农作物种植、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因招生困难已经停办。

5、农副产品品牌保护不够,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永州市已取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有290多个,但缺乏保护优化意识,许多优势产品已经退化。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优质产品往往没有经过权威机构的检验检测,没有信用支撑。另外,永州市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够健全,对优质农副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不大,市场认可度不够。

二、建议

为打造优质安全信得过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实现从农业大市到农业强市的转变,我们建议:

1、整合资源,创建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全面梳理并保护好永州市各县区的特色农副产品。抓住永州市被列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的契机,举全市之力打造如“永州农品”之类名称的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在公共品牌之下推出如永州柑橘、永州茶油、永州麻鸭等特色品类体系,制定公共品牌的产品质量标准,政府出资统一对外宣传推介,形成永州农业的靓丽名片。

2、建设方便高效的农地流转交易平台。永州市土地确权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前列,在此基础上应当建立农地产权交易中心以及相关网络平台,出台农地交易管理办法,保障交易双方信息对称,盘活农地资源。

3、打造为农业生产经营户服务的投融资和保险平台。建议市、县两级分别成立由财政资金控股、民间投资参与的农业产业发展投资股份公司,为优质农副产品生产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相关部门跟商业保险公司衔接,开发农业生产保险险种,为农业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4、建设便捷低成本的农产品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和流通平台。整合农业、食药监部门的检测资源,建立市级中心检验检测站,为区域公共品牌的农副产品和农业企业以及个人提供收费低廉的检验检测服务。积极主动引进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机构,由他们建立覆盖全市区域的检验检测质量认证机构,降低永州市农产品的检验检测认证成本。制定发展规划,整合市、区有资质、有实力、信誉好的物流公司组建农产品物流中心园,重点建设好冷链物流园,鼓励各类网络微信平台的农产品销售公司发展,为农产品快捷流通提供保障

5、打造农业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开展科技攻坚。建议跟省农科院、湖南农大、永州职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建设涵盖高校、农业科研院所和本地农技人才的技术服务信息平台,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为企业和经营户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依托平台针对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如土壤修复、柑橘黄龙病防治等开展科技攻坚工程。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民盟永州市委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界别:民盟

党派:民盟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陈小婷

编辑:陈小婷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