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2月30日讯(通讯员 黄钰珍)12月30日,笔者从资兴市检察院获悉,今年来,资兴市检察院紧紧围绕东江湖生态司法保护,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践行和完善“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生态检察模式,着力构建打击、修复、源头治理并重的新格局,深入探索东江湖生态保护检察工作,为建设生态郴州、生态资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受到了上级检察机关和当地党委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先后被法制日报、检察日报、郴州日报、红网、青年网等多家媒体重点推介报道。
湖南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清生(右二),郴州市政府副市长贺遵庆(左二),郴州市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江涛(右一),资兴市委书记黄峥嵘(左一)为东江湖生态保护检察局揭牌。
坚持保护生态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实现专业化法律监督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东江湖生态保护检察局、生态环境资源检察局,建立生态检察团队,推行“三检合一”“五位一体”的办案机制,聚集职能优势,推动生态资源类案件办理一体化,依法履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行政履职监督,公益诉讼,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等职能职责,切实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司法保护。
今年来,共办理破坏生态资源刑事案件26件51人,立案监督污染环境刑事案件1件4人,督促行政机关依法移送涉嫌犯罪案件2件12人,督促行政履职12件,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件,有效地打击和遏制了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违法犯罪。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制定实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落实“除虫护花”机制,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驾护航。
资兴市人民检察院巡回办案现场。
坚持转变办案理念与创新工作机制相结合,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
积极转变办案理念,把恢复性司法理念引入生态环境检察工作,联合法院、公安出台了《生态修复·司法联动实施意见》,采取“巡回办案+以案释法”普及补植复绿工作。在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设立林生态修复基地,在东江湖设立水生态修复基地。近年来,已办理补植复绿刑事案件35件,巡回办案5件,实现原址补植复绿1000余亩、修复受重金属污染水体10余万立方米,将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对无法原地修复的,通过当事人自愿交纳生态修复资金的方式进行异地修复,实现异地补植复绿1219亩,补种珍稀植物1200株,放流鱼苗200余万尾。
推行“三检合一”与“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对涉及东江湖生态环境类案件实现“三个集中”——线索集中、信息集中、案件办理集中,坚持污染到哪里,环保工作开展到哪里,检察监督就到哪里。
完善两法衔接机制,突破生态环境领域法律监督瓶颈。有效解决了环保领域有案不移、有案移不动、有案不立、以罚代刑等问题,逐渐形成打击东江湖流域环境犯罪的强劲合力。
资兴市人民检察院驻资兴市环保局检察室揭牌。
坚持修炼内功与巧借外力相结合,推进社会化综合治理
抓好队伍建设和装备建设。积极参与郴州市院举办的民行业务培训,学习行政执法监督、公益诉讼等方面的知识,增强生态检察团队的职业素养。同时采购和配发执法记录仪、精密测量工具仪器、专业登山涉水设备等办案装备,提高生态检察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和办案效率,确保各类破坏东江湖生态环境资源刑事案件有序、有力的办理。
巧借外力,共同打好绿色保卫战。在东江湖水上农家乐及非法网箱专项整治活动中,积极履职,安排专门力量介入,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压实责任,将整治工作落到实处。目前,资兴市共清退上岸非法网箱113345.75㎡,拆除水上农家乐2506.17㎡,东江湖水质与前几年相比得到明显改善,2017年长年保持在一类,为东江湖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检察机关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