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科技湘军勇向前|贺耀北:用桥的哲学造桥,科技就是通达创新的桥梁

2023-12-13 11:01:32 红网时刻

编者按:科学家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精神财富,也要在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践行中实现传承。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进一步激励引领广大人才开拓创新,红网、时刻新闻在湖南省科协的指导下,遴选了一批有担当、有作为、在科技攻关中勇向前的科技工作者,讲述他们的创新故事,展示科技湘军的精气神。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帅 陈杰 长沙报道

1AA7D378-14D4-4DEE-AA94-CA7C5DCB867F.jpeg

贺耀北。

桥,是诗意的。古今中外太多文人墨客描摹过桥的样貌,喟叹着桥的意境。世人眼中“浪漫”的桥,在造桥人眼中又是如何审度?贺耀北从事桥梁工程的创新与研究工作十余年,主持或主创参与10 余座特大型桥梁工程的设计与科研工作。在他眼中,桥有桥的哲学。

学以致用方能使命必达

光看贺耀北的履历,大约会觉得他很“幸运”。2010年自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系毕业后,贺耀北便入职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一开始着手的项目就很有来头:杭瑞高速洞庭大桥。

这座位于岳阳市境内连接君山区和岳阳楼区的过江通道,是国家G56杭州-瑞丽高速的咽喉工程,全长23.118千米,主桥主跨1.48千米,在建时是世界第二、国内第一大跨径的“钢桁梁悬索桥”。大桥跨越洞庭湖入长江口,其规模之大、工艺之难、标准之高,堪称“超级工程”。

094E42A6-C919-49A2-9F3A-E1A561D3A7F6.jpeg

杭瑞高速洞庭大桥。

是“何其有幸”,方才得此机遇吗?运气并非唯一答案。贺耀北自豪地告诉记者,同济大学是我国桥梁工程科学家、工程师的“黄埔军校”,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同济大学老校长李国豪主持的上海南浦大桥,首次实现了我国大跨度桥梁的自主设计建造,现如今中国桥梁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正因如此,考上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是贺耀北少年时代便锚定的目标。而就读桥梁专业后,贺耀北更是在导师带领下积累了数座大桥的设计建设经验。毕业时,已被上海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平台上海城投录用的贺耀北,心怀技术报国的梦想回到湖南,入职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加入到以国家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胡建华为带头人的桥梁团队。

看似幸运平顺的职业道路,离不开贺耀北在学术上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设计图纸是设计单位研究成果最重要的载体形式,也是大桥建设最宝贵的技术资料。刚到设计院的他,敏锐发现设计图纸的最后一道加工程序——出版却有难处:“当时大家都需要一张张手动操作,质量无法标准化,后期要多次清点整理,机械重复,费时费力。”

为此,贺耀北从零开始学习研究基于AI的图纸识别与输出算法,成功地解决高质量、批量设计图纸梳理与输出的软件“易图”,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 2014 1 0059372.X)与软件著作权。经过十余年持续不断地更新改进,易图智绘软件还结合桥梁设计所需扩展到悬索桥主缆线型计算、拱桥拱轴线优化、斜拉桥索力优化、智能生成预应力钢束图等 160 个功能。“设计,说到底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桥梁一样,桥的目标是要抵达对岸,设计的目的便是要化为现实,学以致用方能使命必达。”

如今易图智绘软件已在设计院广泛应用,成为桥梁工程师的必备工具,累计被调用超过100万次,输出工程图纸超过200万张;该软件的核心算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5 项,软件著作权多项、省优秀勘察设计奖、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职工科技创新奖等多个荣誉。

沟通是桥梁,建桥同样需要沟通

作为桥梁工程师,贺耀北参与和经历了杭瑞高速洞庭大桥从设计到建设的全过程。“一呆就是6年多时间。”贺耀北回忆,正是在这一超级工程从蓝图到建设的过程中,他认知到,还有一项和桥梁本质属性一样重要的特质,那就是沟通。

贺耀北介绍,悬索桥具有跨度大、自重轻、承载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在跨越深谷、大江大河等场景下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同时其施工难度较大,需要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所以沟通能力十分关键:在设计之初,我们有较长的论证过程来确定设计方案;在建设施工中,我们更需要通过沟通确保工程的精准施工,这是坐在办公室解决不了的。”

FE72CAD9-D2F5-4AC1-891B-EE76726EAA76.jpeg

贺耀北在建设中的杭瑞洞庭大桥上。

在建设施工现场,贺耀北多次因其沟通能力和技术水平,成功解决了突发情况。比如位于湖区的大桥锚碇,基坑深40m,淤泥质覆盖层厚达30m,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风险大,过程中突发基坑大量涌水,情况危急。当时正值严冬,收到消息的贺耀北立即连夜从长沙奔赴岳阳工地参与紧急处置。他与建设团队一起提出墙内筑岛堆沙墙外压浆的处理方案,成功止水,化解了险情,确保了施工安全。

此外,施工中大桥地连墙内衬钢筋应力还曾出现一度达到监控允许值的3倍以上的情况,建设各方一度陷入保进度还是停工保安全的双重困境,在潜在的风险面前,安全成了更加主要的问题。地连墙结构的安全一直是贺耀北关注的重点,险情之前他针对各种突发情况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在险情出现后,他详细分析了钢筋应力监测值超标的原因和对结构的影响,指明基坑结构状态安全,打消了参建各方的疑虑,并督促加快施工速度赶在雨天前完成基坑封底。最终,大桥锚碇的基础施工得以顺利、及时完成。“我们常说,人与人交往,沟通是桥梁。在应对突发情况,尤其感到沟通的重要,准确有效的沟通尤其对我们设计人员来说也是一项技能。”贺耀北感慨道。

桥的变化正是科技创新的展现

回顾贺耀北主创参与的10 余座特大型桥梁工程的设计与科研工作,背后都积淀着科技的创新和进步。杭瑞高速洞庭大桥是我国第一座采用板桁+UHPC 组合桥面的超大跨径悬索桥,实现了超过 6 万平方的 UHPC 应用;株洲枫溪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大规模采用钢箱梁上铺 UHPC 薄层解决钢箱梁开裂和铺装难题的大跨径桥梁;益阳青龙洲大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钢+UHPC 组合梁的大跨径自锚式悬索桥;呼北高速G59 马路口资水大桥首次对双边工字钢+UPHC 桥面组合梁大跨径斜拉桥进行了理论试验研究;长益扩容高速钢板组合梁则首次研究采用钢+NC+UHPC 组合体系,解决组合梁负弯矩区开裂难题……

每一份成绩都离不开贺耀北在内的主创团队无数个日与夜的钻研和奋斗。如今的桥梁,早已不仅限于架设在江河湖海,更是城市内部、城市群沟通联系的主要通道,甚至成为城市的地标。

77012CCD-1D1F-494A-AAD8-CDD68D6815E2.jpeg

贺耀北和同事在一起。

“如今我们还有一个研究方向,就是将桥梁构件的产品化。”贺耀北介绍,常规跨径桥梁就尤其适合这一“产品化”趋势。利用型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等先进材料,研发轻量高性能的桥梁构件,通过在工厂里将高架桥的墩柱、盖梁、梁部生产出来,再运到工地现场“拼搭”。“这个过程就像拼积木一样。”相比传统在工地附近现场浇筑生产这些部件,装配式建筑方案让桥梁建设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占用土地更少,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从以前的梁桥、拱桥,到现在的悬索桥、斜拉桥,再到如今对桥梁产品化的探索和研究,桥梁工程的每一点发展变化,都是新技术的展现和新材料的应用。科技就是通达创新、不断发展的桥梁。”

来源:红网 作者:肖帅 陈杰 编辑:高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