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时刻APP
分享到

2020年国际森林日

2020-03-25 10:22:26 红网时刻

湖北多地抢抓时节播绿造林

近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湖北咸宁、十堰、荆州、宜昌、黄石等地林业生态建设有序开展。目前,全省新造林42万余亩、完成年度计划近四成,松材线虫病清理除治任务完成近六成。

2020年是精准灭荒、长江两岸造林等重大生态工程的收官之年。受疫情影响,今春湖北植树造林和疫木清理的有效时间大大压缩。各地分区施策,疫情低风险地区,抢抓季节加快推进;中风险地区,部分开工,错时作业;高风险地区优先疫情防控,做好前期谋划和准备。

各地积极与交通运输部门沟通协调,在严格监测、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切实保障苗木、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运输畅通。积极组织尚未外出的农民参与造林绿化,就地就近解决用工短缺难题,同时也为暂时难以返城的农村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省林业局联合武汉园林与林业局采取网络义务植树形式,推进全社会关注、参与造林绿化,共建美丽家园。

同时,积极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加快疫木清理,加强疫区检疫封锁,防止疫木流失。疫木除治截止时间由3月底调整为4月15日,对确实无法在媒介昆虫羽化前完成疫木除治任务的,将分区调整方案,采取补救措施。(中国绿色时报)

2020年北京市将绿化造林20万亩

随着气温逐渐走高,北京即将进入植树造林的黄金时节。记者了解到,位于大兴、顺义等地的13项绿化造林续建工程已复工,全市将在3月下旬拉开春季大造林帷幕。

今年全市将新增绿化造林20万亩、城市绿地700公顷,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到44.4%,城市绿化率达到48.5%。

在核心区、中心城和城镇地区,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全市拟新建41处城市休闲公园、13处城市森林,以及50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使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到85%,不断改善市民身边的绿化环境。

平原地区围绕新机场、冬奥场馆、温榆河、南中轴等重点区域,建设大尺度城市森林,新增绿化面积9.23万亩、改造和提升0.41万亩,新建和恢复湿地2200公顷。将重点对市郊铁路怀密线、京张高铁、雁栖河、新机场周边等重点生态廊道进行加宽加厚,填平补齐,增强生态功能,营造优美景观。

全市各区目前正在抓紧办理造林工程前期手续,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和拆迁腾退工作。目前大兴、顺义等区13个续建项目已顺利实现复工复产,2020年新建项目也正在抢抓前期手续办理,将于3月下旬陆续进场施工。

截至目前,今年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全部127个项目已有90个项目完成立项,超过七成。全市已完成流转土地7.03万亩,拆迁腾退5.63万亩。(北京日报)

安徽省春季植树造林任务完成超八成

春风绿江淮,植树正当时。入春以来,安徽省各地坚持打好防疫与生产“两场硬仗”,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力有序推进植树造林工作。记者从省林业局获悉,目前,全省已完成人工造林49.43万亩,占今年计划任务的82.38%,其中池州、六安市已提前完成造林任务,黄山、宣城、滁州、亳州、蚌埠、阜阳、淮南市完成任务均达85%以上。

为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2月下旬,省林业局印发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造林绿化通知和加快林业复工复产意见,强化统筹协调,及时调度安排。各地围绕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建设,进一步落实各级林长责任,在确保疫情防控和满足复工复产前提下,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统筹,强化服务,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帮助林业企业就近组织劳动力,就地调剂当地苗木,以多点、分段、错峰等不聚集的方式开展植树造林。滁州、安庆、宣城等市依托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采取“点餐式”服务,帮扶林业经营主体解决难题。阜阳、宿州市通过印发公开信、告知书以及电话、微信等线上平台组织协调造林用工和物资保障,组织扶贫户参加造林增加劳务收入。蚌埠、淮北、六安等市利用行业微信、行业组织、专业供销三个信息平台为造林工作提供服务,全市90%以上的苗木企业实现了生产与销售同步。

突出重点工程。全省主抓国家长江防护林工程和中央财政补贴项目造林重点,巩固提升林业血防、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工程,切实抓好木本油料林和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引导林业企业、造林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集约化、标准化经营。各地持续优化造林结构,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加大高效经济树种造林比重。今年安徽省新发展木本油料17万亩,现已完成造林11.56万亩。安庆市把油茶作为主打树种,今年发展油茶5万亩,占全市造林计划一半以上。

各地利用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家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农户庭院绿化、农村“四旁”绿化和城乡“四边”绿化,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交通、水利等工程,拓展城乡绿化空间。(安徽日报)

山西吹响春季造林的号角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刻,全省林草系统坚持“特殊时期、特殊办法”的原则,量化细化造林任务,从南到北已陆续吹响春季造林的号角,为三晋大地增绿色,为脱贫攻坚助力。

近年来,山西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实现绿化彩化财化“三化同步”为目标,以保持植绿增绿耐力、提升造林护林能力、激发国土绿化活力、挖掘林草富民潜力“四力齐发”为动力,实施太行山、吕梁山“两山”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创新机制,全流域布局,按山系治理,整区域推进国土绿化,统筹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让绿色成为美丽山西底色。

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2019年,山西省坚持以实施“两山”工程为引领,聚焦“四大重点区域”,完成营造林520万亩。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山西省累计营造林1898万余亩,累计投入营造林资金达111.32亿元,到2018年森林覆盖率达22.79%。

生态与脱贫互促共赢。2019年,山西省林草系统大力推行“党支部+生态扶贫”模式,全面启动实行PPP项目,联动实施“造林绿化务工、退耕还林奖补、生态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林业产业综合富民”五大项目,带动53.1万贫困人口增收10.3亿元。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山西省将以建立健全“林长制”体系为抓手,以推进实施“两山”工程为载体,以全面加强黄河防护林和环京冀绿色屏障为重点,确保到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23.5%以上;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林草专项规划,将造林向黄河流域倾斜,力争黄河流域86县9个林局2020年完成320万亩。同时,着力抓好黄土高原百万亩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基地建设项目、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建设项目、黄河中游残垣沟壑区防护林营造综合配套技术示范项目。(山西日报)

四川:早春时节增绿忙

当前是春季绿化造林的最佳时节。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四川各地正抓紧植树造林。

“方竹造林应该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肥沃土地上,土层厚50公分以上。整地打窝规格是:长60公分,宽60公分,深40公分……”视频中,宜宾市兴文县方竹种植的“土专家”陈文富边讲边操作。

视频的另一端,仙峰苗族乡群鱼社区村五组组长姚绍伟正在观看学习。

兴文县是四川种竹大县,2月至4月是方竹造林的最佳时节。县林业和竹业发展服务中心在开展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林业”对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以前挖个坑就栽,不懂什么技术。现在按规格种,竹林长得好,竹笋产量也上来了。”姚绍伟说。复工以来,他已经带领五组的村民新种了500多亩竹子。

据兴文县林业和竹业发展服务中心竹业促进股股长周永潮介绍,疫情期间为了更好地服务种植户,除了录制不同竹类栽种短视频外,中心还依托县方竹研究院成立了“造竹造林专家服务团”,召集了县内一批林业高级工程师、乡土专家、业务骨干等,把他们的技术特长、电话、微信二维码等信息发送至农户手中。

如今,在四川不少地方,大家纷纷抓住造绿时节,挥锹铲土,干劲十足。记者从四川省绿化委员会获悉,2020年四川将继续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构建稳固的生态安全体系和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全年将完成营造林8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草原植被综合盖度达到85.8%。

在长江的重要支流嘉陵江沿线,绿满村庄。广安市武胜县金光乡的百善花椒基地里,技术负责人雷胜勇正带领着20多个村民除草、施肥。这片花椒基地沿嘉陵江分布,长约5公里,面积2000多亩。

2018年四川启动嘉陵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计划在嘉陵江流域营造以生态防护林、景观林和产业基地为主的生态屏障,仅2019年就完成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营造林167.8万亩,推动长江两岸和黄河源头生态持续向好。

“以前一下雨,裹着泥沙的浑水从山上流到嘉陵江。但那种场景已经好几年没见了。”从小在嘉陵江边上长大的雷胜勇见证了生态屏障带来的改变。

自广安市的5个重点林业项目2月4日复工复产以来,每天有9支造林队伍、500余人,进行着清林除杂、整地打窝、栽植苗木等造林复绿工作。

据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宏葆介绍,四川将从建设竹林风景线、治理重点区域生态问题、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创建森林城市等方面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同时坚持产业兴绿,选择生态经济型树、竹、草种,大力营造花果林、景观林,让绿化更好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新华网)

宁夏:“云”植树为塞上山川增绿

这个春天,一起“云”植树。记者从自治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获悉,“中国网络植树公益网——宁夏网”现已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微信和支付宝二维码捐款通道,倡议各地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植树造林工作,积极探索“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模式。

这一网络平台由中国绿化基金会与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建立。当前,正在进行的网络植树公益项目,以“30元一棵树,2000元一亩林”的捐赠方式,主要用于毛乌素沙漠治理。捐赠树种主要有樟子松,紫穗槐、沙拐枣、沙冬青等,这些树种普遍适应性强,耐盐碱、防风阻沙性较好。此外,公众还可通过树木认养、绿地养护、古树名木保护等多种形式,参与造林绿化活动。

凡社会各界捐赠支持“宁夏网”公益项目的善款,均须统一汇入中国绿化基金会捐赠账户,由其根据项目规划严格使用,并在项目官方网站定期向社会各界公示项目捐款、项目财务报告(年度)、项目审计报告(年度)。

近年来,宁夏不断创新义务植树尽责方式,破解群众植树难、爱绿捐助难、单位护林难、植树找地难等问题,推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更有内涵,更具活力,富有成效。自治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自治区林草局向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倡议,争做绿色文明的传播者、建设者,参加义务植树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让爱绿、植绿、护绿、兴绿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的生命线,汇聚建设美丽新宁夏的坚实力量。(宁夏日报)

陕西:走,植树去!

植树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之一。从1981年3月12日我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以来,陕西累计参加义务植树3.85亿人次、植树22.75亿株,为国土增绿做出了突出贡献。进入春季以来,陕西省广大干部群众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开展义务植树,为三秦大地增添新绿。

义务植树蓬勃开展

近日,在汉中市汉台区汉王镇大兴村,汉台区绿化委员会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汉台区党政机关干部“3·12”义务植树活动。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家戴着口罩,保持距离,但植树热情丝毫不减。他们有人拿着铁锨挖坑,有人提着水桶浇水,有人拿着树苗栽树,配合默契。

汉台区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夏金虎向记者介绍,当天他们共种植了橘苗5550株,种植面积达到50亩。汉台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序幕,在全区大力开展春季义务植树活动,计划全年植树65万株。

宜君县这两天也启动了义务植树活动。在福地湖景区绿化造林点,大家戴着防晒帽,在黄土地上种下一棵棵树苗和希望。

三月,三秦大地的人们在用自己的力量为陕西增绿。

据了解,这些年,陕西通过启动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及“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等工程,使得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正在逐步实现,陕西国土绿化持续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在继承中创新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为满足机关、社团、群众不同方式参与义务植树的需要,陕西建设了各类义务植树基地。

每年春季,各级领导都会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率先垂范履行法定植树义务,有力推动了陕西省义务植树活动开展。

山阳县翠屏山森林公园和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是陕西省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这两处基地的建设,为陕西省更广范围推广该项工作积累经验。

陕西省按照“方便群众、重在参与、不拘形式、灵活多样”的原则,将义务植树与屋顶绿化、立体绿化、城市绿化等相结合,为公民提供更多尽责选择。

创新形式渠道多样

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的同时,也为绿化公益事业开创了多元渠道。

3月10日,西安市第八十九中的学生师辰蕙收到了10086的一条群发短信,内容是号召大家“依法尽责植树、共享绿水青山”,短信里还附带着一个全民义务植树网的网址。

出于好奇,师辰蕙点开了这个网址,网页里“捐款尽责”一栏引起了她的注意。她说:“打开后,里面出现了很多绿化项目,然后我给‘森林安康 绿色空港’项目捐了100元,并且得到了一个电子版证书。我就很开心地把它发到了朋友圈,好朋友看见后也跟着一块捐了钱。”

据了解,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的指示精神,全国绿化委员会于2017年启动了“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工作,把义务植树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创新义务植树尽责形式。

陕西作为全国首批4个试点省份之一,于2018年6月开通了陕西全民义务植树网,通过组织各种线上线下活动,拓展了造林绿化类、抚育管护类、自然保护类、认种认养类、设施修建类、捐资捐物类、志愿服务类等8类尽责形式。

截至2020年3月,陕西全民义务植树网共吸引3.4万人网上捐款,吸纳公众捐资149.9万元,初步形成义务植树“实体参与”和“网络参与”两翼发展新格局。

榆林市林业局工作人员刘璇告诉记者,近年榆林市也创建了自己的全民义务植树网和义务植树微信公众号,截至2020年3月,两个平台累计发布信息近200条,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5.6%。

商南县创新落实“三定三包”义务植树责任制,开展“百千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县13个镇、108个县直部门单位,2000余名干部职工、16万名群众,积极投身绿色商南建设。榆林市从2009年到2019年,500多家资源开采及转化企业主动投入造林绿化的队伍中,累计投资8.1亿元,完成造林81万亩。

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保护母亲河,美丽中国梦”“大手拉小手,换树1+1”“我为秦岭植棵树”“世界丝路 美丽中国”“营造学子林·保护母亲河”等一系列主题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以及“公仆林”“八一林”“青年林”“记者林”等各种纪念林的营造,使陕西各行各业人士积极投入到了义务植树之中。

同时,陕西还将义务植树与生态教育、森林城市等相结合,赋予义务植树新内涵。陕西建成森林体验基地、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30多处,教育培训人数超千万人次,经验在全国推广。

2019年榆林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期间,榆林人民“大地植绿”的热情和“心中播绿”的激情高涨,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636.9万人次,累计植树3134万株,昔日沙海变绿洲。

据悉,自2004年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陕西已成功创建7个国家森林城市、33个省级森林城市,4个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森林城市的创建,激发了人民参与义务植树的热情。

此外,陕西还将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与脱贫攻坚、城市建设融合推进。如西安市将义务植树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在帮扶村建立单位植树基地,帮助贫困户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五美”建设顺利推进。

“现在不管是在陕南、关中还是陕北,开车路过的地方几乎都是一片片树林。树多了,环境就好了,这几年我明显觉得陕北的降雨量在不断增加。”在西安做生意的陕北人王霞如是说。(陕西日报)

重庆启动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

近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全市林业工作电视电话会上了解到,今年是重庆市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三年攻坚决胜之年,重庆市将力争全年完成营造林6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2%左右。

据了解,去年,全市林业系统纵深推进全域绿化,全年共完成各类营造林6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1%。

“今年将完成的640万亩营造林主要布局在33个有扶贫任务的区县。”市林业局生态修复处处长杨德敏介绍,利用当前的植树造林黄金时节,重庆市将集中要素加快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力争上半年完成全年营造林计划的50%以上。同时,重庆市还将推进乡村绿化和城市生态环境修复美化,抓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长江防护林三期、国家储备林、中央造林补贴、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等林业重点项目,确保如期实现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目标。

为解决长江及主要支流两岸造林绿化质量不高和生态屏障功能脆弱等问题,重庆市从去年起开始制定实施方案,计划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今年,该方案将正式通过并实施。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战略,重庆市将“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的实施范围确定为长江干流重庆段及嘉陵江、乌江、涪江重庆段,涉及28个区县。同时,今年市林业局还将通过高质量建设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等为主体的生态廊道和沿铁路、公路等为重点的生态通道等措施,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城乡绿化一体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重点领域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今年,重庆市还将继续推动“林长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放管服”改革等林业改革。今年6月,重庆市将力争全面完成主城“四山”涉及区及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大巴山、七曜山、大娄山涉及的万州区、巫山县等15个区县林长制试点工作任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运行机制和制度成果。

响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总攻动员令,市林业局今年将充分发挥林业在脱贫攻坚中的生力军作用,开展生态工程、产业发展、生态补偿、改革创新、科技服务等8大生态扶贫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林业生态扶贫成果巩固长效机制。(重庆日报)

全民行动 燕赵大地绿意浓

3月12日,我国迎来第42个植树节。

42年来,河北省始终把开展全民义务植树作为提高城乡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发动,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参与义务植树的积极性,有效地增强了全社会绿化意识、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提升了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有力推动全省造林绿化工作蓬勃发展,为建设美丽河北作出重大贡献。

  全民植绿护绿

  初步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绿化新格局

“我家原来光秃秃的院子里现在也种上了树,两三年后满院绿色,还能吃到水果,真是一举两得。”2月18日,在当地林业部门指导下,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村村民孙娜娜在自家小院栽下7株苹果、石榴苗。望着充满生机的苗木,她高兴地说。

邯郸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市开展春季和秋冬季两次义务植树活动,主城区完成义务植树20余万株。今年,该市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号召更多人植绿护绿,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义务植树是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呼吁人们重视造林绿化的重要载体。在河北,每一年的植树节,我们都吹响向绿色进军的号角,全民义务植树已成为推进国土绿化事业的重要力量。”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建设部门组织开展了园林城市创建活动,推进城市公园、广场绿地建设;交通部门实施了绿色覆盖工程,大力开展绿色通道建设;妇联系统组织广大妇女开展绿色家园创建活动,“三八绿色工程”成为广大妇女参与义务植树的标志性品牌;共青团系统结合保护母亲河行动和创建共青团绿色示范基地,带领广大青少年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广泛开展营区绿化,以“构筑绿色屏障、建设第二故乡”为主题,大力支援地方绿化建设……

在义务植树活动的有力推动下,燕赵大地旧貌换新颜,昔日的大片荒山、荒地披上了绿装。

——城镇绿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截至2019年底,河北省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23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1.57%和37.97%。

——广大农村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开展主街道、庭院、村庄周围等绿化活动,河北省逐步形成了“村在林中、院在树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环境。

——有力推动了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张家口冬奥会赛事核心区、太行山绿化、沿海防护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12亿多人次,植树41.55亿株,初步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绿化的新格局。

  强化养护管理

  增强义务植树基地后续发展能力

“树种选择方面,选择了经过林区引种驯化实验且适合在林区生长的耐沙、耐旱品种;苗木栽植时固定根系,泥球带水,保证根部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提高苗木成活率;地点选择方面,要求加大树木间距,保证后期树木生长对营养和光照的需求。”近日,在石家庄小壁林区管理处,技术人员指着一排排整齐的苗木介绍。

去年春季,小壁林区植树2万余株,植树面积200余亩。栽植完成后,管理处随即组织专业队伍对社会团体及市民义务植树成果进行后续完善、整理,强化养护管理,确保苗木成活率。

为保证义务植树的效果,河北省首先做好义务植树基地的规划工作。各地每3至5年对义务植树基地规划一次,确保集中连片,规模见效。

每年植树节前,各地认真制定年度施工方案,明确各个单位的任务、责任和完成时间,明确技术服务单位、技术指导责任单位、各单位义务植树责任地段、需栽植苗木品种规格以及奖惩措施。林业部门组织力量按标准检查验收。

随着经济林、苗木产业的发展,河北省还不断推动义务植树基地产业化,增强其发展后劲。

近日,在石家庄栾城区万亩苗圃基地,各种苗木在春风吹拂下显出新绿。该基地负责人介绍,去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石家庄市机关干部踊跃参与,在这里种下了1000多棵大叶女贞,壮大了基地的苗木产业。

为提高义务植树成效,确保绿化成果,河北省把义务植树林地通过拍卖、租赁、招标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明确林地权属,明晰林地经营主体,不栽一棵无主树、不造一亩无主林,通过确权让利,充分调动了群众植树造林积极性,加快了义务植树林地使用权流转步伐。

据介绍,在稳定林地所有权,放活林地、林木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前提下,河北省还探索完善了竞价拍卖、招标承包、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四种义务植树基地开发模式,加快基地产业化步伐,增强了基地后续发展能力。

  创新植树形式

  “互联网+义务植树”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多个方面

打开当地网站,张北县市民王海军开始留心起义务植树信息。“希望今年能够和家人为祖国多留下一片绿色。”他告诉笔者。

依托阿里云联数据中心等项目,张北县发挥在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大力开展“互联网+义务植树”,普及义务植树知识,组织义务植树活动。去年,该县完成义务植树110万株。

近年来,河北省坚持把“互联网+义务植树”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太行山绿化攻坚、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等重点工程相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河北省把互联网与全省造林绿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使义务植树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更具特色。”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互联网+义务植树”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

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河北省将其作为衡量创建工作主要指标贯穿始终;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发动农民参加乡村义务植树活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身边增绿结合起来,义务植树涵盖了美丽乡村、绿色单位、绿色校园、绿色小区创建,干部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身边增绿带来的变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起来,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活力,人们实现了“要我栽”向“我要栽”的转变,造林绿化热情进一步提升。(记者 曹智 通讯员 孙阁)

湖南省完成造林面积126.355万亩

今年湖南省计划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55万亩。各市州、县市区林业部门不因疫情误春风,积极组织复工复产,全省春季造林稳步有序推进。

据各地上报数据,目前,14个市州共完成整地面积155.85万亩,为计划任务的100.55%;完成造林面积126.355万亩,为计划任务的81.52%。在造林方面,衡阳市已超额完成任务,为计划任务的110.57%,张家界市、长沙市也完成较快,分别达到96.22%、93.33%。

冷水江市林业局农历正月初六即组织班子成员等到义务植树点造林。复工复产期间,该局与各造林单位积极联系,主动到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安排专项资金110余万元为三尖镇提供黄桃苗木3万余株,为锡矿山地区提供泓森槐、楸树、柏木、喜树、大叶女贞等10多种苗木8万余株。为确保锡矿山地区植绿复绿4000亩任务完成,该局与乡镇、村两级多次对接,逐村落实地块。目前该市已完成整地14616亩,造林6436亩。

嘉禾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在统一复工后,组织造林施工队抢抓黄金时节,有序开展山林清理、整地打穴和植树造林,围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相改造、储备林建设等项目,大力开展珍贵树种、彩叶树种栽植。截至目前,该森林公园已完成整地打穴14万个,陆续栽植山乌桕、黄檀、楠木、红椆等9.7万株,栽植面积达2300多亩,预计在3月底前可完成5000亩的年度造林任务。(湖南日报)

护林、造林: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筑起北方绿色长城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曾经是我国最主要的木材采伐基地之一。如今的林区早已经听不到伐木的油锯声和号子声,营林、造林已经成为大兴安岭地区守卫祖国北疆绿色长城的“主旋律”。

时下,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仍然被冰雪覆盖,但在大兴安岭地区,春季森林防火工作早已经紧张开展起来。不久前,两辆满载返岗森防人员的客车驶入大兴安岭东南坡密林深处的韩家园林业局,接受体温检测、人员登记、经检测无异常后,森林防火人员随即进入了各自的防火“战位”。

“扑火机具在秋天入库时已经全部检修完毕,为保证春防扑火时机具能正常使用,我们把风力灭火机和油锯的关键部件又重新检修一遍。尽管今年情况特殊,但保卫好祖国的绿色长城,我们丝毫不松懈。”漠河市直属森林消防大队副大队长孙建新说。

一方面守护好林木,另一方面还不断推进造林工作。全面停伐6年多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覆盖率已达84.89%。最新统计显示,当地森林抚育、补植补造、人工造林已达178.4万公顷,全区有林地面积709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6.04亿立方米。

树多了,更促进了大兴安岭生态环境的好转。当地自然保护区已达到36处、230.49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27.6%。驱车行驶在大兴安岭的道路上,经常会看到野鸡、松鼠等小动物“出没”。就在几天前,大兴安岭呼中区的居民还拍到了狍子进入城区“串门”的画面。

如今的大兴安岭林区,正通过护林、造林,密织祖国北疆的绿色长城,从木材生产基地转身为生态安全屏障,守卫着祖国的生态安全。(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 编辑: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