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楚石:烟雨绍兴
红网时刻 字号:

????_20180625094326.jpg

烟雨绍兴

文/楚石

烟雨三月的绍兴,古韵空蒙。

全国中国画名家《纪念青藤·写意绍兴》写生采风的画家如期而至。寻找着烟雨绍兴的笔墨与意象,点染着一座两千余年的城池沧桑。

东澄古村

清晨,大巴车在古老的城池穿行,驰向原野,四周的烟雨胧着,很难见到窗外的景色。

车子不知拐过多少道湾,终于停下,眼前一片白茫茫的,不知身在何方?一路前行,进入了东澄古村。村子是依山而建,石头垒筑的房屋错落着,有几分古雅,光亮的石阶,显现着村子的岁月,每个小巷都有溪水从门前流过,水车在溪水的作用下,不停地转动,增添了几分古村的雅趣。

图片

东澄古村46cmx60cm 楚石写生

在小雨巷道中踏片整个村子,却找不到适合的景致。在村头出口,见一处景致可入画,刚架起画架,小雨浸湿了画纸。

午餐是农家宴,饭毕,烟销雨停。云已散去,这才发现我们是在高山之上,俯瞰栉比鳞次的村子,桃花、樱花都相映地开着,占尽了春天主色调。这时层层的梯田是绿油油的油菜花,我们错过了油菜花最好的花季。

我们在村口的大坪架起画架,将一幅雨后景致写入画中。

东湖公园

依然是小雨空蒙。我们在东湖的崖壁前驻足,一只只乌篷船停泊在湖边,等待着今天的游客,潇潇雨歇,回廊处,寻得一处佳色景致,对景写生,近取三四颗老树,一湖水照映着山光,隔岸一乌篷船,一石、一树、一桥,时有一二只乌篷船桥下摇过,远处,一堵绝壁下停泊着四五只小舟。景入画,画似景。

图片

东湖孤舟图 46cm x60cm 楚石写生

东湖原是汉代的采石场,历经千年,巧夺天工。千年以来,便形成了绝壁森森,湖水荡漾.

到了清代,绍兴名贤陶浚宣在这里建私家花园。近代民主革命家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在这里建陶社,孙中山亲临陶社致祭。毛泽东、郭沫若、鲁迅等都来过这里一览湖色。

图片

绍兴东湖春晓60cmx 46cm 楚石写生

陶社前面的湖面上停泊着十数只乌篷船,偶有一二只乌篷船在烟雨中的湖面上穿过。远处的桥、凉亭、山石倒映在湖中,微风吹起一片涟漪。

沈园

在江南的小雨里走进了沈园,这是一座宋代的私家花园,又叫“沈氏园”,南宋绍熙三年(1192)陆游重游沈园在这里赋过诗,在题诗中写道:“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曾题小阕于石,读之帐然。”沈园由此而载入典籍。

图片

沈园宋井亭60cmx 46cm 楚石写生

沈园的声名不是园子的建筑,而是因南宋大诗人陆游与唐琬凄婉的爱情故事。千年往事,至今还在传递着。

绍兴十一年(1141)陆游娶了唐琬为妻,不料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琬这个媳妇,婚后不到三年便分手了。此后,陆游另娶王氏,唐琬改嫁名士赵士程。十一年后的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陆游来游沈园,偶遇唐琬与赵士程。唐琬将原由说与赵士程听,并以黄酒相待。酒后,陆游深感其情,万分帐然。于是在沈园的粉墙上题写了《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图片

绍兴东湖雨后60cmx 46cm楚石写生

此时陆游,百味在心,有感而作,便成了千古绝唱。一首凄美的《钗头凤》,装点了这座沈园。

现在的沈园比宋时的园子大了许多倍,增添了许多新景观,诸如:孤鹤轩、双桂堂、闲云亭、八咏楼、冷翠亭、六朝井亭。堆置了假山,移植了梅、竹、桃、柳,参差有致地错落着,是一处怀春念旧的佳处。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里一座有名的私塾,与鲁迅的家隔河相望。鲁迅在这里先后读了六年的书,后来鲁迅写了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此,三味书屋名播海宇。鲁迅受业的先生寿镜吾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在这里座馆六十年。鲁迅称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图片

三味书屋的后园60cmx 46cm楚石写生

“三味书屋”是一块白底黑字的匾额,为清代书法家梁同书所书。匾下面是一幅画,画面有一株古树,树下有一只肥大的梅花鹿卧在那里,与当年鲁迅描绘是一致的,条案左边摆着一盆君子兰含苞待放,右边是一幅戴着帽子蓄着三羊胡子的老人相框,估计是塾师寿镜吾像。正堂置一张精致的八仙桌,桌上摆着笔、墨、砚、古籍、镇尺,一张明式靠椅,虚席以待,好似等待先生的到来。厅的一侧有十来张课桌,鲁迅的课桌紧靠着墙。光线有点暗淡。

三味书屋的后院摆着许多的兰花,跨过园门的院子,有一株造形极好的树。已是暮春三月天了,还没有发叶。我架起画架写生,心里在想着,少年鲁迅肯定在这树掏过鸟蛋或是戏耍。

百草园

这个园子是与三味书屋齐名的,还是因为鲁迅那篇文章之故。我与几位画家一同从三味书屋来到百草园。

这园子原是周家的菜园。儿时的鲁迅和他的小伙伴们常常从三味书屋溜到这个园子里嬉戏,抓蟋蟀、捉麻雀,那是鲁迅最难以忘怀的记忆。雨后的园子有些泥泞。园子并不是百草成茵。而是一片绿油油的油菜花,此时的花已是稀稀朗朗,几点黄花在绿色的衬映下,格外的亮眼。

图片

百草园60cmx 46cm楚石写生

园子里有一口古井,井旁有一株高大的树,我想:应该是鲁迅文中所写的皂荚树了,树枝尚未挂叶,枝条屈曲有形,在粉墙边耸立着,显得几分古雅。两树桂花树正枝繁叶茂。在园子稍干的地方,几位画家支起画架,把鲁迅儿时的记忆一同写入画中。

羲之故里

书圣王羲之原本山东琅琊王氏,官至右将军。永和十一年(355)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王羲之居此时,与一和尚相善。

王羲之平素喜好明珠。一日,王羲之遗落一颗心爱的珠子,怀疑是和尚所窃。和尚得知自己被怀疑后,心中郁闷不乐,最后含愤而逝。事后,王羲之杀鹅时发现是鹅误吞了珠宝。

图片

羲之故里蕺坊桥46cmx60cm楚石写生

王羲之深感愧疚,自此戒绝了玩珠之癖,捐宅为寺,并亲题“戒珠讲寺。”寺前有一池,满池子的浮萍翠色可人,此为王羲之的“墨池。”这里的里弄小巷,小桥流水,青石板路,江南小院保存非常好,是一幅极佳江南小景。

走在蕺山街上,过蕺坊桥沿河街行百余米,便见一座单孔石桥,这便是有名的题扇桥了。

图片

羲之故里题扇桥46cmx60cm楚石写生

两千七百年前的一天,王羲之从这座石桥经过,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在卖,价虽低,少有人问津,王羲之拿起笔就在扇子上题字,老姥有点生气,王羲之很镇定地说:“你说是王羲之写扇,佰钱一把。”老姥迟疑,拿着扇子叫卖。果真路人争相购买,一抢而空。

题扇桥下有四五只乌篷船,时有游人座乌篷船观景,船夫坐在船上,一手扶舵,一脚摇桨,穿梭在水道上,这是要点功夫的。小河的两岸是写生取景的佳处,许多画家们常来这里写生。

兰亭

有幸入展中国书法兰亭奖,既然到了绍兴,兰亭一定是要去的。

是日,霪雨霏霏。距上已节恰好十天。我怀着虔诚的心来拜谒这千古兰亭。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时任会稽内史的右将军王羲之,邀集一帮名士谢安等和家族子弟王献之等四十二人,在绍兴西南二十里许的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首次兰亭雅集,也就是民间一种“修禊”习俗,借以驱赶身上可能存在的邪气。曲水流觞,饮酒赋诗。

图片

是日得三十七首诗汇成一集,请王羲之作序。美酒微醺的王羲之拿着鼠须笔,在蚕茧纸上起草了一篇序文,行文如行云流水,一挥而就,王羲之读罢,在几处文字稍涂抹修改,一篇序文即成,这篇手稿在不经意间产生了,便成了中国书法史上最有名的经典之作。唐褚遂良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穿过一条修篁夹道的石径,一泓碧水曲屈而流,几只白鹅浮在水中。旁有“鹅池”碑亭。过鹅池便是兰亭碑亭,碑上“兰亭”两字为康熙御笔所书,文革损其碑,残缺尚能辨识。

图片

与王学辉,魏怀亮在兰亭流觞曲水旁

在流觞亭前,茂林修竹间,一条之字形的曲水环流,这便是当年王羲之那一帮名士在这里“修禊是也”“引以为流觞曲水”。我们座在曲水之旁,感受着晋代的修禊,湿润的空气中仿佛夹带着千年兰亭集叙的墨香。

图片

图片

楚石,号南岳居士,楚公、乐道人、溪客。湖南衡阳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王镛工作室硕士研究生班,国家一级美术师,湖湘楹联七子之一,湖南省“三百工程”文艺人才,湖南艺术专家库专家,株洲市首批核心专家。现任株洲市政协常委、株洲美术馆馆长、株洲画院院长、株洲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第七届理事、湖南省楹联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先后在北京、长沙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4次。2003年11月29日曾应邀在中央美院讲学。

出版著作有:《古今碑帖集联大观》二册(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对联故事大观》、《印心斋联话》(东方出版中心),《中国名人印谱》一函三册(华夏出版社),《楚石书画篆刻集》(中国艺术出版社),《国人必知的2300个篆刻常识》(万卷出版社)、《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楚石》(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山水炎陵·楚石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楚石扇面书画集》、《株洲历代名家书法集》(湖南美术出版社)。

微信图片_20180625085849.jpg

来源:楚石艺术馆

作者:楚石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打开时刻新闻,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