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性的正义”永远都是真相的死敌
红网时刻 字号:
2020-11-27 00:00:53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张培萌家暴事件”因为当事人张培萌的一则“回应长文”而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洋洋洒洒数千字,在那则回应里,张培萌用极为详尽的细节描写以及声泪俱下的控诉向大众告知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他,才是家暴的“真正受害者”。

莫非这又是一出“反转剧”?且慢,在没有真正的“实锤”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是,张对于“被家暴”无比细致入微的细节描述,无疑给这起原本“无比清晰”的事件蒙上了曲折迷离的外衣。原本还信誓旦旦的大众,开始质疑乃至反思,“他”与“她”,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一开始对于张培萌的舆论谴责,是不是过于冲动了呢?

复盘整起家暴事件,舆论对张培萌的谴责,最初源于10月中旬张培萌之妻在社交媒体上作为“受害者”的率先控诉。千字长文,配上几张伤情图以及伤情鉴定报告,在赤裸裸的“证据”面前,在“女性历来在家暴事件中处于弱势一方”这般固化思维的推动下,舆论开始对张培萌群起而攻之。什么“短跑名将妻子孕期遭家暴”“女人要保护好自己”“面对拳头不再沉默”……各式各样以“张培萌家暴”为由头对“家暴”开启的高谈阔论一度甚嚣尘上。然而,当大众自以为是地沉浸在“批判狂欢”中的时候,却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事实——家暴涉嫌违法,但未经司法机关鉴定确认之前,张培萌之妻对于“被家暴”的描述,始终欠缺法律说服力,终究只是“一面之词”。

回到张培萌对于家暴的回应,一样的,有长文内容,也有伤情图以及伤情鉴定报告。但不同的是,他的内容写得更多,且细节更为详实。带着“你写得更多我选择信你”“你细节写得更细致我选择信你”这样简单粗暴的逻辑,部分原先站队张妻一方的吃瓜群众倒戈相向,指责张妻“颇会演戏”。但是,这般随意地对“受害者”的判定,真的合理吗?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张培萌的“受害者叙述”,同样也是他的“一面之词”,依然缺乏足够的公信力,那大众又凭什么相信他说的就是事实呢?难道,谁对于家暴的叙述更为细致,谁就是真正的“受害者”吗?这样肤浅的逻辑本身就映射出了,从始至终,一些人对于家暴的是非判断便完全不具有客观性,纯属“情绪用事”。

对待家暴,我们自然是要以零容忍的态度视之,但这前提是它必须是个事实。否则,胡乱地对事件进行“站队”,不仅对于真相的呈现毫无助益,稍有不慎,还有可能中伤了一个“真正的受害者”。

如今的社交媒体,正成为各类负面事件曝光的集散地,家暴、性侵、性骚扰等爆料更是层出不穷。然而,各类爆料是一出又一出,但真真假假,常常是反转又反转。时至今日,或许,我们真的该好好回答这几个问题了:是不是谁先爆料谁就是“受害者”?是不是但凡是个女性表示“受害”我们就得必须相信?是不是谁单方面给出了所谓的“证据”就得被认定为事实?其实,这些问题,无论是稍早的“鲍毓明案”,还是华南理工教授王雨磊“涉嫌性侵女学生”,抑或是最近才发生的“清华学姐”诬陷学弟“性骚扰”,都已给出了足够的答案。

“情绪性的正义”永远都是真相的死敌。对于任何一起涉嫌侵害女性的社会事件,公众舆论自当是要保持关注,匡扶正义。然而,对于事件的探讨,应当讲求真正的事实与证据,切勿偏听偏信,否则,在情绪化的歪路上一去不返,那么,舆论便只会沦为“造谣者”保全自己、污蔑他人最有效的利器。

文/许洪鑫(郑州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许洪鑫

编辑:张瑜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