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驿站夜间“下线”:夜晚亮灯有点难
红网时刻 字号:
2019-12-09 12:07:34

原标题:

养老驿站:夜晚亮灯有点难

14491575858273484.jpg

养老驿站下班,留下夜晚照料空白

独居、空巢老人的数量在急剧增加,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借助专业机构的力量,成为保障独居、空巢老人老有所养的重要依托。近些年,我国不断探索各种新型居家养老模式,推动养老机构进社区。北京市推广“驿站式养老”,是其中一种颇有成效的做法。这些养老驿站虽小,但植根于社区,每个街道都有。白天老人在这里,既有家庭医生、康复理疗,也有营养膳食、日托照料,还能唱歌跳舞、读书聊天。可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每当夜间来临之际,养老驿站到点下班。从养老驿站回到家中的老人,夜晚时间依然“危机四伏”。养老驿站夜间的灯光,能不能点亮?又该如何点亮?(本报记者  鲍杰  王世军)

体会夜晚没“服务管家”心发慌

78岁的吴昌明,是北京市天通苑社区的居民。10年前,老伴去世,他过上了独居生活。起初,同城居住的儿子每周会过来两三次,给他买点生活用品。但日子久了,因距离远、工作繁忙,儿子前来看望的次数愈来愈少。

吴昌明像很多独居老人一样,日子一度过得孤寂落寞。6年前,吴昌明开始感觉生活更加吃力起来。因为患有多种慢性病,他常常独自往医院跑。每次从医院回来,疲惫不堪的他甚至无力给自己做饭。儿子曾劝他入住养老院,他不愿意,“我还能动,去养老院就等于提前看到生命的终点了”。他也曾考虑找个保姆照顾自己,但又担心找不到合适的,也顾忌费用高昂,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白天时间难以打发,吴昌明更担心自己夜间的安危。一次,他不小心将钥匙遗忘在房门上一宿,直到第二天邻居敲门才发现。这让他很是后怕:“万一有小偷趁机进来,那可怎么办?”因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他给家中的电话安装了3部分机,厨房和厕所都装有,以便能及时拨打求助电话。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心:“要是真的不能动了,连门都开不了,打了120,医生也进不来,那该怎么办呢?”

从前年开始,吴昌明的生活状态有了明显好转。这是因为,社区开办了一家养老服务驿站。吴昌明每天都去养老驿站“打卡”:能吃上可口的热饭,有专业的针灸理疗仪器和师傅提供服务,还能参与健康讲座、手工活动……这让吴昌明的日间生活丰富充实起来。对此,他很是满意,“最重要的是,能有人可以说说话”。

对吴昌明而言,养老驿站好比“服务管家”,他白天的生活被安排得有滋有味。可是,这个“服务管家”并非全天陪伴。养老驿站的服务时间,固定在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6点。“管家”到点下班,这时,吴昌明就得回家。之前自己对夜晚的担忧,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一想到要独自面对深夜,我心里就发慌”。吴昌明希望社区养老驿站能为自己提供夜间帮助,但目前并不能如愿。

经历遭遇意外,侥幸得到帮助

无疑,养老驿站若能提供夜间照料服务,对独居、空巢老人会大有帮助。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南里二区87岁的李爱国,就因为驿站工作人员的帮助,摆脱了一次“夜晚危机”。

儿女在外工作,李爱国与老伴成为空巢老人。白天,他和老伴会去南里二区养老服务驿站活动,与工作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保存了对方的电话。前年7月的一天夜晚,李爱国去洗澡时意外跌倒,动弹不得,老伴当时就被吓哭。李爱国要老伴不要慌张,拨打急救电话求助。因为120急救人员赶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害怕自己这段时间里状况不好,李爱国在情急之中,看到了放在桌上的养老驿站服务电话号码牌。于是,他叫老伴打电话向养老驿站求助。电话打通了,不到5分钟,两名在驿站值班的康复师登门协助。他们给李爱国测量了血压和脉搏,检查了身体情况,然后才帮他移动,妥善安顿在床边躺下。随后,120急救人员赶到。他们表示,若不是养老驿站工作人员及时协助处理,李爱国这次意外跌倒,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李爱国这次能获得及时帮助,实属侥幸。南里二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该驿站至今仍未开设长期的夜间照料服务,李爱国遭遇意外那晚,恰好驿站有人义务值班。若是换个时间,也许驿站就无法提供帮助了。

难题成本太高,夜间服务难开展

到点下班、养老驿站夜间“下线”——这样的情况,在北京并不少见。在北京市诚和敬方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一到夜间,驿站就灯光熄灭,没有工作人员值班。诚和敬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因为缺少专业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其公司在北京的养老驿站基本都不提供老人夜间照料服务。北京市养老服务驿站已经达到700多家,而当地媒体近日调查发现,大多数驿站的夜间照料尚属空白。

据北京市民政局发布的《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白皮书(2017)》显示,北京300多万老年人中,在家独居的占到9.8%。这些老人,一般选择社区附近的养老服务驿站接受各种服务。但养老驿站作为一个为老服务机构,每天都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周末还得休息,在没有值班人员的情况下,势必形成驿站到点“下线”、老人回家的尴尬境地。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北京某养老服务驿站负责人介绍,夜间运营成本高,是少有养老驿站愿意提供夜间服务的最重要原因,“按照北京市的薪酬计算方式,晚间10点后,时薪是白天的1.5倍。然而,夜间老人对服务的需求远远不如白天,养老驿站都是企业运营,这种亏本生意,没人愿意做”。

著名人口学家、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乔晓春的调查,印证了养老驿站开设夜间服务在经营上的难处。据他调查,在考虑了政府补贴的前提下,实现盈余的养老机构只占4%,基本持平的占32.8%,稍有亏损的占32.6%,严重亏损的占30.7%。在这种情况下,开设夜间服务,无疑会加重养老驿站经营者的压力。

破局推出“夜间值守”补贴

为填补养老驿站夜间照料的空白,北京很多养老驿站开设了短期托管服务,以解决老人短时间内全天照料的需求。然而,短期托管存在各种问题,尤其是费用问题,令老人鲜有入住。北京朝阳区的呼北社区汉和居养老驿站的工作人员介绍,该驿站可为老人提供短期托管服务,包括24小时陪护、助浴、助餐、助医等服务,还可以在夜晚陪伴老人,提供精神慰藉。短期托管每日收费,根据老人失能程度在300元到400元之间,半失能老人在350元左右。如果按月托管的话,每月至少需要7300元。这相比其他养老驿站正常的日间照料收费均价180元,贵了不少。而北京东城区北新桥街道的几家养老驿站则出于安全考虑,不提供短期托管服务。

为破解难题,北京西城区今年8月发布了《西城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扶持办法》,首次推出“夜间值守补贴”,鼓励该区符合申报条件的养老驿站每天安排值守人员,在晚7点至早7点之间提供夜间呼叫服务、帮助夜间走失的老年人联系家属和处理夜间老年人所需服务(如遛弯累了歇一歇脚、家里没电停水等紧急情况)。驿站将因此获得夜间值守补贴,值守一人每年补贴3万元,每家驿站受补贴者最高不超过三人。

与“到点关门”相比,养老驿站申请夜班值守后,即使是在凌晨两三点种,也会有专人值班工作。而对于养老驿站日常的值守情况和效果,也有相应的监管方式跟踪和反馈:区里和街道会一同对其监管,保证养老驿站的值守效果。北京西城区民政局养老工作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西城区总共45家养老驿站,已经有80%的驿站自愿申请夜间值守补贴,开始向市民开展夜间应急呼叫服务。

展望夜间照料服务内容尚待拓展

“夜间值守补贴”的出台,让北京西城区不少养老驿站在夜幕下亮起灯来。西城区牛街西里二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申请了夜间值守补贴,每晚都有两位康复师值守在驿站,老人可通过拨打电话要工作人员提供上门服务。“老人仍是在自家度过夜晚,我们只是把白天能提供的一些服务延续到深夜。”该驿站负责人乔宇向记者介绍,推出夜间服务后,一些老人得到了帮助,“有一位85岁姓孟的老爷爷因为患有偏瘫,夜间起身时不慎在床边跌倒,他第一时间拨打我们值班人员求助,很快就得到了援助,脱离了危险”。不仅如此,乔宇认为夜间值守也为老年人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一定帮助,“有些老人在家时,常会主动拨打值班热线倾诉,借此排解内心孤单”。

不过,北京西城区兴华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尽管夜间值守补贴政策的出台是个好趋势,但现在就说老人能真正得享所需的夜间服务,还为时甚远。他介绍,他们站开设夜间值守项目两个多月来,前来问津的老人并不多,一是缺乏宣传,有些老人不知道这回事,“另外,企业对于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如何,还未细化。现在能提供的服务,很是有限,更像是政府采购的‘规定动作’”。

在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徐伟看来,根据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求,养老驿站提供夜间照料服务很有必要。他认为,夜间照料服务所提供的内容应该更广,“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提供夜间服务的人员往往有长期的培训,甚至专业学位,能应对突发疾病、跌倒等情况”。此外,发展夜间照料服务,不能仅仅依靠财政补贴,未来应当多元化运作,包括社会慈善机构的参与,相关养老基金的引进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卜凌娜则认为,养老驿站还应该增加老人的情感陪护、心理关怀等服务,“在陪伴和心理疏导上多下功夫,提供聊天、倾听等服务”。

据记者调查,除北京外,在我国已经开始推行养老服务驿站的上海、成都两地,提供夜间服务的驿站也难觅踪迹。更多城市的居家养老服务,依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承担。而这些中心和养老驿站一样,也都是到点下班。为独居、空巢老人留一扇门、亮一盏灯,守护他们的夜晚,各地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无疑,都还需要继续摸索。

来源:快乐老人报

作者: 鲍杰 王世军

编辑:周娜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