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专题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之益阳篇
村村向上④|安化高桥村:冷市不冷 小“叶子”链出大产业
红网时刻 字号:
2019-07-01 18:59:19

【编者按】村村向上,天天向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进程中,资江河畔,银城大地,一大批村庄顺应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不移地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村村向上》系列报道,聚焦益阳新时代“山乡巨变”中村与人的故事。首期,我们将重点关注神韵安化,看革命老区在脱贫摘帽后,一座座村庄的坚守与向上,如何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

相关链接:

村村向上①|安化黄石村:4年打造田园综合体

村村向上②|门前老树发新芽 安化六步溪村实现靠荒吃“荒”

村村向上③|安化司徒铺村:党风带村风 小村面貌新

????_20190701181849.marked.jpg

叶子茶园。

1.marked.jpg

肖芝祥(左),89岁的茶农。

红网时刻 记者 曾小颖 钟浩 通讯员 李小芳 益阳报道

“很少有89岁的‘供应商’吧,咱们这里就有。”

安化县冷市镇高桥村,夏茶上市的时节,64岁的刘下生开着小货车来回“接茶叶”。现在他要去的是89岁的肖芝祥老人家。

肖老汉和妻子正坐在院子里分拣毛茶,旁边是大大小小的装茶麻袋。“七老八十了,两公婆一年也拣得出万把块钱”,肖老汉感慨地说,就连身体抱恙的小儿子都能在村口的茶山上赚个零工钱。

这里的村民喜欢叫合村之前的旧村名——叶子村,因为大伙儿的收入都与茶叶有关。大家都说,祖祖辈辈种茶,真能靠“这片叶子”赚钱也就这几年的事。

曾经的冷市很冷清,尤其是窝在山里的叶子村,没几个人能靠茶赚钱。刘下生说:“那时咱们这里真是‘冷’市,茶叶子卖不起价,没有一亩完好的茶园,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

2009年,在长沙开办公司的陈社强、张先枚决定回冷市镇发展茶产业,此后,在村上承包了2000亩土地,开辟生态茶园,又建起了叶子茶厂,百余村民在此就业。

45岁的刘胜祥是踩制千两茶的师傅,每天早早赶到茶厂上班,很珍惜这份工作。“可以攒钱起大屋,每年公司还安排出去旅游,大家做事有劲头。”

2.marked.jpg

刘平生在查看黑茶晾晒情况。

不只是茶厂赚了钱,入厂的工人有了份工资。刘平生说,更难得是“这片叶子”把附近村的产业带动起来,人人都尝到了甜头。64岁的他当上了“茶园管家”,巡管千亩茶园,除了茶园租金还有一年有3万元多的工资。村里肖芝祥这样的十几户老人,也当上了分拣茶叶的“供货商”。

也许别的地方是厂里设个扶贫车间,招几个贫困户。但在“咱们叶子”,茶厂茶山的产业延伸,让大家都分享到了“一片叶子”的甜头。茶厂管仓的刘平生说,自己本行是个篾匠,业余收了“七个村一百多徒弟”,大家靠着给各大茶厂编千两茶用的花格篾篓都赚了不少。

依托茶产业做大做强企业,提供工作岗位,是安化县带动农民就业的一种方式。加上创业带动和产业带动,2018年,安化县全县从事茶产业及关联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其中不少是缺技能、年龄大的困难户,让大家感受到了“一片叶子的幸福”。

来源:红网

作者:曾小颖 钟浩 李小芳

编辑:刘志雄

点击查看全文